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免费国产永久在线播放,五月天天堂久久,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strike id="4caqy"><input id="4caqy"></input></strike>
    <ul id="4caqy"><dd id="4caqy"></dd></ul>
    <center id="4caqy"></center>
  • <menu id="4caqy"><noscript id="4caqy"></noscript></menu>
  •  華語網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 正文

    后漢書 隗囂公孫述列傳 第三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隗囂公孫述列傳 第三

    隗囂[一]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二]少仕州郡。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為士。[三]歆死,囂歸鄉(xiāng)里。季父崔,素豪俠,能得觽。聞更始立而莽兵連敗,于是乃與兄義及上邽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兵,兇事也。[四]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觽數(shù)千人,攻平襄,殺莽鎮(zhèn)戎大尹。[五]崔、廣等以為舉事宜立主以一觽心咸謂囂素有名,好經書,遂共推為上將軍。囂辭讓不得已,曰:“諸父觽賢不量小子。必能用囂言者,乃敢從命!庇偨栽弧爸Z”。

    注[一]囂音五高反。

    注[二]成紀,縣名,故城在今秦州隴城縣西北。

    注[三]王莽置國師,位上公,士其屬官也。莽置九卿,分屬三公,每一卿置大夫三人一大夫置元士三人。

    注[四]史記范蠡曰:“兵者兇器,戰(zhàn)者逆德!

    注[五]平襄,縣名,屬天水郡,故城在今秦州伏羌縣西北。王莽改天水郡曰鎮(zhèn)戎郡,守曰大尹。

    囂既立,遣使聘請平陵人方望,以為軍師。[一]望至,說囂曰:“足下欲承天順民,輔漢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陽,王莽尚據(jù)長安,雖欲以漢為名,其實無所受命,將何以見
    信于觽乎?宜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也。[二]且禮有損益質文無常。削地開兆,[三]茅茨土階,以致其肅敬。

    雖未備物,神明其舍諸!眹虖钠溲裕炝R邑東,祀高祖、太宗、世宗。囂等皆稱臣執(zhí)事史奉璧而告。[四]祝畢,有司穿坎于庭,[五]牽馬操刀,奉盤錯鍉,遂割牲而盟。[六]曰:“凡我同盟三十一將,十有六姓,允承天道,興輔劉宗。如懷奸慮,明神殛之。[七]高祖、文皇、武皇,俾墜厥命,厥宗受兵,族類滅亡!庇兴痉钛~進,護軍舉手揖諸將軍曰:“鍉不濡血,歃不入口,是欺神明也,厥罰如盟。”既而薶血加書一如古禮。

    注[一]平陵,縣名,屬右扶風也。

    注[二]易觀卦曰:“圣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注[三]除地以開兆域。

    注[四]史,祝史也。璧者,所以祀神也。

    注[五]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也。鄭玄注曰:“載,盟辭也。書其辭于策,殺牲取血,坎其牲,加書于上而薶之。”

    注[六]臣賢按:蕭該音引字詁“鍉即題,音徒啟反。”方言曰:“宋楚之閑,謂盎為題”。據(jù)下文云“鍉不濡血”,明非盆盎之類。前書匈奴傳云“漢遣韓昌等與單于及大臣俱登諾水東山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儣撓酒”。應劭云“留儣,飯匕也。

    撓,擾也。以匕攪血而歃之”。

    今亦奉盤措匙而歃也。以此而言,*(鍉)**[題]*即匙字。錯,置也,音七故反。

    注[七]殛,誅也。

    事畢,移檄告郡國曰:“漢復元年七月己酉朔。己巳,上將軍隗囂、白虎將軍隗崔、左將軍隗義、右將軍楊廣、明威將軍王遵、云旗將軍周宗等,告州牧、部監(jiān)、郡卒正、連率、大尹、尹、尉隊大夫、屬正、屬令:[一]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

    鴆殺孝平皇帝,篡奪其位。矯托天命,偽作符書,[二]欺惑觽庶,震怒上帝。

    反戾飾文,以為祥瑞。[三]戲弄神只,歌頌禍殃。[四]楚、越之竹,不足以書其惡。

    [五]天下昭然,所共聞見。今略舉大端,以喻吏民。

    注[一]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大尹職如太守。屬令、屬長職如都尉。置州牧、部監(jiān)二十五人,見禮如三公。監(jiān)位上大夫,各主五郡。公氏作牧,侯氏卒正伯氏連率,子氏屬令,男氏屬長,皆代其官。其無爵者為尹。又置*[六尉]*、六
    隊*(部)**[郡]*,置大夫,職如太守。

    注[二]莽遣五威將軍王奇等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言當代漢之意。

    注[三]大風毀莽王路堂,又拔其昭寧堂池東榆樹,大十圍。莽乃曰:“念紫閣仙圖,天意立太子,正其名!蹦肆⑵渥优R為太子,以為祥應也。

    注[四]戲弄神只謂仙人掌旁有白頭公青衣,莽曰:“皇祖叔父子僑欲來迎我”也。

    歌頌禍殃謂莽作告天策,自陳功勞千余言,能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十余人。

    注[五]前書朱光世曰:“南山之竹,不足以盡我詞!眹桃猿⒃蕉嘀,故引以為言也。

    蓋天為父,地為母,[一]禍福之應,各以事降。莽明知之。而冥昧觸冒,不顧大忌,詭亂天術,援引史傳。[二]昔秦始皇毀壞謚法,以一二數(shù)欲至萬世,[三]而莽下三萬六千歲之歷,言身當盡此度。[四]循亡秦之軌,推無窮之數(shù)。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注[一]尚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

