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離開了父親陰沉的舊宅,離開了母親有許多清規(guī)戒律的洋房,張愛玲感到了一種心身自由的舒暢。盡管復雜的家庭糾紛已使她的人生觀蒙上了灰色,但她仍舊在同學中是一個沉默的女孩。但熱愛生命,對世界充滿了新奇與興趣的愛玲卻渡過了她生命中生動的一頁。
(2)香港是一個商埠,那里集中了殖民文化的浮華與喧囂。愛玲的同學中,多半來自印度、馬來西亞、英國以及歐亞混血等富足的華僑之女。這里的生活氣氛輕松而又明快,張愛玲與好友炎櫻常常沉浸在日常生活里具體的樂趣中,一起看電影,一起吃冰淇淋,一起去跳舞。張愛玲最初的學習日子里,充分享受著生命的精美。
(3)但這一切,并沒有影響張愛玲的志向,張愛玲在沉悶的家庭里曾悟出她的做人之道:“一個人假如沒有什么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我認為與其做一個平庸的人過一輩子清閑生活,終其一身,默默無聞,不如做一個特別的人,做點特別的事,大家都曉得有這么一個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壞,但名氣總歸有了。”在這種人生觀的影響下,張愛玲的學生生活充滿了計劃。她與炎櫻隨意任性的性格不同的是,讀書十分勤奮,甚至到了發(fā)奮的程度。她天生的聰穎和后天的努力,以及她的早熟及其世故,使她在花樣年華便能揣摩每一個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門功課總是考第一。甚至有一位先生對她說:他教了十幾年的書,沒有給過別的學生似張愛玲這樣高的分數(shù)。張愛玲連得了兩個獎學金,不是香港戰(zhàn)亂爆發(fā),她很有希望被送到英國去繼續(xù)深造。在這樣的發(fā)奮下,她的英文出奇之好,好過中文。她的姑姑也贊嘆她是:“真本事,隨便什么英文書,她能拿起來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學。”并非說她看內容,她是看里面的英文寫法。于是她的英文寫得流利、自然、生動、活潑。這為她后來回上海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由于張愛玲的同學中闊人太多,張愛玲更是沉默寡語,冷眼審視。她的社交范圍不廣,只是同好友炎櫻親如手足。經(jīng)炎櫻的介紹,她認識了幾個人物,其中有一個嫁過幾次不同人種的廣東女子麥唐納太太,這女人后來便成為《連環(huán)套》中的主人公霓喜,還有一個本分的英國教師,羅杰安白登,這便是《沉香屑》中娶了中國女孩的羅杰先生。因為此時的愛玲純粹是冷眼旁觀,這些人物給了她深刻的印象,他們好像活潑地嵌入了愛玲的腦海里。
(5)香港大學三年級時,香港戰(zhàn)爭爆發(fā)。張愛玲在對這段經(jīng)歷的回憶時做了一個比喻:“是像一個人坐在硬板上打瞌盹,雖然不舒服,而且沒完沒了地抱怨著,到底還是睡著了。”張愛玲卻沒有睡著。戰(zhàn)爭的種種恐怖都清晰地刻在她的腦海里。她經(jīng)受過家事變遷,人情冷暖,但槍聲炮火給予她的刺激卻是空前的。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就躺在自己的身邊,眼前穿梭般來去血肉橫飛的人們,耳邊是槍鳴炮轟,張愛玲的心收得更緊了,她把自己牢牢地關緊,處亂世于不驚,居險境于平和,竟在炮火中又重新讀了《官場現(xiàn)形記》,僅僅擔心的是能不能夠讀得完。除此之外,便冷眼觀察亂世中的人生,此時的人生如同唐詩所形容的“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許多人耐不住這空虛和絕望,而急急結婚了。張愛玲親眼目睹了一對男女在空襲中卻要借車子去領結婚證。望著并不十分“善眉善眼“的男人和亦不超凡出眾的新娘,愛玲的思緒總是圍繞著“生命到底是什么”反復思忖著。也許在此時,她已孕育出幾年后震驚文壇的杰作《傾城之戀》。
(6)休戰(zhàn)后,張愛玲在“大學堂臨時醫(yī)院”做看護,她自己追憶著自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沒有良心的看護。她對病人的態(tài)度冰冷,因為看到生命在他們那里受難。受難的生命在張愛玲那里從根本上是不容的。她理念中的生命,應該是享用,各種各樣的,從顏色到味覺,都應如此。然而現(xiàn)實中的生命處處是受難,她見過在戰(zhàn)爭中只剩下飲食男女這兩項本能的大學生,看見了戰(zhàn)后人們食欲的變態(tài)享受,使香港成為空前的美食城,看見了剛經(jīng)過戰(zhàn)亂就開女學生玩笑的日文教授,她終于得出結論: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許來不及了!叭恕笔亲钅貌粶实臇|西。
(7)這一段香港大學的學習生活和戰(zhàn)事,為張愛玲走上文壇準備好了良好的思想基礎。這一期間,她像一株正在吸收養(yǎng)分的青竹,各種各樣的養(yǎng)料她皆能消化,以豐富自己不多的閱歷所總結的經(jīng)驗。她總是奇特的,奇特地認為:臟與亂與憂傷之中,到處會發(fā)現(xiàn)珍貴的東西,使人高興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從張愛玲以后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這樣的一段生活,是讓她“高興”了良多時辰的。她不久的文壇盛名,便是從這片“臟”與“亂”中撥節(jié)而出的。
(8)一九四二年,張愛玲從香港回到上海。上海文壇從此捧出了一顆耀眼的新星。
(選自于青《張愛玲傳略》,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一幢沒落貴族府邸。1924年,張愛玲開始私塾教育。1928年,隨父親返回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并開始讀《三國演義》《西游記》《七俠五義》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改名為張愛玲,同年父母協(xié)議離婚。
