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旗渠
時國金
①站在紅旗渠堅固的石堤上,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有人把它稱為“世界奇跡”。
②1959年,十年九旱的林縣(現林州市)再次遭遇特大旱災,從春到秋,沒下過一場透雨。年底,林縣縣委向全縣人民發(fā)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這個號召,一經提出就得到熱烈響應。一個壯舉——“引漳入林”工程誕生了。將漳河水攔腰截流,把河水從山西平順引上太行山、引進林縣。
③元宵佳節(jié),縣委書記楊貴和縣委全體同志率領由3萬多民工組成的修渠大軍,冒著寒風,踏著霜凍,開上了太行山,撲到荒無人煙的漳河灘和“引漳入林”工程的各個施工段。
④在寒冷的太行山深處,鐵錘聲、鋼針聲打破了太行山幾千年的寧靜,堅硬的巖石和血肉之軀開始碰撞。
⑤這戰(zhàn)場一擺就是十年。
⑥今天,在老鷹嘴,我仰頭注視著那幾欲下墜的絕壁懸崖,試圖復原出當年建設者之一任羊成和他的除險隊凌空除險的場景和心境。難以想象,在這飛鳥不能駐足、猿猴難以攀援的石壁上懸空作業(yè),需要多強的意志和多大的勇氣!
⑦那時,除險隊員用繩索捆住腰,手持長桿抓鉤,身背鐵錘鋼釬等工具,將一塊塊浮石勾撬、掀落下來。因腰部長時間被粗繩捆綁系磨,久而久之,任羊成的腰部形成了厚厚一層老繭,粗糙如老榆樹的樹皮。一次,任羊成去排除塌方險情,炸藥突然爆炸,他一下子被崩裂的爛石理住,瞬間失去知覺。人們趕緊東找西尋,終于從亂石堆中拽出了血肉模糊的任羊成。
⑧在紅旗渠干部學院的課堂上,我們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見到了已經九旬高齡的老英雄任羊成。他雖然手抖得厲害,可說起當年的故事,眉宇間依然充溢著一股豪邁之氣。他說,人需要有種精神,苦熬沒個盡頭,苦干才有出路。假如再修紅旗渠,他還是要去參加除險隊。
⑨歷史這樣記載著:從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楊貴帶領林縣人民歷經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了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萬立方米,在萬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終于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⑩一個人靠著責任和情懷、意志和精神,究竟能達到何種人生的高度?在這里,楊貴和他帶領的紅旗渠建設者們,用行動乃至生命給出了答案。
⑪這種精神,后來被人們提煉為“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⑫在林州人的接續(xù)奮斗下,如今的林州儼然已是“銀龍舞太行,千里谷米香”。
⑬20世紀80年代,一批在紅旗渠建設中鍛煉成長的能工巧匠,奔赴各地從事建筑業(yè)。他們帶向各地的,不僅僅是在修渠戰(zhàn)斗中鍛造出來的一流建筑技術,還有紅旗渠中流淌的吃苦耐勞、敢打硬仗的精神。林州人王付銀有一支建筑隊,專接別人不愿干的苦活難活。在漢十高鐵關鍵控制性工程翟家營漢江特大橋的施工中,王付銀的隊伍接活后日夜施工,圓滿完成任務。
⑭10年前,坐落在太行山腳下的廟荒村還是個貧困村。這里土薄石厚,房屋破舊。2012年,郁林英擔任廟荒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隨著脫貧攻堅戰(zhàn)的打響,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她與鄉(xiāng)親們一起,不等不靠,立足村子背靠太行山、紅旗渠穿村而過的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如今,村里已建成農家院14戶,特色院20戶,每年接待游客10余萬人,小山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⑮紅旗渠的故事并未遠去,紅旗渠精神始終閃耀著歷久彌新的光芒,在林州大地上代代流傳……
(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散文精選》,有刪改)
1.本文圍繞紅旗渠講述了哪些故事,請簡要概括。(6分)
2.第⑨段劃線處的數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3分)
3.本文標題“走進紅旗渠”有哪些含義?(3分)
4.一個人要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人生高度,紅旗渠建設者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簡要談談。(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示例:
①20世紀60年代縣委書記楊貴帶領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故事。(2分)
【完整答案收錄到《散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十頁No.99)】
【Doc文檔收錄到《2024年中考散文閱讀題下載》(第34份)】
4.答案示例:①有責任心、勇于擔當:②能夠根據自身實際,確定合理的奮斗目標:③不怕困難、敢打敢拼、堅持不懈:④有堅強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意近即可,從任意兩個角度結合生活實際作答,均可得滿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