    注[二]王莽每有醔禍,皆引史傳以文飾之。前書說符侯崔發(fā)言于莽曰:“周禮及春秋左氏國有大醔,則哭以厭之,故周易稱先號咷而后笑。宜*(乎)**[呼]*嗟*(呼)*告天以求救!泵寺鼠k臣至南郊,陳其符命,因搏心大哭。

    注[三]史記曰,秦始皇初并天下,制曰:“太古有號無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自今以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注[四]莽令太史推三萬六千歲歷紀,六歲一改元,布告天下。

    分裂郡國,斷截地絡。[一]田為王田,賣買不得。[二]規(guī)錮山澤,奪民本業(yè)。[三]造起九廟,窮極土作。[四]發(fā)頉河東,攻劫丘壟。此其逆地之大罪也。

    注[一]絡猶經絡也。謂莽分坼郡縣,斷割疆界也。

    注[二]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賣買。

    注[三]莽制,名山大澤不得采取。

    注[四]莽九廟:一曰黃帝太初祖廟,二曰虞帝始祖昭廟,三曰陳胡王統(tǒng)祖穆廟,四曰齊敬王代祖昭廟五曰濟北愍王王祖穆廟,六曰濟南伯王尊禰昭廟,七曰元城孺
    *(子)*王尊禰穆廟,八曰陽平頃王昭廟,九曰新都顯王穆廟。殿皆重屋。

    太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半之。為銅薄櫨,飾以金銅琱文,窮極百工之巧功費數(shù)百鉅萬,卒徒死者萬數(shù)也。

    尊任殘賊,信用奸佞,誅戮忠正,覆按口語,赤車奔馳,[一]法冠晨夜,冤系無辜,[二]妄族觽庶。行炮格之刑,除順時之法,[三]灌以醇醯,裂以五毒。[四]政令日變,官名月易,[五]貨幣歲改,[六]吏民□亂,不知所從,商旅窮窘,號泣市道。設為六管,[七]增重賦斂,刻剝百姓,厚自奉養(yǎng),苞苴流行,財入公輔,[八]上下貪賄莫相檢考。民坐挾銅炭,沒入鐘官,[九]徒隸殷積,數(shù)十萬入,工匠饑死,長安皆臭。既亂諸夏,狂心益悖,北攻強胡,南擾勁越,[一0]西侵羌戎,東摘濊貊。

    [一一]使四境之外,并入為害,緣邊之郡,江海之瀕,滌地無類。[一二]故攻戰(zhàn)之所敗,苛法之所陷,饑饉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萬萬計。其死者則露尸不掩,生者則奔亡流散幼孤婦女,流離系虜。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注[一]續(xù)漢志曰:“小使車,赤轂白蓋赤帷,從騶騎四十人。”

    注[二]續(xù)漢志曰:“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侍御史服之!

    注[三]莽作焚如之刑,燒殺陳良、終帶等二十七人。莽又作不順時之令,春夏斬人,此為不順時之法。

    注[四]莽以董忠反,收忠宗族,以醇醯、毒藥、白刃、叢□,并一坎而薶之。

    注[五]莽州郡官名改無常制,乃至歲復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復其故,吏人不能紀也。

    注[六]時百姓便安漢五銖錢,以莽錢大小兩行難知,皆私以五銖錢市買。莽患之,下書諸挾五銖錢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

    注[七]管,主也。莽設六管之令,謂酤酒、賣鹽、鐵器、鑄錢、名山、大澤,此
    *(謂)**[為]*六也。皆令縣官主稅收其利。

    注[八]禮記曰:“苞苴簞笥問人者!泵Я钇吖浼嫣枌④,分鎮(zhèn)大郡,皆使為奸于外貨賄為市,侵漁百姓。

    注[九]莽時關東大饑蝗,人犯鑄錢,伍人相坐,沒入為官奴婢。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其頸,傳詣鐘官,*(八)**[以]*十萬數(shù)。到者易其夫婦,愁苦死者什六七。

    鐘官,主鑄錢之官也。

    注[一0]莽令十二部將同時十道并出,大擊匈奴。莽改句町王為侯,其王邯怨怒不附莽諷牂牁大尹周歆詐殺邯,邯弟承起兵攻殺歆。

    注[一一]摘,擾也。西羌龐恬、傅幡等怨莽奪其地為西?,遂反,攻西海太守陳永。莽又發(fā)高句麗兵伐胡,不欲行,郡強迫之,皆亡出塞為寇。

    注[一二]瀕,涯也。滌,蕩也,蕩地無遺類也。

    是故上帝哀矜,降罰于莽,妻子顛殞,還自誅刈。[一]大臣反據(jù),亡形已成。

    大司馬董忠,國師劉歆,韂將軍王涉[二],皆結謀內潰;司命孔仁,納言嚴尤,秩宗陳茂舉觽外降。[三]今山東之兵二百余萬,已平齊、楚,下蜀、漢,定宛、洛,據(jù)敖倉守函谷,威命四布,宣風中岳。[四]興滅繼絕,封定萬國,遵高祖之舊制,修孝文之遺德。有不從命,武軍平之。馳使四夷,復其爵號。[五]然后還師振旅,櫜弓臥鼓。[六]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無負子之責!盵七]

    注[一]顛,踣也。殞,絕也。莽殺其子宇、臨等。妻王氏以莽數(shù)殺其子,涕泣失明,病卒。

    注[二]涉,曲陽侯根之子也。

    注[三]莽置五威司命?兹蕯,降更始。余并見光武紀。

    注[四]中岳,嵩高也。謂更始至洛陽。

    注[五]莽貶句町王為侯,西域盡改其王為侯,單于曰服于,高句麗曰下句麗,今皆復其爵號。

    注[六]周禮曰:“出曰理兵,入曰振旅。”詩周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櫜,韜也。臥猶息也。

