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免费国产永久在线播放,五月天天堂久久,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strike id="4caqy"><input id="4caqy"></input></strike>
    <ul id="4caqy"><dd id="4caqy"></dd></ul>
    <center id="4caqy"></center>
  • <menu id="4caqy"><noscript id="4caqy"></noscript></menu>
  •  華語網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休閑閱讀 > 正文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作者:經典名著 文章來源:會員整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我們今天講金剛經第十四品,金剛經開始到現(xiàn)在,講了十三品,這其中再提起大家注意,金剛經雖然在說大般若的修持,這個般若不是純粹的般若,他講的是般若的體,就是道體,及見道之體的修行方法。開始先告訴我們,如何是修戒的般若,就是“善護念”這個要點,由開始發(fā)心修行到最后的成佛,就是善護念。接著下來,就說善護什么念?無住。無住就是定,善護念就是戒,金剛經的般若,本身就是慧,這是拿戒定慧的道理,來說明金剛經的本身,般若法門就是如此。

    如果以六度來講,金剛經首先講的無住,所以令一切眾生入無余依涅盤而滅度之。這是布施,布施度,由布施而到達般若的成就,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徹大悟而成佛。布施以后持戒,持的什么戒?持的菩薩大戒,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善護此念就是持戒波羅密,而到達般若波羅密,智慧得度,智慧的成就,這是一個基本修持的階段;由此而學佛,由此而修行,由此而成佛。說到十三品這里,差不多作了一個結論。

    現(xiàn)在第十四品開始,是講由忍辱波羅密,到達般若波羅密,我們今天這一段,重點就在這里。

    解悟 喜極而泣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這里只有三個小節(jié),是另起一個階段,前面都是須菩提與佛的對話,一問一答,記錄下來,就是經典。

    “爾時”,這時候,就是當問話的時候,須菩提聽了這個經典的感受,聽了佛說般若成就法門的感受。“深解義趣”,希望大家特別注意這四個字,大家念經時,很容易輕易把它念過去,深解義趣是深深的,很深刻的理解到了。這個理解到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話,就是真正的悟到了那個道。

    后世禪宗門下,把它分成兩個階段,一個叫解悟,一個叫證悟。解悟就是知見上的,所知所見到達了,但是還不是普通的學術思想所說的理解,而是這個身心馬上感受到有一種脫落感,脫滯感,這就是解悟的一種境界。所以他說深解義趣,深深的得到解悟,不談證悟。

    “義”就是解悟到佛法修證至高無上的道理,義也就是義理,義在古文就代表理,最高的道理。“趣”并不是興趣的趣,而是趨向的趨,就是向那個方向,到那個路上,目標的趨向。佛經上經?吹竭@個“趣”字,趨向,已經到達這個境界,已經進入了這種情況。深解義趣是一件事實,不是文學上空洞的贊嘆名辭。須菩提深解義趣以后哭了,他為什么哭呢?人往往喜極而泣,高興到了極點,會痛哭流涕。人所追求的,始終沒有追求到的,忽然追求到了,會哭起來;這個哭是無上的歡喜,所以也是一種悲心的流露。

    學佛修道的人,在自己自性清凈面快要現(xiàn)前的時候,自然會涕淚悲泣,這是自然的現(xiàn)象,否則就是一個瘋子了。當這個人性自然的清凈面,所謂本性,本來的面目呈現(xiàn)的時候,自己有無比的歡喜,但是找不到歡喜的痕跡,自然會哭起來。而你問他哭什么?他并不傷心,而是自然的,天性的流露。等于說,自己失掉的東西忽然找到了,那個時候就有無比的歡喜,但是也沒有歡喜的意思,是自然涕淚悲泣的感受。

    因此,須菩提一邊哭一邊講,希有世尊啊!偉大了不起的佛!希有難得的佛!這都是贊嘆之辭。“佛說如是甚深經典”,他說,你現(xiàn)在講這樣高深的道理,什么道理?就是般若,智慧的解脫,智慧的成就,這個經典重點在這里!拔覐奈魜硭没垩邸,這位須菩提,是佛弟子有名的談空第一,他天生有慧眼,所以在佛的修持行列中,般若智慧成就最高。所以他說,自從我有慧眼以來,“未曾得聞如是之經”,從沒有聽到過這樣深刻究竟道理的經典。

    信心清凈

    講到這里,又加上稱呼了,等于我們講話,經常說老兄!老弟!“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即生實相!彼f:假定有一個人,聽到這個般若波羅密經,聽到佛說的如何以智慧來自度、成佛的這個法門,“信心清凈,即生實相!边@八個字是這一品重點的中心,千萬記住。也就是我們后世眾生,要想成佛的必經之路,必要的法門。達不到這個程度,與成佛的距離還很大,只能說你剛開始在學,一點影子都沒有。達到了這八個字的程度,也可以說你進入了般若之門,建立學佛的基礎了。

