●不要諷刺孩子
一些不用功和粗心的孩子,在做練習,甚至考試中常會把一些極簡單的試題做錯。母親看了孩子的作業(yè)本或試卷,連簡單的試題都答錯了,感到氣憤和失望。于是會罵:“這么簡單的都會算錯,你還能做什么!”有的為了刺激一下孩子,還故意辱罵一兩句:“你真是白吃了幾年飯!你是小學一年級吧!”
當然,這種話,父母不但會對小學生講;有時對一些成年的子女,在不耐煩或感到失望時,也常講。有時父母看到朋友們的子女,青云直上,而自己的子女大學畢業(yè)七、八年了,還沒有被提拔,心里不免有些憤憤不乎:“你工作這么多年了,一個科長都還沒有弄到手。不知你到底在機關做了些什么?”
當然,這種話也可能促使兒子深省,從而產生奮斗的決心。然而,這種諷刺話:“你還在上小學一年級吧!”對于中小學生卻不可能產生什么好的效果。因為這種話只能刺痛他一下,但并未能使他悔悟,認識自己不用功或粗心大意的錯誤與缺點。
每個小孩都愿意大人說他們聰明能干。父母罵他:“和小學一年級學生一樣”等于“你的天資差”。當然只會使孩子泄氣。照理說,在孩子受到老師或別人責罵:“你什么都不會!”時,作為父母應該鼓勵支持孩子:“母親相信只要你好好做,認真地去做,一定能做得很好。”而且事實也是這樣,不管外人怎么說他不行,但是只要孩子的父母承認孩子的能力,相信、信任孩子的能力,支持和鼓勵孩子,最后孩子就一定會努力拼搏,而不會沉淪下去。
反之,如果父母首先就把自己孩子的才能否定了,孩子當然就會無所依靠,而喪失信心,結果什么都不想做。
還有一種諷刺話也是不能說的。這就是有的孩子本來對父母依賴性很大,讀書做功課都要父母催,做事要父母喊。后來孩子由于某種原因,改變了。自動念書做功課,而且還自動幫助母親打掃。于是母親覺得很驚訝,不自覺他說了一兩句:“今天怎么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或“今天這孩子怎么變得我認不出來了?是跟隔壁大維學的吧?!”
母親說這種話原是表示對孩子進步的高興。只是有些意外,所以說了這種帶有刺兒的話。不過,這種諷刺話,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要說為好。因為它同樣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俗話說得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