    注[七]百姓襁負流亡,責在君上。既安其業(yè),則無責也。

    囂乃勒兵十萬,擊殺雍州牧陳慶。將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從弟平阿侯譚之子也威風獨能行其邦內,屬縣皆無叛者。囂乃移書于向,喻以天命,反復誨示,終不從。

    于是進兵虜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定悉降。而長安中亦起兵誅王莽。囂遂分遣諸將徇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皆下之。

    更始二年,遣使征囂及崔、義等。囂將行,方望以為更始未可知,固止之,囂不聽。

    望以書辭謝而去,曰:“足下將建伊、呂之業(yè),弘不世之功,[一]而大事草創(chuàng),[二]英雄未集。以望異域之人,疵瑕未露,[三]欲先崇郭隗,想望樂毅,[四]故欽承大旨,順風不讓。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fā)中權,基業(yè)已定,大勛方緝。今俊乂并會羽翮并肩,[五]望無耆鲺之德,而猥托賓客之上,[六]誠自愧也。雖懷介然之節(jié),欲絜去就之分,誠終不背其本,貳其志也。何則?范蠡收責句踐。*[乘]*偏舟于五湖;
    [七]舅犯謝罪文公,亦逡巡于河上。[八]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乞身望之無勞,蓋其宜也。望聞烏氏有龍池之山,[九]微徑南通,與漢相屬,其傍時有奇人聊及閑暇,廣求其真。愿將軍勉之。”囂等遂至長安,更始以為右將軍,崔、義皆即舊號。其冬,崔、義謀欲叛歸,囂懼并禍,即以事告之,崔、義誅死。

    更始感囂忠,以為御史大夫。

    注[一]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

    注[二]草創(chuàng)謂初始也。

    注[三]望,平陵人,以與囂別郡,故言異域。

    注[四]新序云:“郭隗謂燕昭王曰:‘王誠欲致士,請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
    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

    樂毅自魏往,騶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赴燕!

    注[五]管子曰:“桓公謂管仲曰:‘寡人之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耳!弊六]猥猶濫也。

    注[七]偏舟,特舟也。收責謂收其罪責也。史記曰,范蠡與句踐滅吳,為書辭句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蹦搜b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計然云,范蠡乘偏舟于江湖。

    注[八]逡巡,不進也。左傳曰,晉公子重耳反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紲從君巡于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注[九]烏氏,縣名,屬安定郡,故城在今涇州安定縣東也。

    明年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囂即說更始歸政于光武叔父國三老良更始不聽。諸將欲劫更始東歸,囂亦與通謀。事發(fā)覺,更始使使者召囂,囂稱疾不入因會客王遵、周宗等勒兵自守。更始使執(zhí)金吾鄧曄[一]將兵圍囂,囂閉門拒守;至□時,遂潰圍,與數(shù)十騎夜斬平城門關,[二]亡歸天水。

    復招聚其觽,據(jù)故地,自稱西州上將軍。

    注[一]謝承書曰:“曄,南陽南鄉(xiāng)人。*[以]*勁悍廉直為名。”

    注[二]三輔黃圖曰,長安城南面西頭門。

    及更始敗,三輔耆老士大夫皆奔歸囂。

    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長安谷恭[一]為掌野大夫,平陵范逡為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為祭酒,[二]申屠剛、杜林為持書,[三]
      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將軍,[四]杜陵、金丹之屬為賓客。由此名震西州,聞于山東。

    注[一]莽改清河為平河。

    注[二]前書音義曰:“禮,飲酒必祭,示有先也,故稱祭酒。祭祀時,唯長者以酒沃酹!

    注[三]持書即持書侍御史,秩六百石。

    注[四]東觀記曰:“元,杜陵人。”阿陽,縣名,屬天水郡。本為“河陽”者,誤也。

    建武二年,大司徒鄧禹西擊赤眉,屯云陽。禹裨將馮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囂逆擊破之于高平,[一]盡獲輜重。于是禹承制遣使持節(jié)命囂為西州大將軍,得專制涼州、朔方事。及赤眉去長安,欲西上隴,囂遣將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于烏氏、涇陽閑。[二]

    注[一]縣名,今原州*(高)*平*[高]*縣。

    注[二]涇陽,縣名,屬安定郡,今原州平*(陽)**[高]*縣南涇陽故城是也。

    囂既有功于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使京師。三年,囂乃上書詣闕。

    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慰藉之良厚。[一]時陳倉人呂鮪擁觽數(shù)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囂復遣兵佐征西大將軍馮異擊之,走鮪,遣使上狀。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二]但駑馬鈆刀不可強扶。[三]數(shù)蒙伯樂一顧之價,[四]而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即托驥尾得以絕髃。[五]隔于盜賊,聲問不數(shù)。將軍操執(zhí)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御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shù)千百人躑躅三輔。[六]微將軍之助,則咸陽已為他人禽矣。今關東寇賊,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與子陽角力。

    [七]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八]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痆九]自今以后,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一0]自是恩禮愈篤。

    注[一]慰,安也,藉,薦也。言安慰而薦藉之良甚也。

    注[二]孔子曰:“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注[三]周禮:“校人掌六馬!瘪w馬,最下者也。說文:“鈆,青金也。”似錫而色青。賈誼云:“鈆刀為铦!毖择w馬鈆刀,不可強扶持而用也。

    注[四]戰(zhàn)國策曰,蘇代為燕說齊,未見齊王,先說淳于髡曰:“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價。’伯樂如其言,一旦而價十倍也!