    信心清凈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專講個人的信仰,因為真正的信仰并不是迷信。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為是深解義趣,把道理徹底了解了來學佛,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假定說佛學的理不透,盲目的去信仰,盲目的去禮拜,那不能說他是不信;不過,嚴格的說,還屬于盲目迷信的階段。真正佛法的正信,是要達到深解義趣這四個字;先懂得理論以后,再由這個理論著手修持。所以說,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必須要深解義趣,這個信心才是絕對的正信,這一個法門,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宇宙中一切眾生,自求解脫成佛之路。

    所謂正信,要信什么呢?信我們此心,信一切眾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們都有心,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我們找不到自己,不明我們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見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層,蒙住了,變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張紙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見到了,清楚了,此心就無比的清凈。佛的一切經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顯教的止觀、參禪、念佛或是密宗的觀想、念咒子各種修法,都是使你最后達到清凈心。清凈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薩階級地位的不同,修學程度深淺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別程度不同。

    說到信自心,我們都信得過!我的心煩得要死,這個信心煩惱,就是絕對的凡夫。無煩惱,無妄想,就是信心清凈,自然達到清凈的究竟;立刻可以見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實相。實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

    所以說要想明心見性,必須先要做到信心清凈,能夠生出實相?戳诉@個經文,知道須菩提明白的告訴了我們,因為他自己了解,才能說出這個道理,讓別人以及將來的人,聽到佛說這個道理,信心清凈,能生實相。

    希有的功德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奔俣ㄓ幸粋人,研究這個經典,而到達這個程度,他說,這個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第一希有功德的人是誰?我們在本經前面已經看到,須菩提贊嘆佛:“希有世尊”。換句話說,這個人學佛就可以到達佛境界,因為這個人已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這個道理我們先要把握住。下面,他解釋什么叫實相。

    我們講金剛經開始,就解釋了般若智慧,一共有五般若,最難的就是實相般若,就是見道之體。實相般若就是菩提,涅盤,自性,真如,各種名字都是講這個東西。你如果認為實相般若不曉得有多大,有沒有鳳梨那么大,有沒有蘿卜那么大,那你就著相了,那就很糟糕。須菩提叫了一聲世尊,自己又加解釋,說出他自己的心得。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這個“是”,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這是古文的寫法,拿現(xiàn)在白話文說,這個“是”就是這個,所謂這個實相這個東西啊,是無相,即是非相。我們應該還記得,前面在金剛經中佛也說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不著一切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等,都不著相,乃至無佛相,也無非佛相,一切相皆不著,連不著相的也不著了。

    實相又是什么呢?即是非相。分析開來講,無我相,無人相等等;歸納起來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他報告心得說,所謂實相,就是一切無相。在無相的這個成就中,佛勉強給他一個名稱,叫做如來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須菩提的意見,再度的報告說:我啊,就是在佛在世的時候,能親自跟著佛,今天能聽到這種經典道理,“信解受持”,信得過了,解悟到了,再經常領受這個實相境界,隨時隨地在這個境界里,以此悟后起修。

    “信解受持”,也是四個修行的階段,就是后世所有對佛經的解釋。信解受持,也就是教、理、行、果!靶拧,把佛經的所有的教理信得過了!敖狻保馕虻椒饘W的各種義理。“受持”,悟道了以后起修,修行以后證果,教理行果。也有一個說法,叫做信解行證。自心信這個理,解悟到了,悟道以后修行,修行以后最后證到佛的道果。所以信解受持,教理行果,信解行證,是同一個修行的情形,這四個字不能隨便當一句話念過去。須菩提說,像我們現(xiàn)在親自跟著佛,聽到這個道理,信解受持,不足為難,不稀奇。因為他們當時親自見到佛,有佛親自指導,當然是不足為難。

    誰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

    將來過了五百年,為什么說五百年呢?為什么不說一千年呢?或者三百年呢?這就是佛自己對于佛教的說法。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住世;佛涅盤以后,而有些大弟子們還在,仍算是正法住世。五百年以后,是像法住世,那時佛的大弟子們活得最久的,五百年也都要涅盤了,不住世了。自此以后,只有經典、佛像等住世,所以說是像法時代。據(jù)說像法也不過五百年到一千年,以后就是末法時代,就是尾巴啦!尾聲啦!末法并不是說沒有,是說真正佛法的修持,快要到尾聲,快要向末了,這是在各種戒律上,各種寓言上所記載佛所講的。