②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fā)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摘自張愛玲的《天才夢》)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nbsp; )( )(5分)
A.張愛玲歷經(jīng)坎坷,經(jīng)受了家庭的變遷,領略了人情的冷暖,還遭遇了無情的充滿死亡的戰(zhàn)亂。
B.張愛玲在“大學堂臨時醫(yī)院”做看護,不負責任,對病人態(tài)度冰冷,是一個沒有良心的看護,其原因是她內心與現(xiàn)實的激烈沖突。
C.張愛玲身處亂世平和不驚,即使戰(zhàn)亂爆發(fā),也沒有完全抱怨,戰(zhàn)爭的恐怖讓她睡不著并清晰地刻在腦海,對她的影響巨大。
D.家庭沉悶的氣氛和復雜的糾紛,香港浮華喧囂的殖民文化,以及大學的同學中多是有錢的閑人,致使張愛玲沉默寡言,冷眼旁觀。
E.張愛玲讀大學時,每門功課總是考第一,這是因為她天生聰明,后天勤奮努力,還有能揣摩教授的心思。
(2)張愛玲在香港的經(jīng)歷,為她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哪些良好的基礎?(6分)
(3)請簡要概括張愛玲的性格特點,并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6分)
(4)文章第(3)段畫橫線的部分寫到了張愛玲的“做人之道”,請結合你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人生或生活的認識,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答B(yǎng)給3分,答A給2分,答E給1分,答C.D不給分。
(2)(6分)①為她以后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英文基礎。②對生活充滿好奇和興趣,冷靜地觀察社會,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③為她以后的創(chuàng)作準備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懂得了生命的意義:生命不僅是享受,還有受難,生命是無常的。(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6分)①熱愛生命,享受生命。在香港學習生活中,愛好廣泛,充分享受著生命的精美。②聰明勤奮,精明世故。在時局動亂中,發(fā)奮學習,能揣摩每一位教授的心思,每門功課總是考第一。③沉靜平和,冷漠古怪。面對戰(zhàn)亂,處世不驚,重讀《官場現(xiàn)形記》。在作看護時,因看到生命受難,態(tài)度冰冷。(每點2分,其中性格特點1分,分析1分,意思對即可)
(4)(8分)示例一:我基本贊同張愛玲的說法,人生就需要轟轟烈烈。(2分)①但我不贊同她出名不管好壞,我們不能在壞的方面做特別的事,讓自己出名。(2分)②生命短暫,我們必須要追求卓越,不能平平庸庸地過完一生。(2分)③在人生中,只有那些做得特別出眾的人,才會有名氣。(2分)
示例二:我不贊同張愛玲的說法,人生需要平庸清閑。(2分)①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普通的平庸的人,都是默默無聞的人。(2分)②為了名氣而“不管他人是好是壞”,這超越了社會的道德底線,為人不齒。(2分)③一個人把平凡的事做好,這就是特別的地方。(2分)(觀點2分,理由每點2分,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試題分析:C項“戰(zhàn)爭的恐怖讓她睡不著”錯,原文“沒睡著”是保持著頭腦清醒。D項“香港浮華喧囂的殖民文化”不是張愛玲沉默寡言,冷眼旁觀的原因。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中找到關鍵句子,然后細細揣摩蘊含在其中的內涵。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實用類閱讀,依然考查對人物傳記的閱讀,傳主是張愛玲,選材的視野較為開闊。在選文外,命題者還加了關于人物的2條相關鏈接,幫助考生準確把握人物。問“體現(xiàn)”,主觀簡答題,屬于典型的“抓”題,從全文“抓”,找出文中張愛玲在香港的經(jīng)歷的語段,然后提煉概括,分條表述。張愛玲在香港的經(jīng)歷主要在文章的2—7節(jié),也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每一節(jié)的描寫后面都有相對的總結,找出這些語句加以整理就是答案。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3)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考慮人物身份、年齡、主要性格特點,然后結合文本內容加以概括。答題時要規(guī)范:先概括特點,然后結合原文事例簡析。簡析時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內容,答題時要分條作答,而且要盡量多答。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4)試題分析:題干要求“請結合你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人生或生活的認識,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是考查考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忌⒁鈫栴}的要求,一是你對文章的理解;二是你對人生或生活的認識。不能只就文章大談特談,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也不能脫離文本大談特談,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展開拓展。可贊成也可反對張愛玲的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