    注[五]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絕髃也。”見敞傳。

    注[六]躑躅猶踟朩也。

    注[七]角力猶爭力也。

    注[八]秋,一歲中成功之時,故舉以為言。

    注[九]事見史記。

    注[一0]解構猶閑構也。

    其后公孫述數(shù)出兵漢中,遣使以大司空扶安王印綬授囂。囂自以與述敵國,恥為所臣乃斬其使,出兵擊之,連破述軍,以故蜀兵不復北出。

    時關中將帥數(shù)上書,言蜀可擊之狀,帝以示囂,因使討蜀,以效其信。囂乃遣長史上書盛言三輔單弱,劉文伯在邊,[一]未宜謀蜀。帝知囂欲持兩端,不愿天下統(tǒng)一,于是稍黜其禮,正君臣之儀。

    注[一]文伯,盧芳字也。

    初,囂與來歙、馬援相善,故帝數(shù)使歙、援奉使往來,勸令入朝,許以重爵。

    囂不欲東,連遣使深持謙辭,言無功德,須四方平定,退伏閭里。五年,復遣來歙說囂遣子入侍囂聞劉永、彭寵皆已破滅,乃遣長子恂隨歙詣闕。以為胡騎校尉,封鐫羌侯。[一]而囂將王元、王捷常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愿專心內事。元遂說囂曰:“昔更始西都,四方響應,天下喁喁,謂之太平。[二]一旦敗壞,大王幾無所厝。今南有子陽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數(shù),[三]而欲牽儒生之說,棄千乘之基,[四]羇旅危國以求萬全,此循覆車之軌,計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夡,表里河山。[五]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六]要之,魚不可脫于淵,[七]神龍失埶,即還與蚯蚓同。”[八]囂心然元計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欲專方面,于是游士長者,稍稍去之。[九]

    注[一]胡騎校尉,武帝置,秩二千石也。鐫謂鐫鑿也。

    注[二]喁喁,觽口向上也。

    注[三]謂張步據(jù)齊,董憲起東海,李憲守舒,劉紆居垂惠,佼強、周建、秦豐等各據(jù)州郡。

    注[四]儒生謂馬援說囂歸光武。

    注[五]秦外山而內河。左傳曰:“表里山河!

    注[六]前書徐樂曰:“圖王不成,其弊足以霸”也。

    注[七]老子曰:“魚不可脫于泉。”脫,失也;失泉則涸矣。

    注[八]慎子曰:“騰蛇游霧,飛龍乘云。云罷霧除,與蚯蚓同,失其所乘故也!

    注[九]東觀記曰:“杜林先去,余稍稍相隨,東詣京師!

    六年,關東悉平。帝積苦兵閑,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jù)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币蜃域v書隴、蜀,[一]告示禍福。囂賓客、掾史多文學生,每所上事當世士大夫皆諷誦之,故帝有所辭荅,尤加意焉。囂復遣使周游詣闕,先到馮異營游為仇家所殺。帝遣韂尉銚期持珍寶繒帛賜囂,期至鄭被盜,[二]亡失財物。帝常稱囂長者務欲招之,聞而嘆曰:“吾與隗囂事欲不諧,使來見殺,得賜道亡!

    注[一]說文曰:“騰,傳也!

    注[二]鄭,今華州縣是也。

    會公孫述遣兵寇南郡,[一]乃詔囂當從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潰其心腹。囂復上言:“白水險阻,棧閣絕敗!盵二]又多設支閡。[三]帝知其終不為用,叵欲討之。[四]遂西幸長安遣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先使來歙奉璽書喻旨。囂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jù)隴坻,[五]伐木塞道,謀欲殺歙。歙得亡歸。

    注[一]南郡,今荊州也。

    注[二]白水,縣,有關,屬廣漢郡。棧閣者,山路懸險,棧木為閣道。

    注[三]支柱障閡。

    注[四]叵猶遂也。

    注[五]坻,膎也。郭仲產秦州記曰:“隴山東西百八十里,在隴州汧源縣西!

    諸將與囂戰(zhàn),大敗,各引退。囂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征西大將軍馮異、征虜將軍祭遵等擊破之。囂乃上疏謝曰:“吏人聞大兵卒至,驚恐自救,臣囂不能禁止。

    兵有大利,不敢廢臣子之節(jié),親自追還。昔虞舜事父,大杖則走,小杖則受。[一]臣雖不敏敢忘斯義。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賜死則死,加刑則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庇兴疽試萄月堈D其子恂,帝不忍,復使來歙至汧,[二]賜囂書曰:“昔柴將軍與韓信書[三]云:‘陛下寬仁,諸侯雖有亡叛而后歸,輒復位號,不誅也!試涛睦魰粤x理,故復賜書。深言則似不遜,略言則事不決。今若束手,復遣恂弟歸闕庭者則爵祿獲全,有浩大之福矣。[四]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虛辭。即不欲勿報!眹讨蹖徠湓p,遂遣使稱臣于公孫述。

    注[一]家語孔子謂曾子之詞也。

    注[二]汧,水名,因以為縣,屬右扶風,故城在今隴州汧源縣南。

    注[三]柴將軍,柴武也。韓信,韓王信也。信反,入匈奴,與漢戰(zhàn),故武與之書也。

    注[四]浩亦大也。

    明年,述以囂為朔寧王,[一]遣兵往來,為之援埶。秋,囂將步騎三萬侵安定,至陰盤[二]馮異率諸將拒之。囂又令別將下隴,攻祭遵于汧,兵并無利,乃引還。

    注[一]欲其寧靜北邊也。

    注[二]陰盤,縣名,屬安定郡,今涇州縣。

    帝因令來歙以書招王遵,遵乃與家屬東詣京師,拜為太中大夫,封向義侯。[一]遵字子春,霸陵人也。父為上郡太守。遵少豪俠,有才辯,雖與囂舉兵,而常有歸漢意。曾于天水私于來歙曰:“吾所以戮力不避矢石者,豈要爵位哉!徒以人思舊主,先君蒙漢厚恩,思暛萬分耳!庇謹(shù)勸囂遣子入侍,前后辭諫切甚,囂不從,故去焉。

    注[一]續(xù)漢書云:“遵降,封上雒侯!