    但是也不盡然,譬如說在許多大經中所講,如在華嚴經里,佛就承認佛法沒有沒落的時候,什么道理呢?因為佛法是真理,真理是永恒的,真理只有一個,不會變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否則現(xiàn)在早過了五百年,大家豈不是更難了嗎?這里須菩提說,假使后五百歲,有人在像法末法時代,看了這個經,研究了這個經,也能與古人與須菩提及佛大弟子們一樣,達到了信解受持,他說這個人就是第一希有。第一希有是金剛經特別提出來的,第一希有就是了不起,超凡而入圣;第一希有就是幾乎等同于佛。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在佛及大弟子們都不在世的時代,有人研究這個經典,這個人當然已經進入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的境界。四相皆離,不著一切相的境界,他本身已經到達了。

    為什么我不是我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這兩句話千萬注意!如果參加佛學考試,一定會考到的!八哉吆巍,這是什么理由?所謂我相,本來是非相,是假相,下面接著人相眾生相都是假相。佛學說的這個“我”,就分析來看,我們現(xiàn)在一定是有個我,有個身體,佛學說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之身,骨頭呀,肉呀,這些東西湊攏來而成的暫時的我。而且生下來到了第二天,那個第一天的我已經衰老了,滿月以后,與第一天生下來也完全不同,十歲與一歲也完全不同?偠灾,我們今天坐在這里,十二年以后的我們,全身連骨頭都換了。所以這個肉體不是我,是假我,這是個工具,暫時借來用。等于這個電燈泡,暫時借來用一用。所以此身非真我,是非相,假相,不要認假為真了。

    身體的我既非真我,那么我們的思惟意識,念頭是不是我呢?也不是,因為每一分,每一秒思想意識都會變去;尤其年齡大的時候,過去幾十年,甚至現(xiàn)在說的話,都隨時忘記,所以說能夠思惟、意識、念頭也非我,這些都不是我!拔摇倍忌星曳俏遥抢镞有你、我、他,那都是非我,一切無相。萬有的相是因緣湊合,是假合的虛妄相,不是真實。但是虛妄不是沒有,只是偶然暫時的存在而已。所以說我相即是非相;推而廣之,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都是非相。金剛經使我們同時認清,不要被虛妄的人生,和物理世界的暫時現(xiàn)象,騙去了自己的智慧,騙去了自己真性的情感。

    真性的情感這句話,有沒有問題呀?有問題!真性怎么會有情感,真性不是沒有情感嗎?所謂情感者,即非情感,是名情感。情感也是虛妄相;但是,如果佛沒有情感,佛不會發(fā)大悲心,大悲心即是情感心。不過,佛的情感不是癡迷的,一切相即是非相,真正的悲心,沒有悲心的痕跡,只是理所當然而行去,道理就是如此。

    如何見佛

    接著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大家要學佛,去那里見佛!“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那么你說我們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虛妄,因為禮拜這個虛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誠懇,發(fā)起了真實的誠敬,那就是“信心清凈”,就可以“能生實相”。這個實相的境界就是離一切諸相,一切相皆不著。所以,有人不著相的禮佛,就是一念之間,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間,已經頂禮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有一個禪宗公案,說有一個小孩子要小便,跑到大殿上轉來轉去,后來對著佛的正面,他就小便了。有個法師出來看到說:你這個小孩太沒有禮貌,怎么對著佛就小便?小孩說:十方三世都有佛,你叫我向那一方小便呀?

    反過來說,十方三世都有佛,方方都是佛,中央是毗盧遮那佛,中心一念誠敬,十方三世諸佛皆在目前。怎么樣在目前?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這個道理必須要搞清楚。

    這多半是須菩提在那里演講,講給佛聽,佛是聽眾。換句話說,是他向佛報告,接著是佛的印證,佛的獎狀發(fā)下來了。

    難得的人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佛說,是的,就是這樣,你講得很對,就是這樣。未來世的眾生,有人聽到金剛經的道理,沒有被嚇住,那就是一個希有的人。驚是嚇住了,怖是精神恐慌,非?只;譬如我們走夜路,看到一個黑影子,一下子嚇住了,那個是驚。怖呢,非?只,持久的心里恐嚇,那個是怖。畏時間更長了,不停的害怕。像我們在座的,個個都是第一希有,聽了金剛經不驚不怖不畏,而且沒有不懂的人,個個都懂了。

