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閱讀提示
“三顧茅廬”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只有寥寥數(shù)語:“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而在小說中卻演繹出如此生動曲折的故事來。求賢若渴的劉備屢次尋訪諸葛亮不遇,增加了故事的張力和神秘感,也為諸葛亮的出場做足了鋪墊;而見面后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史稱“隆中對”),則是諸葛亮雄才大略的集中展現(xiàn)。本課節(jié)選的篇幅不長,人物個性卻十分鮮明。讀后與同學(xué)討論: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
“隆中對”在《三國演義》整個故事中具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此后的情節(jié)基本上是對“隆中對”策略的逐步實施。如有興趣,可在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相關(guān)章節(jié),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
(以上是課本p130閱讀提示內(nèi)容,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
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 -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他對黑暗腐敗的封建政治很不滿,痛恨暴君、暴政,主張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統(tǒng)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故事背景
東漢末年,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了日后成就大業(yè),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yǎng),精研史書,是個杰出人才,于是專程去拜訪,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歷史故事。本文講述的是劉備協(xié)同關(guān)羽、張飛第三次拜見諸葛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