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市2006年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
語文試題(課程改革卷)
編者按:由于上線時間較緊,加點字等格式未作添加,敬請諒解。本卷僅供參考。 ( )
C.“欲濟無舟楫”寫濤人想渡湖水卻沒有渡湖的車輛和船只。 ( )
D.“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兩句是比喻詩人想做官而沒有途徑。 ( )
19.按要求默寫填空。(4分)
①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②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③李白《行路難》一詩中表明詩人自信必有遠大前程的兩句詩是:
, 。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5題。
聽 泉
韓靜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種心靈沐浴沖涼的感覺。琴弓的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鋸開了一個小縫兒,泉水呢,順著左手指頭尖兒款款地流出來。跌撲回還,繞在身邊。心里所有的浮躁、郁悶、煩瑣,都被淙淙流泉沖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凈得很。舌根也甜潤潤濕漉漉。說來真得感謝盲人音樂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會了我們聽泉。讓我們知道感覺山中清泉,應該打通生命所有孔竅,只憑眼睛直觀是不夠的。是啊,古人說刑天舞干戚,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就是說人的渾身上下都生著精明的感官,人本來就是精靈別透的靈長目,我們和炳哥的差別就在于不懂得讓心靈長出眼睛看宇宙,讓耳朵生出觸須撫摸自然,從這個角度說,也許我們才是真正的“盲人”。還有,我們沒有化清流為音樂的神力,在盲人音樂家阿炳這里,泉水是靈感的嬰兒。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縱即逝的靈感,再加進自己的天分、才情與生命感悟,人間就淌出了不朽的經典,音樂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從前只是窮道士沿街賣藝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楊蔭瀏先生,那音樂的“泉水”不知會在哪兒幽咽斷流了。我在音樂學院學琴的時候,老先生楊蔭瀏的學養(yǎng)和人品極為師生尊崇。楊蔭瀏和阿炳(華彥鈞)之間的理解與默契,是人間知音的絕唱,俞伯牙與鐘子期也不能相比。換句話說,琴師俞伯牙倘若遇到楊蔭瀏,就大可不必因世無知音摔碎瑤琴了。楊蔭瀏是在建國初期為搶救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尋訪阿炳的。背著笨重的錄音機,他和阿炳談心、談藝、談琴。用那時候流行的“履帶”般的錄音機帶,錄下了阿炳的曲子。這首曲子無題,阿炳讓楊先生取個題目,楊先生思忖了片刻說,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這時候阿炳是多么感動和驚奇,他那深陷的眼窩紅了,幾乎要流出“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