    事實上有沒有又驚又怖又畏的人呢?這在修持佛法的時候就看到了。我們很多人學佛,都想求空,等到空的境界一來,反而嚇住了。許多人說:我嚇死了,嚇得我的汗啊,像黃豆那么大,因為我沒有了。我說你學佛不是想求個無我嗎?怎么還嚇住了呢?所以說慧,這個佛學名辭,用的非常好,慧是要力量的,慧力不夠,功德的功力不夠,就有驚、怖、畏的現(xiàn)象。

    將來的時代,有人成就金剛經般若這個法門,不驚、不怖、不畏,佛說,這個人,真是非常難得了。佛說這個希有,就很重,佛給我們的這個價錢,獎金就很重了,非常希有,幾乎不可能,如果可能了,就是超凡入圣。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金剛經的特點,是使我們知道無住、無相、無愿,這是大乘的心印。此心要隨時無住,隨時不著相,隨時隨地的無愿。你說正要我們發(fā)大愿,怎么無愿呢?大慈悲當然是愿力,慈悲過了就不住,沒有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哭啊!過了就不住,所以說愿而無愿。

    第一波羅密是大智慧成就,大徹大悟,成佛,也就是般若實相。般若實相本來無住,本來無相,本來無愿。當然大家不要會錯了意,青年同學們根本發(fā)不起愿力,以為你本來無愿,已經合于佛法了,那就很糟糕。無愿,就是一切大慈悲用過了便空,無住。因此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第一波羅密也就是般若,大智慧;而般若里的實相般若,就是見道體,也就是我們后世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

    什么是忍辱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

    問題來了,前面一路下來都是講般若,是菩薩六度里最后的一度──智慧成就。所謂的六度也已經說過,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換句話說,這也是學佛的一個次序。

    首先,學佛的要學布施,布施就是能夠舍;舍并不是叫你光把口袋里的錢掏出來,而是一切的習氣都要舍掉,改變,丟掉,把整個人生轉化。放下也是舍,萬緣放下就是布施,這是內布施。真布施了,此心清凈,才算真持戒;心不清凈的持戒,那是小乘戒,是有意去操作的。作到了此心清凈,念念清凈,不需要持戒了,因為他本身就是戒了。戒者,戒一切壞的行為,惡的行為,此心念念在清凈中,無惡亦無善,是名至善。這就是持戒,持戒還好辦,忍辱最難辦。

    你說自己心也很清凈,戒律也很好,那是當你沒有受到打擊的時候,打擊一來啊,就火冒八丈高了,也管不了清凈不清凈,什么毛病都出來了。所以忍辱是六度的中心,因為那是最難最難的。也因為這個原故,大乘菩薩必須進入無生法忍,才能登上菩薩地。

    無生者,本自無生,信心清凈,一念不生處。這個一念不生處,不是壓制的,也不是沒有思想,沒有知覺,而是一切雜念不起,信心清凈就是無生。

    光是無生是不夠的,要“無生法忍”,切斷一切萬緣叫做法忍。我們中國文學的形容辭是,拔開慧劍,斬斷情絲。有時我們劍是拉不開的啊!有時候又只拉一半,有時候劍拉出來了,看看劍卻楞住了。不要說斬啦,扯都扯不斷,那個劍早就鈍了。所以說,法忍也就是六度的中心,忍辱的意思。

    首先我們來了解佛學忍辱的意思,看到一個“辱”字,我們會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譬如別人罵你啦,打你啦,各種不如意的刺激,算是辱,這是從文字上的了解。在佛法上講,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們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招來自己許多煩惱,也帶給別人許多煩惱。不要說我們人是如此,你只要看看動物,拿螞蟻來說,你仔細觀察,年輕的螞蟻經過老化螞蟻的旁邊,都走得遠一點,這樣的辱,這樣的難堪忍。

    所以,這個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難堪忍,沒有一樣事情是圓滿的,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堪忍,受得了;所以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為如此,這個娑婆世界上的眾生,才最能夠成佛,因為生在天堂沒有痛苦,沒有刺激,天天在享福,眾生也不想修道,用不著嘛!生在地獄里,受苦受難都來不及,沒有時間搞這一套。只有生在娑婆世界,有苦有樂,有善有惡,各有一半,所以能夠刺激你發(fā)生解脫的智慧,是成佛的捷路。

    忍辱并不是完全講侮辱,大家不要搞錯了,一切的痛苦能夠忍的都是辱。譬如我們這個世界上做生意的,創(chuàng)事業(yè)的,乃至發(fā)財?shù),你問他這個日子好不好過?他一定說不好過。受不受得了呢?有什么辦法呢?反正能夠忍得住就這樣忍下去;所以說娑婆世界的眾生堪忍,能夠忍受。

    佛跟須菩提兩人對話到這里,如果不仔細看這個經,突然看他在中間來一個忍辱波羅密,會覺得奇怪。所以剛才我先提起大家注意,這一部經把六度波羅密都講完了,為什么現(xiàn)在提出這個忍辱波羅密呢?

