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的大智慧
俗語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是指世間各行各業(yè)都會有成功者。這說法很有道理,說明市場客觀存在各種需求,經營者只要找到一種行業(yè)的經營去滿足某個層次的需求,一定會獲得期望值。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是一位猶太人,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在那里讀小學和中學,17歲時隨家人移居到美國生活。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曾在聯盟軍中服役。復員后學習法律,21歲時獲得律師開業(yè)許可證,開始了他獨自創(chuàng)業(yè)的生涯。普利策是個有抱負的年青人,他覺得當個律師創(chuàng)不了大業(yè),反復思考和觀察把一個有廣闊發(fā)展余地的行業(yè)作為自己的立足點。經過深思熟慮,他確定進軍報業(yè)界!
普利策既無資本,又沒有辦報經驗,如何能辦起一家報紙并能使它賺錢呢?對一般人來說,連想也不敢想的,更沒有膽量去這個“大!庇斡尽_浪。但普利策選定了這個目標后,毫不動搖地一步步往前邁進。他想,人生之成功,與其說是戰(zhàn)勝別人,不如說戰(zhàn)勝自己。一個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旦目標確定后,就要樹立雄心,戰(zhàn)勝一切畏難思想,無怨無悔地往目標攀登,成功總是酬報有志者的!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就能使地球移動。”這給普利策很大啟發(fā),他決心先找一個“支點”,有了“支點”才去實現移動“地球”的壯舉。據此,他千方百計尋找進入報業(yè)工作的立足點,以此作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點。經過“跑斷腿,磨破嘴”的歷程,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報館,那老板見這位年青人如此熱心于報業(yè)工作,機敏聰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以半薪試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明知老板對自己不那么信任,但仍樂意屈就。他在該報工作后,虛心學習研究報館的各環(huán)節(jié)工作,勤于到各地去采訪。由于他有較扎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和較好的文學修養(yǎng),寫出的報導和文章不但吸引廣大讀者,而且不會引起非議或抨擊。老板高興地提前吸收他為正式職工,第二年還把他提升為編輯。隨著他的署名文章增多,影響力擴展,1869年當選為密蘇里州議會議員。1871年至1872年,他牽頭籌組密蘇里州自由共和黨,聲望進一步鵲起。
地位和聲望常常與經濟相關,普利策的收入也開始增多。
1878年他用自己積蓄的錢買下一間瀕臨歇業(yè)的報館,開始自已獨立辦報的奮斗工程。他首先把該報改名為《圣路易斯郵報快訊報》,以一個新的名稱引起廣大讀者注意,以圖改變該報館過去的形象。接著,他改革辦報宗旨,以經濟和社會生活為主要導向,匯集了大量迎合當時美國人普遍關注的消息。此外,他還改革報館內部的管理工作,裁減一些可有可無的部門和人員,增強廣告部的力量。經此三招的改革,該報經過5年的經營,成為當時美國頗有影響和最成功的報紙,每年為他賺取15萬美元以上的純利潤!
隨著資本積累的增多,后來普利策又收購了《紐約世界報》,經過他的大刀闊斧改革,這家慘淡經營的報紙一舉躍升為全美國最有影響和利潤最豐的大報。普利策從此財源滾滾而來,很快成為美國的報業(yè)巨頭和大富豪,實現了他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目標。
普利策的發(fā)跡主要靠三訣:堅毅意志,善選目標,巧于經營。
堅定意志,是獲取成功的決心反映。古人有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笔篱g的任何事情都抵擋不過人類的堅強決心和意志。一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成功愿望和意志,是不可能取得偉大的成功的。永不為困難嚇倒和不受挫折影響的人,遲早會達到成功的愿望的。因為每個人都具備了愿望成功的條件,如不肯付出刻苦耐勞的代價,他的潛能就不可能發(fā)揮出來。只有那些能以內心的熱情把身體內凍結著的潛能溶化開來的人,可發(fā)揮無窮無盡的力量去奪取成功。普利策就是那種有決心和意志的堅強者,為了成功而燃起強烈的奮斗火焰,努力不懈,不屈不撓,使出渾身解數,發(fā)掘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走上成功之道。
博銳22
善選目標是人生事業(yè)成功的梯階。在人生的競賽中,如果一個人沒有確立目標,那必然不知道走向成功的途徑。許多人并不缺乏信心、能力、智力和體力,但卻缺乏目標,無的放矢地耗費了自己的智力和體力,這無異于磨房里-天到晚繞著石磨不停地走動的驢子,最終什么目的也到達不了。所以,人生首要的是確立自己事業(yè)奮斗的目標。但目標的確立和選定要注意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要讓主觀愿望與客觀條件相符合,或起碼相近似的,這樣的目標才容易實現,否則,異想天開的主觀愿望是實現不了的,或起碼在一個人的短暫人生中無法達到。普利策選定的報業(yè)目標,是根據自己有了文字和法律的基礎,有了經營報紙的成熟設想,再考慮到當時美國經濟正在崛起,客觀條件(市場)潛在一種精神糧食的需求。這樣,主觀愿望符合了客觀條件,經過他的努力奮斗,目標很快達到了。
博銳22
要到達成功目標還需要巧于經營。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生競賽還得依靠科技?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千真萬確的。要抵達人生的奮斗目標,可靠意志和毅力步行而至,亦可以乘車乘船,還可以乘飛機……,這當中有個巧選工具問題。假若把人生奮斗目標量化為距離1000公里,靠步行者需要不歇息地走200個小時,而乘車者一般需要20個小時,而乘飛機者則用1個多小時,可見三者相差多么懸殊。從事經營的人,則要選定有效的經營技巧,其實現盈利目標則快捷和多收。普利策在獨立創(chuàng)辦自己的報紙時,善于選擇以經濟和社會生活為報導內容,是擴大發(fā)行量最有效的辦法,所以他能在同行業(yè)的競爭中一馬當先,效益最佳。
普利策的發(fā)跡致富除了上述的三個因素外,還與他注重大眾影響有關。他十分注視企業(yè)自身形象,慷慨捐出200萬美元給哥倫比亞大學創(chuàng)辦新聞學院,另外還捐出巨額資金設立“普利策獎金”,以資獎勵新聞界和文學界有突出成就者。這些錢的捐出,對社會確有貢獻,他的聲譽也提高了,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