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解讀反思
教學本單元的課程,非常的享受,穿梭在古今,飽覽中外名勝,仿佛穿越一般,學生很是興奮!肚乇R俑》是蘇教版十冊的一篇課文,這篇狀物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今天,上了《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所以我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感悟形象,體會感情,學習表達,塑造心靈,陶冶情操。本課時的教學,我以過渡段為中心,由復習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教學目標中確立了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細致讀通、讀透文本,因此,學生體會很深。比如,學生在感知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詳實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秦兵馬俑宏大的規(guī)模;以及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xiàn)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tài)各異、個性鮮明的特點。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多讀、感悟,然后介紹給大家。
在教學中,我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并指導學生朗讀,然后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就得對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導學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許多資料,圖片、視頻,通過這些給學生更多的認識。多媒體資料激發(fā)了學生的無限遐想,多媒體的使用很適當、適時。在學習兵馬俑的神態(tài)時,我讓他們自讀,然后讓學生做神態(tài),讓別的學生來猜,把猜到的句子讀出來,并且對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議。對于后面的省略號,我讓學生說說還會有哪些神態(tài),學生說的很多。在學習最后一節(jié)的時候,主要還是讓學生們讀后感悟,學生們談的不錯。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復習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后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于交流匯報占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jié)奏沒有變化;蛟S,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并指導學生朗讀,然后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于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于秦兵馬俑的資料,只是教教材,而沒有做到“用教材”,沒有開發(fā)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筑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tài),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于我們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采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yè)本上的第1、2題。第二課時: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tài)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2、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游哪個組,并給每個組出了題目:①軍事家:你認為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qū)懴聛淼?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④導游: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游客寫幾句導游詞嗎?然后分組進行活動,最后各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xiàn)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為,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游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盡自己的能力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造,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我決心今后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yè)務水平跟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課文4-9自然段介紹了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教學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我先讓學生自讀描寫各種兵馬俑的句子,感受各種兵馬俑的特點,用詞語概括。然后組織交流,并把全班同學認可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相應的俑的下面。學生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寫了不少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一環(huán)節(jié)過后,我讓學生為你最喜歡的兵馬俑作代言,這時學生的興趣更高了,從他們的描述中,我清晰地感受到這樣的研讀是有效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在理解表達的過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詞得到了積累與運用。
《秦兵馬俑》教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默讀有利于學生不受外界干擾,靜思默想,與文本充分對話。咬文嚼字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長此以往,有利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合作學習,使得每個人在小組交流的時候都有話可說,將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導訓練,合作學習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從學生的發(fā)言可以看出,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效果非常明顯。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課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跡地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我想,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四月一日,我執(zhí)教了小學五年級的16課《秦兵馬俑》,感觸頗多?v觀我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識到了以下幾點:
1、創(chuàng)造了看的機會,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利用各種現(xiàn)代教學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帶入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在上《秦兵馬俑》一課時,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圖片,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tài)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的“看”創(chuàng)造了機會,使學生的眼睛活了起來。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2、創(chuàng)造了說和做的機會,,讓學生的嘴和手“活”起來。
我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質(zhì)疑,如此一來,學生的口動起來了,問題多起來了,創(chuàng)新的思維活起來了。如通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又如教學完第10自然段,讓學生模仿“有的……好象……”說一段話,真正把網(wǎng)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讓學生動手動筆畫一畫,圈一圈,演一演,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提高能力。
但這堂課,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到多媒體室上課很新奇,發(fā)言不如教室熱烈,另外,由于攝象頭有些問題,導致播放的課件不清楚,尤其是圖片模模糊糊,影響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發(fā)言不夠積極,師生配合不夠默契。
2、上課實際操作時遇到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比如老師即要上課,又要操作電腦,還要板書,與學生進行交流,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3、總覺得學生學得不深刻。原因在于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求學生瀏覽這么豐富的資料,學會選擇,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說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nèi)心的體驗。為此,我覺得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品讀,把學生情感引發(fā)出來,才能把重點、難點解決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李微微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習的
優(yōu)勢,在展示課上大膽取舍,直奔中心。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展示的時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進行,迅速理清全文脈絡。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學生在展示課文的第二段時,能抓住數(shù)字說明的方法來體會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特點,但是僅從數(shù)字讓學生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shù)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說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說很多。接著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nèi)W生數(shù)大概在800個左右,然后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于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nèi)的兵馬俑總數(shù)和一號坑內(nèi)的兵馬俑數(shù)分別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shù)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于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于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nèi)的兵馬俑總數(shù)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shù)的10倍,一號坑內(nèi)的兵馬俑數(shù)相當于全校學生總人數(shù)的8倍?粗约核愠龅慕Y果后學生們不由得發(fā)出了陣陣的驚嘆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么大。 薄斑@么多兵馬俑!”“果然規(guī)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
生活中學習,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