    忍辱的榜樣

    我們要想學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難做到的,就像打坐修定,為什么定不住?兩個腿痛,你就忍不住了,這個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斎挥踩淌呛茈y,但是你明明知道此身兩腿兩手,四大皆空,那個時候你就是空不了,忍不過去。所以這六度的一關忍辱度,你就過不了,過不了的話,這一切皆是空談。你說我們會念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木魚敲起來非常好聽……阿啾!糟糕,我感冒了,怎么辦?看那個醫(yī)生好?因為怕死掉,眾生相就來了,壽者相就來了,這一下就忍不過去了。

    所以忍辱的道理,放在金剛經的中心,大家要特別特別注意!佛把自己本身修持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個榜樣。所以佛說,真正智慧徹底悟道的人,才曉得忍辱波羅密本身沒有個忍。如果有堅忍的念和感受在那里,就已經不是波羅密,就已經沒有到彼岸,也沒有成就。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什么理由呢?佛又對須菩提說,以他本身做榜樣,像我從前的時候,曾經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王是過去印度一位名王,不過印度不注重歷史,這種歷史資料只有在佛經里才找得到。

    這位當時歷史上的名王非常殘暴,那個時候,釋迦牟尼是個修道的人,相當有成就,到達菩薩地了;雖然是緣覺身,無佛出世自己也會悟道,后來歌利王因鬧意見要殺釋迦。他說,你既然是修道的人,我要殺你,你會不會嗔恨?釋迦佛說:此心絕對清凈,假使我起一念嗔心,你把我四肢分解割掉后,我就不能復元,結果歌利王一節(jié)一節(jié)把他割了。釋迦牟尼沒有喊一聲唉唷,心里頭也沒有起一念恨他的心理,只有一念慈悲心。完了以后,歌利王要求證明,釋迦牟尼說,假使一個菩薩的慈悲心是真的話,我的身體就馬上復元,結果他立刻復元了,又活起來。

    這個故事比耶穌的復活厲害多了,所以佛說,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他在當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佛把自己本身的故事,說給我們修行的人做個榜樣;當然,并不希望我們被別人割了作試驗,F(xiàn)在不必談割截身體了,叫你不說話你就受不了,叫你坐著不動也受不了,其實這個就是忍辱與禪定、般若的道理;只因為智慧不夠,悟道并沒有透徹,所以你受不了。

    達摩與蘇格拉底

    剛才講到忍辱波羅密,我們再提起注意,所謂忍辱,包括了人世間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煩惱,忍到沒有忍的觀念,沒有忍的心理,忍到無所忍,自然而清凈,這才是忍辱到達波羅密成就的程度。所以佛說,當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他說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首先他沒有覺得這個生命是屬于“我”的,這一句話特別注意!我們這個身體是屬于我們暫時所有,是暫時附屬于我,并不是我真正永遠的占有,因為此身本來不是我。要把這個道理,不僅理解清楚,還要實際上證到,才信心清凈,才有希望證得般若實相,這是真正的功夫。

    但是功夫又是什么地方來的呢?般若見地來,智慧不透徹不能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是智慧的境界,并不是功夫的境界,如果叫功夫的境界為大徹大悟,那就是氣象局發(fā)的警報,路上有霧,小心撞車的那個“霧”了,就看不見了。這個悟是清朗的,智慧破除一切陰影的境界。

    【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和壽者相應生嗔恨!

    說到這里,先要有一個認識,佛現(xiàn)在所告訴我們的,不是假想,是一個實際的修持。無我相,無人相是智慧的解脫。譬如西方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最后被人家謀害,拿到一杯毒藥,朋友們勸他不要吃,他明知道是毒藥,笑笑,仍然談笑風生,最后喝下去死掉。

    又如中國禪宗達摩祖師,在中國傳道的末期,遭到其他法師們妒嫉,五次毒死他,都未成功。等到第六次毒他時,他把毒藥吃下去告訴弟子們,跟你們的因緣到了,我要走了。弟子們當然不讓他走,他說因緣已到,我已經吃下毒藥了。另外密宗的木訥祖師,最后也是被人毒死的。這些人都知道因緣已到,殺人抵命,欠帳還錢,應該走就走了。又如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等等,這些都是智慧的解脫。所以禪宗五宗宗派之一的法眼大祖師,有偈子說:

      理極忘情謂  如何有喻齊

      到頭霜夜月  任運落前溪

    這個偈子有八句,我們引用要點,只說它的一半,理極就是真正的道理,智慧的領悟,理解、悟解到達了極點;忘情,這些妄念的情沒有了。這個境界是沒有辦法描寫的,沒有辦法講,沒有辦法說,理到了極點,智慧到了極點就是理極忘情謂。后面幾句是描寫無我相,無人相等等的境界,自然而然,理到了,事也到了。

    所以佛教的華嚴境界,又稱“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到了也是無有障礙,所以光是研究佛學就不能在修持上得受用。大家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沒有融會貫通,沒有到達理極,所以我相、人相仍在。像佛說的身體被人家殘害,而只有慈悲心,不動嗔念,到達忍受沒有痛苦的境界,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

    忍辱的功夫

    說到功夫的成就,就要提到南北朝時候禪宗的二祖,他盡管是接了達摩的衣缽,最后還是受報;多生多世欠的命債,最后還是要還。佛法的基礎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有一個祖師在被殺頭的時候,寫了一個偈子:

      四大原無我  五蘊本來空

      將頭臨白刃  猶似斬春風

    他很慷慨的把頭伸出來,砍吧!此外像印度禪宗的祖師師子尊者,也是還債,頭砍下來沒有血,脖子里沖出來像牛奶一樣,數(shù)尺高。這證明經過修持,色身已經轉化,再進一步白血化掉,他身體變成空的,殺頭也殺不了啦!

    在色身還沒有變空以前,受報被殺了,像殺頭、受傷害,不流血只流白乳的情況,并沒有痛的感覺,所以那個不算忍辱。忍辱的時候有痛的感覺,有非常痛苦的感受,而心念把痛苦拿掉,轉化成慈悲,這才是忍辱波羅密。到達沒有痛的感覺,那是功夫境界,不能說是忍辱波羅密的功德。盡管功夫到達這一步很不容易,但是這個功夫不稀奇,等于我們上了麻醉藥,開刀不會痛,那不能說你本事好不痛!如果沒有上麻醉藥,極痛而能不痛,那是你真正的智慧成就,你當場就可以把五蘊里的受蘊與想蘊,都拿開而解脫了;學佛也是要學解脫,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加以說明。 

    所以菩薩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痛苦是痛苦,煩惱是煩惱;能夠把煩惱、痛苦觀空而轉化了,就是道德的行為,心理上的心性,這才是菩薩的功德。因此我們學佛的人注意!別人態(tài)度不好,或一句話不中聽,馬上起計較心,乃至起嗔恨心,你所有的功夫、修道,都垮掉了。青年同學們注意,不要聽了金剛經講忍辱,就萬事不做,自以為那是忍辱;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修菩薩道的基本精神。菩薩是積極的,不管自我,只有做利他的事,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煩惱的。要處處犧牲自我,必須要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譬如說,佛為什么讓人家砍他的身體?他是為了證明給世人,修證佛法確有其事,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

    【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他再告訴須菩提,回想過去五百生以前,專修忍辱。他說那一生的修行,專做忍辱功夫,的確達到了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著相。所以他強調一句話,怎么樣學佛?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學佛的精神,換句話說,不要被一切現(xiàn)象騙了,或迷惑了。有個廟子,有個房子,有件衣服,有個地方,這些都是相;此心不要被佛堂、房子、財產、或名譽所迷戀了。所以前面曾說,要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大乘菩薩走大乘的路,應該離一切相,發(fā)起求大徹大悟菩提之心。

    無所住的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學佛做功夫的人,大家就要注意了,我們在做功夫學佛,好像就在這色、聲、香、味、觸、法六樣里面滾,就在這六根六塵之中打轉。你千萬記住,“不應住色生心”,一切境界,一切現(xiàn)象都不是,那是我們后天的,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的幻化!安粦÷暽摹,聽到聲音當成佛菩薩對你說話,耳朵里最容易發(fā)起聲音,走上這個路子,佛都救不了你。你看戒律的部分,佛在世時,很多走上這個路子,佛只好放棄。所以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一句話就是重點。要學佛的人,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要隨時觀察自己,觀心,要使此心無所住。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種東西上,或住在某一種習氣上,始終不能解脫,已經是走入魔道了。佛法初進中國時是“磨”字,意思是折磨你的。后來齊梁時代改成魔鬼的魔,因為講魔鬼大家會害怕小心一些,所以千萬千萬注意,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

