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成杰
又到了蟬鳴聲聲的季節(jié)。聽著窗外那亙古的蟬唱,我的思緒不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童年的那些捉蟬的日子里。
記得捉蟬可是童年最讓人回味的活動之一。捉蟬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為小伙伴們所喜用的還是用面筋粘蟬。不過那時莊戶人家的面粉緊缺得厲害,孩子們只有在母親偶爾做一回面食的時候才可以光明正大地索要一點面團,但多數(shù)時候還是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從面袋里抓那么一把。我們把弄來的面粉或者是面團在清澈的水渠邊上耐心地揉搓淘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直到把里面的麥麩完全淘洗干凈為止。也有實在弄不著面粉的時候,因為時間長了大人們便慢慢地防起我們來,將寶貴的那點面粉鎖在柜子里,叫我們根本就拿不到。不過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我們會弄一把小麥放在嘴里細細地嚼,像老牛倒嚼一樣。待到把小麥嚼成糊糊,再拿到水渠邊去淘洗,同樣也會得到那寶貴的面筋。淘洗出來的面筋質(zhì)地均勻手感細膩,一大把面團子也就只能淘出小棗大小的那么一塊,因此小伙伴們都視之為珍寶,將其一層層地包在浸了水的的蓖麻葉里。淘洗好了面筋,再到葦?shù)乩镞x取一根又高又直的蘆葦,我們便可以出發(fā)了。
粘蟬的地點我們一般都選在那條水渠上。水渠兩邊渠埂上的楊柳枝繁葉茂,蓊蓊郁郁,蒼翠欲滴,正是蟬們棲息集居的佳地。午后的太陽光被那濃密的枝葉篩成一地碎金,斑斑駁駁地灑落在我們身上。清清的渠水緩緩地在渠槽里流淌著,我們的身影和那一渠的濃陰都倒映在水面上。夏風習習地吹著,不時還有幾滴蟬尿飄落在我們的臉上,引得小伙伴們一陣笑罵。
粘蟬時最要緊的是要有耐心。蟬這東西機警得很,一有點風吹草動它便會逃之夭夭,而且在你仰望嘆息的時候它還不忘灑你一臉尿。我們將蓖麻葉里的面筋掐下一點兒,一圈一圈地纏繞在蘆葦尖細的那一端上,然后便屏住呼吸一寸一寸地向目標探進。在離樹枝上的那只正在享受清風日光的蟬只有兩三寸的時候,只見那竿蘆葦猛地向上一竄,得,竿端上的面筋便已經(jīng)牢牢地粘住了那只蟬的羽翼,任它怎么掙扎,卻是再也逃脫不掉的。
其實粘蟬并不是一件輕松的活兒,由于注意力過分集中,又長時間地不斷重復那同一個姿勢,因此時間久了便不由讓人肩酸眼痛,疲憊不堪。每當累了的時候,我們便從那清澈的水渠里捧幾口水喝,然后便躺在水渠邊、樹陰下愜意地合上眼睛,不久便昏昏地睡去。待一覺醒來,卻發(fā)現(xiàn)剛才粘的那大半塑料袋子蟬不知什么時候竟跑得一個也沒有了!
版權(quán)聲明:作者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品,轉(zhuǎn)載請先聯(lián)系我們,華語網(wǎng)不收任何費用,請按規(guī)定支付作者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