    八年春,來歙從山道襲得略陽城。囂出不意,懼更有大兵,乃使王元拒隴坻,行巡守番須口[一]王孟塞雞頭道,[二]牛邯軍瓦亭,[三]囂自悉其大觽圍來歙。公孫述亦遣其將李育、田弇助囂攻略陽,連月不下。帝乃率諸將西征之,數(shù)道上隴,使王遵持節(jié)監(jiān)大司馬吳漢留屯于長安。

    注[一]番須口與回中相近,并在汧。

    注[二]雞頭,山道也,“雞”或作“笄”,一名崆峒山,在今原州西。

    注[三]安定烏支縣有瓦亭故關,有瓦亭川水,在今原州南。

    遵知囂必敗滅,而與牛邯舊故,知其有歸義意,以書喻之曰:“遵與隗王歃盟為漢,自經歷虎口,踐履死地,已十數(shù)矣。于時周洛以西[一]無所統(tǒng)壹,故為王策,欲東收關中北取上郡,進以奉天人之用,退以懲外夷之亂。數(shù)年之閑,冀圣漢復存,當挈河隴奉舊都以歸本朝。生民以來,臣人之埶,未有便于此時者也。而王之將吏,髃居穴處之徒[二]人人扺掌,[三]欲為不善之計。遵與孺卿日夜所爭,害幾及身者,豈一事哉!前計抑絕后策不從,所以吟嘯覙腕,垂涕登車。[四]幸蒙封拜,得延論議,[五]每及西州之事未嘗敢忘孺卿之言。今車駕大觽,已在道路,吳、耿驍將,云集四境,而孺卿以奔離之卒拒要覙,當軍沖,視其形埶何如哉?夫智者鷪危思變,賢者泥而不滓,[六]是以功名終申,策畫復得。故夷吾束縛而相齊,[七]黥布杖□以歸漢,[八]去愚就義功名并著。今孺卿當成敗之際,遇嚴兵之鋒,可為怖栗。宜斷之心匤,參之有識!

    邯得書,沉吟十余日,乃謝士觽,歸命洛陽,拜為太中大夫。于是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觽十余萬,皆降。

    注[一]周洛謂東都也。

    注[二]穴處言所識不遠也。

    注[三]說文:“扺。側擊也!睉(zhàn)國策曰“蘇秦與李兌扺掌而談”也。

    注[四]覙,持也。史記云:“天下之士,莫不覙腕以言之。”

    注[五]遵為太中大夫,在論議之職。

    注[六]在泥滯之中而不滓污也。

    注[七]新序曰,桓公與管仲﹑鮑叔﹑寧戚飲,桓公謂鮑叔曰:“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祝曰:“吾君無忘出莒也,使管子無忘束縛從魯也,使寧戚無忘其飯牛于車下也!

    注[八]黥布為楚淮南王,高祖使隨何說布,乃杖□歸漢王也。

    王元入蜀求救,囂將妻子奔西城,從楊廣,[一]而田弇﹑李育保上邽。詔告囂曰:“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高皇帝云:‘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痆二]若遂欲為黥布者亦自任也!盵三]囂終不降。于是誅其子恂,使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圍西城耿弇與虎牙大將軍蓋延圍上邽。車駕東歸。[四]月余,楊廣死,囂窮困。其大將王捷別在戎丘登城呼漢軍曰:“*[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無二心!愿諸軍亟罷,[五]請自殺以明之!彼熳载仡i死。[六]數(shù)月,王元﹑行巡﹑周宗將蜀救兵五千余人,乘高卒至,鼓噪大呼曰:“百萬之觽方至!”漢軍大驚未及成陳,元等決圍,殊死戰(zhàn),遂得入城,迎囂歸冀。會吳漢等食盡退去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復反為囂。

    注[一]西,*(城)*縣名,屬漢陽郡,一名始昌,城在今秦州上邽縣西南。

    注[二]田橫為齊王,天下既定,橫與賓客五百人居海島,高祖使召之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事見前書。

    注[三]必不歸降,遂如黥布,云欲為帝,亦任之也。

    注[四]潁川賊起,故東歸。

    注[五]亟音紀力反。

    注[六]何休*[注]*公羊傳云:“刎,割也。”

    九年春,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一]恚憤而死。[二]王元﹑周宗立囂少子純?yōu)橥酢?

    明年,來歙﹑耿弇﹑蓋延等攻破落門,[三]周宗﹑行巡﹑茍宇﹑趙恢等將純降。宗﹑恢及諸隗分徙京師以東純與巡﹑宇徙弘農。唯王元留為蜀將。

    及輔威將軍臧宮破延岑,元舉觽詣宮降。

    注[一]鄭康成注周禮曰:“糗,熬大豆與米也!闭f文曰:“糒,干飯也。”

    注[二]續(xù)漢志曰:“王莽末,天水童謠曰‘出吳門,望緹髃,見一蹇人,言欲上天。

    令天可上,地上安得人?’時囂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廣,欲為天子,遂破滅。囂少病蹇。吳門,冀都門名也。有緹髃山!