    接著下去,我們很多學靜坐,及觀心法門的同學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為非住”。你們做觀心的功夫,做靜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個清凈在,你心住在清凈,已經不清凈了;至少那個清凈是非常狹小的。還有些人覺得空了,他那個空啊,不過是水桶那么大,也許比水桶還小一點,都是你意識上一個境界,不是真正的空。這就是心住相;著相,著在一個空的現(xiàn)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錯誤的,錯誤的空觀,錯誤的住心法門。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凈就是道,那不是你騙了道,就是道騙了你,也許你騙了釋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如何布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為什么講忍辱,一下子又跳到布施來了呢?就是今天講課一開始跟大家提醒的,金剛經布施、持戒、忍辱,是一貫連下來的,不像現(xiàn)在的文章條理化、科學化,過去的文學行云流水,看起來漫無次序,好似一個不規(guī)律的排列,但是卻構成不規(guī)律的美。所以說,“菩薩不應住色布施”,就是不應著相,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非常著相。用白話文來講,就是一切受物理、環(huán)境影響的東西,都要把它放掉,萬緣放下,就是不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佛再三的告訴須菩提,佛法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有所作為,一切一切的作為,都是處處犧牲自我,成就他人;應如是布施,應萬緣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為什么人放不下呢?因為不肯真正布施,因為眾生著相。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譬如我們人最著相的,是希望自己多活幾年,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壽者相。但是生命留得住嗎?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這些現(xiàn)象,不是你要留就能夠留的;它本身留不住,本來無住,本來不可著相的。凡夫眾生之所以為凡夫眾生,是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尤其是學佛的人,都非常清楚,但他心中仍在想:留不住的都是他們,我大概能留得住吧!總覺得自己不同一點,比不知的不學佛還可憐。所以我經常提到我那袁老師的詩,“五蘊明明幻,諸緣處處癡”。說學佛的人,明明知道五蘊皆空,但是啊,自己到處癡迷重重。這就是因為行不到的原故,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修行是行,行為上的行。

    所以佛“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痹龠M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有些年輕人,自以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勸他們,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來度人,你連自修都沒有修好,怎么去度人呢!這也是我經常感嘆自己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自己都沒有學好,度個什么人。≈慌履阕约翰怀煞,不怕你沒有眾生度。眾生愈來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作的,自己修行沒有基礎,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徹底的說,眾生不要你度,個個自己會度,有些菩薩們度眾生,決不是說法,反而加重眾生的苦頭,等他吃夠了苦頭,受不了,他自會回頭的;這也是一個度人的法門,并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學佛。

    因為有些年輕的同學們,心心念念在學佛,而且發(fā)瘋一樣的想成佛,成佛干什么?要度眾生;眾生自己會度,不要你度!“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你要曉得佛法的理,一切眾生皆是佛,你去度佛干什么?每個眾生都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悟道以后,對他的師父講:迷時師度,悟后自度。眾生都是自性自度,在佛教早晚功課中要念到,自性眾生誓愿度,自性煩惱誓愿斷,都是自性自度中。

    佛怎么說話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一共五種語,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么樣子就說什么樣子。實語、真語,都容易了解,但什么是如語呢?不可說不可說,閉口不言,其聲如雷,這個就是如語。如者如同實相般若,生命的本來畢竟清凈,清凈到無言語可說,就是如語,所以佛是如語者。

    全部的金剛經說的就是如語,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了半天,他又說他說法四十九年,一個字都沒有說,這就是如語,是不可說不可說。

    不誑語,是不打誑語,不異語是沒有說過兩樣的話。我們把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經典拿來看,兩樣話都非常多。但是再仔細研究,他只說過一個東西,沒有說過兩樣,這一個東西說了四十九年還說不清楚。所以佛說他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如語。在這部經典,佛為什么要像賭咒一樣,怕人們不相信,說他從來沒有說過不老實的話呢?這是教我們信心清凈,要切實相信,切實相信一個真正的佛法。這個佛法是什么樣子?

    無實亦無虛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真正的佛法就是這一句話,佛把徹底的消息都告訴我們了。有一個東西可得嗎?得到個什么?如果買一個蘿卜,買一個南瓜,還有個東西可以帶回來;但是得道得一個什么都沒有!無實,沒有個東西;無虛,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這里已經全部點出來了。由布施、持戒、忍辱到般若的成就,告訴你真正佛法的修持,不住、不著相、不執(zhí)著,放下萬緣。

