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景物描寫
對“鳥”的描寫:
“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格外輕松自在”;“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用小紅嘴“啄著我顫動的筆尖”;“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這些對鳥兒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細膩中滲透了作者的溫柔、喜愛之情,把人的性靈賦予鳥兒,把珍珠鳥描摹得嬌憨可愛。
《珍珠鳥》人物描寫
對“我”的描寫──“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用手撫一撫它的細膩的絨毛”。
這些描寫細膩真切,表現(xiàn)了“我”在營造人與鳥的信賴關(guān)系的過程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文章開篇就向讀者展示了“我”是個愛鳥有情、養(yǎng)鳥有道的人。雖然小鳥已經(jīng)有了“舒適、溫暖的巢”,但“我”仍舊為它重新加工,為珍珠鳥營造具有大自然氣息的綠色環(huán)境,并細致入微地呵護著,使它們輕松自在地生活著。鳥兒對“我”由疏遠到親近的感情:怕人──喜人──近人──親人──愛人;小鳥每靠近我一步,都是以我的某種舉動為前提條件的,“我”用超脫私欲的愛心為它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也因此贏得了它對人的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