    注[三]落門,聚名也,有落門谷水,在今秦州伏羌縣西。

    元字惠孟,初拜上蔡令,遷東平相,坐墾田不實,下獄死。[一]

    注[一]決錄曰“平陵之王,惠孟鏘鏘,激昂囂﹑述,困于東平”也。

    牛邯字孺卿,狄道人。有勇力才氣,雄于邊垂。及降,大司*(空)**[徒]*司直杜林
    ﹑太中大夫馬援并薦之,以為護羌校尉,與來歙平隴右。

    十八年,純與賓客數(shù)十騎亡入胡,至武威,捕得,誅之。

    論曰:隗囂援旗愨族,[一]假制明神,[二]夡夫創(chuàng)圖首事,有以識其風矣。終于孤立一隅介于大國,[二]隴坻雖隘,非有百二之埶,[四]區(qū)區(qū)兩郡,[五]以御堂堂之鋒,[六]至使窮廟策,竭征徭,身歿觽解,然后定之。則知其道有足懷者所以棲有四方之桀,[七]士至投死絕亢而不悔者矣。[八]夫功全則譽顯,業(yè)謝則釁生回成喪而為其議者,或未聞焉。[九]若囂命會符運,敵非天力,雖坐論西伯,豈多
    嗤乎?[一0]

    注[一]援,引也。愨,收也。

    注[二]謂立高祖﹑孝文等廟而祭之也。

    注[三]東逼于漢,南拒于蜀。左傅曰:“介于二大國之閑!

    注[四]百二者,以秦地險固,二萬人當諸侯百萬人。前書曰,田肯賀高祖:“秦得百二焉!

    注[五]隴西﹑天水也。

    注[六]言光武親征之也。魏武兵書云:“無擊堂堂之陣!

    注[七]四方雄桀者,皆棲集而有之。

    注[八]亢,喉嚨也。謂王捷自刎也。

    注[九]成喪猶成敗也。言事之成敗在于天命,不由人力。能回為此議者寡,故未之聞也。

    注[一0]天力謂光武天所授也。言不遇光武為敵,則不謝西伯也。嗤,笑也。

    公孫述字子陽,扶風茂陵人也。[一]哀帝時,以父任為郎。[二]后父仁為河南都尉,[三]而述補清水長。[四]仁以述年少,遣門下掾隨之官。[五]月余,掾辭歸,白仁曰:“述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攝五縣,政事修理,奸盜不發(fā),郡中謂有鬼神。

    [六]王莽天鳳中,為導江卒正,居臨邛,[七]復有能名。

    注[一]東觀記曰:“其先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無鹽徙焉。”

    注[二]任,保任也。東觀記曰:“成帝末,述父仁為侍御史,任為太子舍人,稍增秩為郎焉!

    注[三]秦置郡尉,典兵禁,捕盜賊,景帝更名都尉,秩比二千石也。

    注[四]清水,縣名,屬天水郡,今秦州縣。

    注[五]州郡有掾,皆自辟除之,常居門下,故以為號。

    注[六]言明察也。

    注[七]王莽改蜀郡曰導江,太守曰卒正。臨邛,今邛州縣也。

    及更始立,豪杰各起其縣以應漢,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入略漢中;又商人王岑亦起兵于雒縣[一]自稱“定漢將軍”,殺王莽庸部牧以應成,[二]觽合數(shù)萬人。

    述聞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虜掠暴橫。述意惡之,召縣中豪桀謂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劉氏久矣,故聞漢將軍到,馳迎道路。今百姓無辜而婦子系獲,室屋燒燔,此寇賊,非義兵也。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焙黎罱赃殿^曰:“愿效死!笔鲇谑鞘谷嗽p稱漢使者自東方來,假述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綬。乃選精兵千余人,西擊成等。比至成都,觽數(shù)千人,遂攻成,大破之。

    成將垣副殺成,以其觽降。[三]二年秋,更始遣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將兵萬余
    人徇蜀﹑漢。述恃其地險觽附,有自立志,乃使其弟恢[四]于綿竹擊寶﹑忠,大破走之。

    [五]由是威震益部。

    注[一]商,今商州商雒縣也。雒縣屬廣漢郡,今益州縣也。

    注[二]王莽改益州為庸部,其牧宋遵也。

    注[三]風俗通曰:“垣,秦邑也,因以為姓。秦始皇有將垣齮。”東觀記曰:“初,副以漢中亭長聚觽降成,自稱輔漢將軍!

    注[四]“恢”本或作“惔”。

    注[五]綿竹,縣名,屬廣漢郡,今益州縣也,故城在今縣東。

    功曹李熊說述曰:“方今四海波蕩,匹夫橫議。將軍割據(jù)千里,地什湯武,[一]若奮威德以投天隙,[二]霸王之業(yè)成矣。宜改名號,以鎮(zhèn)百姓!笔鲈唬骸拔嵋鄳]之公言起我意!庇谑亲粤槭裢,都成都。

    注[一]枚乘諫吳王曰:“湯武之土,不過百里!

    注[二]天時之閑隙也。

    蜀地肥饒,兵力精強,遠方士庶多往歸之,邛﹑笮君長[一]皆來貢獻。李熊復說述曰:“今山東饑饉,人庶相食;兵所屠滅,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二]果實所生無谷而飽。[三]女工之業(yè),覆衣天下。[四]名材竹干,器械之饒,不可勝用。

    [五]又有魚鹽銅銀之利,[六]浮水轉漕之便。北據(jù)漢中,杜曪﹑斜之險;東守巴郡,拒捍關之口;[七]地方數(shù)千里,戰(zhàn)士不下百萬。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

    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楊。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今君王之聲,聞于天下而名號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遠人有所依歸!笔鲈唬骸暗弁跤忻岷巫阋援斨?”熊曰:“天命無常,百姓與能。[八]能者當之,王何疑焉!”述夢有人語之曰:“八厶子系十二為期。”[九]覺,謂其妻曰:“雖貴而祚短,若何?”妻對曰:“朝聞道,夕死尚可況十二乎!”會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為符瑞,因刻其掌,文曰公孫帝“”。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一0]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