    放下就對了嗎?放下的也不對!所以馬祖告訴弟子們,放不下就提起來!提起來,心有所住;心有住,即為非住,提也提不起來。

    大家用功的人,也都是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有一個同學來問:老師啊,我現(xiàn)在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我說:那你不是成佛了嗎?我要向你磕頭了,你已經到了無實無虛嘛!這個情形不是提不起放不下,他那是鬧情緒,悶在那里,那就不對了。真懂得提也提不起,放也放不下,懂得了無實無虛,換句話說,到這個時候,要提起就用,不提起就放下,就是這樣簡單。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此法無實無虛”,佛講這一句好嚴重!他先向我們賭了一個咒:我一輩子沒有說過謊話,我說的都是老實話,你們要相信!你們聽我的啊!我告訴你,此法無實無虛。你懂了就是你的,不懂還是我的,就是這個話。你要懂得當然是你的嘛!他說的都是老實話。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他進一步告訴須菩提,他說修菩薩道的人,心執(zhí)著一個佛法可得,一個佛法可修,執(zhí)著了佛法的一種法就錯了。隨便舉一個例子,許多學佛修道的人,都說:唉!我萬緣放下了。問他:那你現(xiàn)在干什么?他說:現(xiàn)在就是修道呀!對不住,一點都沒有放下。學佛修道不是萬緣里頭的一緣嗎?難道是萬緣以外的一緣嗎?這就是說,你是有所為修,有形象去做,這是菩薩心住于法而行,這個人永遠不會見道。

    等于人閉上眼睛,到了一個黑暗的房間,他看不見了,永遠摸不出來。假使真想明心見性、見道,“若菩薩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一切無所住,這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放下,此人絕對可以見道。等于這個人有了慧眼,有了眼睛,又在太陽底下,當然萬象森羅,什么都看得很清楚。

    無量無邊的功德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阿彌陀佛!我們跟佛客氣一下,你老人家言重了,對我們太好了。他告訴須菩提,“當來之世”,將來的時代,或者一個善男子,或者一個善女人──功德、智慧有成就者,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夠接受這部經典的般若要義,照此修行,甚至深入義趣的讀誦,這個人就等于是佛。這句話多嚴重啊!所以我說,佛啊,你老人家言重了,不敢當。應該我們念到這里,要加一兩句話,佛啊,對不起你老人家,實在不敢當。他說,真能夠這樣即同如來。

    但是佛的話,為什么講的那么客氣?那么嚴重?這是有道理的,我們引用楞嚴經兩句話就可以了解,“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這是佛說的,后來禪宗的達摩祖師也說過,“一念回機,便同本得”。這就是說,能夠對金剛經的道理都了解了,以此修行的,相同于佛的行;并不是說你就是佛,是等同于佛。以佛的智慧,完全可以了解這樣的人,了解他對于金剛經般若智慧如此透徹,這樣的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這一篇的一個結論,就是大智慧的一個成就,理解到證悟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夠發(fā)起心地修行的作用。以智慧悟道,起心行的作用,修忍辱行,在苦海茫茫中,作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此人成就無量無邊功德。結論偈子:

    第十四品偈頌

      優(yōu)曇花發(fā)實還無  塵剎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蓮閑處看  污泥香里養(yǎng)靈珠

    “優(yōu)曇花發(fā)實還無”,優(yōu)曇花就是曇花,佛經上經常引用。在中國內地難得開花,在臺灣都看過曇花,色、香都好,但卻非常短暫,所謂曇花一現(xiàn)。當曇花開到最香的時候,就是它凋落的時候,所以佛經經常用曇花來形容。

    站在宇宙看人類的歷史,幾千萬億年的時間,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大家活了幾十年,回頭一看,幾十年像曇花一現(xiàn),非實非虛,非真非假,即空即有,要從這個角度去體會。修持佛法有沒有真成就的?絕對有!但是不能著相,非實非虛。所以,像優(yōu)曇花開了,當時是有嘛!又好看又好香;馬上沒有了,又是空了。但是你說空了是沒有嗎?不是沒有!塵塵剎剎,這是用佛學名辭,物質世間就是塵,剎代表一切土地。

    “塵剎今吾非故吾”,這個物質世間現(xiàn)在的我,不是以前那個我,不是前生的我,也不是來生的我,這個我是假我,今吾非故吾,不是我生命本來的那個生命。離開這個現(xiàn)在的我,才可以找到本來常樂我凈的那個真我。生命的真我在那里找呢?

    “笑指白蓮閑處看”,所以佛經上叫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尤其佛重白色的蓮花,八葉巨蓮,蓮花不在好的地方成長,愈臟愈爛的泥巴里頭,蓮花愈開得茂盛。

    “污泥香里養(yǎng)靈珠”,大乘的精神是入世的,要入到最稀爛的地方修道,才能成功;跑到高山,跑到清涼的地方住茅蓬,成不了道。∧鞘堑酪赡,不是你要成道。

    【回目錄】  【名著專題】   搜索更多關于金剛經 休閑閱讀 的資料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請輸入關鍵詞直接搜索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