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理清課文脈絡(luò),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黃河的變化給人們的教訓。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了解黃河的變化給人們的教訓。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黃河,我國第二大河。我們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墒呛芏嗄暌詠,黃河也給兩岸人民帶來了災難。我們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黃河變化的情況。學習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同學們都會感到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畫出有難度的字、詞、句,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1.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讀音容易出現(xiàn)錯誤,這樣的字應反復強調(diào)。
2 解釋詞語,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準備。
(三)提出疑問。問題可以圍繞題目與課文內(nèi)容提出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問題,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
如: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黃河?學生提出的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可布置學生自學自查,再適機交流,超過本文范圍的問題可指導課外去探究。
(四)默讀全文,思考問題。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圈點勾畫,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圍內(nèi)交流。
(五)全班交流,讀中點撥,解決問題。圍繞重點問題組織全班交流問題、朗讀重點句段、點撥理解難點,結(jié)合資料袋暢談閱讀感受和體會,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與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六)小結(jié)學法,延伸探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學習本篇課文所采取的方法,如:以朗讀、默讀為手段,以疑問為線索展開的。有條件,可引導學生課外去閱讀與探究有關(guān)黃河治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