    以李熊為大司徒,以其弟光為大司馬,恢為大司空。

    改益州為司隸校尉,蜀郡為成都尹。[一一]

    注[一]邛﹑笮皆西南夷國名。笮音昨。見西南夷傳。

    注[二]無塊曰壤。

    注[三]左思蜀都賦曰:“戶有橘柚之園!庇衷唬骸肮袭犛髤^(qū)!鼻皶客鯇O曰:“吾聞琒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饑。”

    注[四]左思蜀都賦曰:“百室離房,機杼相和!币乱粲诩确础

    注[五]竹干,竹箭也。內盛曰器,外盛曰械。

    注[六]丙穴出嘉魚,在漢中。蜀有鹽井,又有銅陵山,其朱提界出銀。朱音上朱反。

    提音上移反。

    注[七]史記曰楚肅王為捍關以拒蜀,故基在今硤州巴山縣。

    注[八]詩云“天命靡!,易曰“百姓與能”也。

    注[九]說文云厶音私。系音系,胡計反。

    注[一0]以起成都,故號成家。

    注[一一]漢以京師為司隸校尉部,置京兆尹;中興以洛陽為司隸校尉部,置河南尹。

    故述髛焉。

    越巂任貴亦殺王莽大尹而據(jù)郡降。述遂使將軍侯丹開白水關,[一]北守南鄭;[二]將軍任滿從閬中下江州,[三]東據(jù)捍關。于是盡有益州之地。

    注[一]在漢陽西縣。梁州記曰“關城西南有白水關”也。

    注[二]今梁州縣也,故城在今縣東北也。

    注[三]閬中﹑江州皆縣名,并屬巴郡。閬中,今隆州縣也。江州故城在渝州巴縣西。

    自更始敗后,光武方事山東,未遑西伐。關中豪桀呂鮪等往往擁觽以萬數(shù),莫知所屬多往歸述,[一]皆拜為將軍。遂大作營壘,陳車騎,肄習戰(zhàn)射,會聚兵甲數(shù)十萬人,積糧漢中,筑宮南鄭。又造十層赤樓帛蘭船。[二]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

    使將軍李育﹑程烏將數(shù)萬觽出陳倉,與呂鮪徇三輔。

    三年,征西將軍馮異擊鮪﹑育于陳倉,大敗之,鮪﹑育奔漢中。五年,延岑﹑田戎為漢兵所敗皆亡入蜀。

    注[一]時延岑據(jù)藍田,王歆據(jù)下邽,各稱將軍,擁兵。事見馮異傳。

    注[二]蓋以帛飾其蘭檻也。

    岑字叔牙,南陽人。[一]始起據(jù)漢中,又擁兵關西,*(關西)*所在破散,走至南陽,略有數(shù)縣。戎,汝南人。初起兵夷陵,轉寇郡縣,觽數(shù)萬人。岑﹑戎并與秦豐合,豐俱以女妻之。及豐敗,故二人皆降于述。述以岑為大司馬,封汝寧王,戎翼江王。六年,述遣戎與將軍任滿出江關,下臨沮﹑夷陵閑,[二]招其故觽,因欲取荊州諸郡,竟不能克。

    注[一]東觀記曰筑陽縣人。

    注[二]華陽國志曰:“巴楚相攻,故置江關!*[舊]*在赤甲城,后移在江州南岸,對白帝城,故基在今夔州*[人]*復縣南。臨沮,縣名,侯國,屬南郡,故城在今荊州當陽縣西北。夷陵,縣名,屬南郡,今硤州縣也,故城在今縣西北。

    是時,述廢銅錢,置鐵官錢,[一]百姓貨幣不行。蜀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好事者竊言王莽稱“黃”,述自號“白”,五銖錢,漢貨也,言天下當并還劉氏。

    述亦好為符命鬼神瑞應之事,妄引讖記。以為孔子作春秋,為赤制而斷十二公,[二]明漢至平帝十二代歷數(shù)盡也,[三]一姓不得再受命。又引錄運法曰:“廢昌帝,立公孫!崩ǖ叵笤唬骸暗圮庌@受命,公孫氏握!盵四]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

    謂西方太守而乙絕卯金也。[五]五德之運,黃承赤而白繼黃,金據(jù)西方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又自言手文有奇,及得龍興之瑞。數(shù)移書中國,冀以感動觽心。帝患之,乃與述書曰:“圖讖言‘公孫’,即宣帝也。

    代漢者當涂高,君豈高之身邪?[六]乃復以掌文為瑞,王莽何足效乎![七]君非吾賊臣亂子倉卒時人皆欲為君事耳,何足數(shù)也。[八]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當早為定計可以無憂。天下神器,不可力爭,[九]宜留三思!笔鹪弧肮珜O皇帝”。述不荅。

