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來不奢華,口很粗,什么都能吃,胃是極好極好的。再就是愛看書,坐下看,睡著看,走路也看,眼睛本來好好的,現(xiàn)在戴了眼鏡,一圈一圈的,像個酒瓶底。
什么都可滿足,只是時間總覺不夠。白日十二個小時,他要掰成幾瓣:要給吃喝,要給兒子,要給工作,要給寫作。早晨妻子為兒子穿戴,他去巷口挑水,稀飯常常便溢了鍋。吃罷飯,妻子工廠遠(yuǎn)先走了,他洗鍋涮碗,送兒子到幼兒園。兒子不肯去,橫說豎勸,軟硬兼施,末了還得打屁股,一路鈴聲不停,一路哭聲不絕。晚上回來,車后捎了菜,飯他卻是不做的,衣服他也是不洗的,進門就坐在桌前寫。妻子接了兒子回來,大聲不出,腳步輕移,洗衣做飯。他寫好了,妻子讓念念他的著作,他繪聲繪色,念畢了,妻子說“不好”,他便沉默,若說“好”,他又滿臉得意,說是知音,一家人鬧在一塊兒,一個快樂頓時分成了三個快樂。
天天在寫,月月在寫,人變得“形如餓鬼”了。但稿子一篇篇源源不斷地寄出去了,又一篇篇源源不斷地退回來了。編輯不復(fù)信,總是一張鉛印退稿條,有時連名字也不填。妻子說:“你沒后門吧?”他說:“這不同干別的事!”一臉清高。妻子再說:“人家都千兒八百有稿費,你連個鉛字都印不出!彼箘託饬耍骸皩懽魇菫榱隋X?”
他眼泡常常是紅腫的,那是熬夜熬的。衣雖然骯臟,但稿件上卻不允許有半個黑墨疙瘩,臉雖然枯瘦,但文中人物卻都極盡俊美。他羨慕別人發(fā)表了作品,更眼紅別人作品得獎。他有時很傷感,偷偷抹了淚。但他又相信自己因為風(fēng)聲、雨聲、國事、家事,他裝了一肚子故事。要歌唱,但沒有一把琴;要演說,又沒有講臺,只有這支筆寫出來給自己看,給世人看。但是稿件發(fā)表不了,他苦惱,妻子更心焦,妻子便是他第一個讀者,也是他最后一個讀者;讀者雖少,但總算有了讀者,他心里安妥了許多。走出門去,樓上有認(rèn)識的,一上一下寒暄幾句;不認(rèn)識的,給他個笑臉,他還一個笑臉。有的問:“還在寫嗎?”答:“還在寫!本陀腥藙袼麆e受苦,他哼一聲,進屋把門關(guān)了。
他最大的樂趣是把稿件往外投。信封嚴(yán)嚴(yán)實實地糊,郵票端端正正地貼,夫妻到郵局去,讓兒子拿著往郵筒里塞。塞進去了,塞進了顆撲騰騰跳躍的心。于是,大馬路顯得寬廣,行人臉上都是笑笑的。兒子問:爸爸掙錢了嗎?做娘的說:爸爸是生活上的小人,道德上的偉人,經(jīng)濟上的窮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兒子聽不懂,問爸爸是干什么工作?回答是“作家”!白骷遥∽骷!”兒子喊起來,外邊人都知道了。慢慢傳開,都傳說這里有一個下班回來“坐家”的人。有懂行的,說此人不可小瞧,現(xiàn)在搞業(yè)余寫作說不定將來真成氣候,要去作協(xié)工作呢。樓上幾個老太太便如夢初醒,但卻癟了嘴:哦,原來是個“做鞋”的?
1.結(jié)合文章說說作家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2.作家堅持寫作的原因是什么? 身邊人對他的寫作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3.用自己的話解釋妻子對作家的評價--“生活上的小人,道德上的偉人,經(jīng)濟上的窮光蛋,精神上的大富翁”。
參考答案:
1.作家過著清苦貧困的生活。
2.因為在寫作過程中,作家能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同時能和家人分享自己寫作的樂趣。做精神上的大富翁。身邊人:不理解、有點譏諷。
3.雖然不做家務(wù)事,但是德行很高尚。雖然生活很艱苦,過的很清貧,但是寫作給他精神上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使他在精神上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