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一個最首要的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發(fā)達的。性情是屬于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之間的,而情感是屬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當然有時我們并不嚴格區(qū)分兩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發(fā),由“心性”而生。這種性情是獨立的、自我欣賞的、悠閑自得的:然后外化為各種自然的事物上,使這種性情顯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國人才有“梅蘭竹菊”這樣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蘭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風亮節(jié)、菊之淡泊不拘,無不對應著中國人獨立的性情人格。中國的詩是抒情的,中國的畫是寫意的,中國的琴是直達心靈的。梅蘭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書畫自有其性情。中國人的飲食也是最豐富和最講究的,中國人講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統(tǒng)一。中國人飲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卻是“喝茶”。只有帶著性情才能是“品”,而滿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國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對應的,是帶著性情、帶著神韻的。中國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繡,也是因為其中蘊涵有中國人精致的情感。中國的景觀、建筑、亭園,無不對應著中國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國人的審美觀是性情化的:當一個事物和一個人的性情、心性和心靈相通的時候,便產(chǎn)生了中國式的美;也只有這時才產(chǎn)生中國式的美。
如果我們把中國文化的這種“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對,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別以西方、印度、中國為標志,基本上劃分為三大類型,它們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別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將“物性”表現(xiàn)得非常極致,他們的物質(zhì)文化可以非常發(fā)達,而物質(zhì)文化的手段一一科技,也相應的可以非常發(fā)達。西方設(shè)計的許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盡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說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為的自由,而中國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滿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則將“神性”表現(xiàn)到了極致。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誕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為什么我們只把印度文化稱為“神性”的呢?因為只有佛教才要求將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拋棄世間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純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滿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國文化則將“人性”表現(xiàn)到了極致。我們經(jīng)常說“人性化”,其實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達到最愉悅的狀態(tài)。中國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從根本上滿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國人似乎也最追求這種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這種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同時又高于生活:但沒有到達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脫世俗的、純精神的層面。
4.下列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發(fā)達的。
B.中國文化中的詩、畫、琴分別是抒情的、寫意的和直達心靈的;琴棋書畫自有其性情,梅蘭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國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從根本上滿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國人似乎也最追求這種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D.中國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性”,而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的標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達到最愉悅的狀態(tài)。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人的審美觀是情緒化的:當一個事物和一個人的性情、心性和心靈相通的時候,便產(chǎn)生了中國式的美;也只有這時才產(chǎn)生中國式的美。
B.中國人對飲食講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統(tǒng)一。中國人帶著性情飲茶,謂之“品茗”;而西方人則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分別以西方、印度、中國為標志,按照它們分別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劃分為三大類。
D.性情與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屬于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之間的,而情感是屬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但我們有時并不嚴格區(qū)分二者。
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人有“梅蘭竹菊”這樣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蘭、竹、菊各自的風格特點,無不對應著中國人獨立的性情人格。
B.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獨立的、自我欣賞的、悠閑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這種性情顯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C.中國的陶瓷精美,是因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對應的;中國有精致的刺繡,也是因為其中蘊涵有中國人精致的情感。
D.我們只把印度文化稱為“神性”,是因為只有佛教才要求將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這個國家誕生的。
參考答案:
4.D
5.A
6.B
【解析】
4.【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關(guān)于‘中國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nèi)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guān)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qū)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D項,“中國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性’”有誤,選項對應的文字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原文講中國文化將“人性”表現(xiàn)到了極致,選項在表達程度上表述錯誤。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guān)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錯誤設(shè)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此題的選項D就是對文章最后一段內(nèi)容理解概括的基礎(chǔ)上命制的選項,選項將文中“中國文化將‘人性’表現(xiàn)到了極致”的信息概括成“中國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人性’”。
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A項,“中國人的審美觀是情緒化的”有誤,選項對應的內(nèi)容在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中國人的審美觀是性情化的”,可見是“性情化”而不是情緒化。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qū)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qū)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A項是對文章第二段內(nèi)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時候?qū)ⅰ靶郧榛崩斫鉃椤扒榫w化”,這是偷換概念。
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B項,“……因此……”有誤,選項強加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由心而發(fā),由心性而生。這種性情是獨立的、自我欣賞的、悠閑自得的;然后外化為各種自然的事物上,使這種性情顯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shè)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強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