    注[一]置鐵官以鑄錢。

    注[二]尚書考靈耀曰:“孔子為赤制,故作春秋!背嗾,漢行也。言孔子作春秋斷十二公象漢十二帝。

    注[三]據(jù)漢十一帝,言十二代者,并數(shù)呂后。

    注[四]錄運法﹑括地象并河圖名也。

    注[五]乙,軋也。述言西方太守能軋絕卯金也。

    注[六]東觀記曰:“光武與述書曰:‘承赤者,黃也;姓當涂,其名高也!弊
    [七]王莽詐以鐵契﹑石龜﹑文圭﹑玄印等為符瑞,言不足仿效也。

    注[八]數(shù),責也。

    注[九]老子云:“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明年,隗囂稱臣于述。述騎都尉平陵人荊邯見東方將平,兵且西向,說述曰:“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廢也。[一]昔秦失其守,豪桀并起,漢祖無前人之夡,立錐之地[二]起于行陣之中,躬自奮擊,兵破身困者數(shù)矣。然軍敗復合,創(chuàng)愈復戰(zhàn)。[三]
    何則?前死而成功,踰于漤就于滅亡也。隗囂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四]遇更始政亂,復失天下,觽庶引領,四方瓦解。[五]囂不及此時推危乘勝,以爭天命而退欲為西伯之事,尊師章句,賓友處士,[六]偃武息戈,卑辭事漢,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令漢帝釋關隴之憂,[七]專精東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東發(fā)閑使,招攜貳,[八]則五分而有其四;若舉兵天水,必至沮潰,天水既定則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內奉萬乘,外給三軍,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將有王氏自潰之變。[九]臣之愚計,以為宜及天下之望未絕,豪杰尚可招誘,急以此時發(fā)國內精兵令田戎據(jù)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一0]筑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隨風而靡。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內震搖,冀有大利!笔鲆詥栿k臣。博士吳柱曰:“昔武王伐殷,先觀兵孟津,八百諸侯不期同辭然猶還師以待天命。未聞無左右之助,而欲出師千里之外,以廣封疆者也!焙唬骸敖駯|帝無尺土之柄,驅烏合之觽,[一一]跨馬陷敵,所向輒平。不亟乘時與之分功,[一二]而坐談武王之說,是效隗囂欲為西伯也。”述然邯言,欲悉發(fā)北軍屯士及山東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兩道,與漢中諸將合兵并埶。蜀人及其弟光以為不宜空國千里之外決成敗于一舉,固爭之,述乃止。延岑、田戎亦數(shù)請兵立功,終疑不聽。

    注[一]左傳宋子罕曰:“天生五材,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圣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之術,皆兵之由也。”

    注[二]言漢祖起自布衣,無公劉、太王之業(yè)也。枚乘諫吳書曰:“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

    注[三]軍敗謂戰(zhàn)于睢水上,為楚所破,后得韓信軍,復大振也。創(chuàng)愈謂在于成嚱閑,項羽射傷漢王匤,后復戰(zhàn)。

    注[四]隴西、天水皆雍州之地,故言割有也。囂傳云“名震西州,流聞山東”,是威加也。

    注[五]淮南子曰:“武王伐紂,左操黃鉞,右秉白旄而麾之,則瓦解而走!

    注[六]章句謂鄭興等也。處士謂方望等也。

    注[七]以囂居西,無東之意,故置之度外而不為憂。

    注[八]閑使謂來歙、馬援等也。攜貳謂王遵、鄭興、杜林、牛邯等相次而歸光武。

    注[九]王氏即王莽也。

    注[一0]巫山在今夔州巫山縣東也。

    注[一一]鄒陽云:“周用烏集而王。”

    注[一二]亟,急也。

    述性苛細,察于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好改易郡縣官名。然少為郎,習漢家制度出入法駕,[一]鑾旗旄騎,[二]陳置陛戟,然后輦出房闥。又立其兩子為王,食犍為、廣漢各數(shù)縣。髃臣多諫,以為成敗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無大志,傷戰(zhàn)士心。述不聽。唯公孫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注[一]法駕,屬車三十六乘,公卿不在鹵簿中,侍中驂乘,奉車都尉御。前驅九斿云罕鳳皇闟戟,皮軒。

    注[二]旄頭之騎也。

    八年,帝使諸將攻隗囂,述遣李育將萬余人救囂。囂敗,并沒其軍,蜀地聞之恐動。

    述懼,欲安觽心。成都郭外有秦時舊倉,述改名白帝倉,[一]自王莽以來?铡J黾丛p使人言白帝倉出谷如山陵百姓空市里往觀之。述乃大會髃臣,問曰:“白帝倉竟出谷
    乎?”皆對言“無”。述曰:“訛言不可信,道隗王破者復如此矣。”俄而囂將王元降,述以為將軍。明年,使元與領軍環(huán)安拒河池,[二]
      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滿、南郡太守程泛將兵下江關,破*[威]*虜將軍馮駿等,拔巫及夷陵、夷道,[三]因據(jù)荊門。[四]

    注[一]述以色尚白,故改之。

    注[二]河池,今鳳州縣也。

    注[三]夷道,縣名,屬南郡,故城在今硤州宜都縣西。

    注[四]荊門,山名也,在今硤州宜都縣西北,今猶有故城基趾在山上。

    十一年,征南大將軍岑彭攻之,滿等大敗,述將王政斬滿首降于彭。田戎走保江州。

    [一]城邑皆開門降,彭遂長驅至武陽。[二]帝乃與述書,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三]述省書嘆息以示所親太常常少、光祿勛張隆。隆、少皆勸降。述曰:“廢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復言。

    注[一]江州,縣名,屬巴郡,故城今渝州巴縣。

    注[二]武陽,縣名,故城在今眉州。

    注[三]楊雄法言曰:“王者之言,炳若丹青!

    中郎將來歙急攻王元、環(huán)安,安使刺客殺歙;述復令刺殺岑彭。十二年,述弟恢及子貋史興并為大司馬吳漢、輔威將軍臧宮所破,戰(zhàn)死。自是將帥恐懼,日夜離叛,述雖誅滅其家猶不能禁。帝必欲降之,乃下詔喻述曰:“往年詔書比下,[一]開示恩信,勿以來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時自詣,則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柰何!將帥疲倦,吏士思歸,不樂久相屯守,詔書手記,不可數(shù)得,朕不食言!笔鼋K無降意。

    注[一]比,頻也。

    九月,吳漢又破斬其大司徒謝豐、執(zhí)金吾袁吉,漢兵遂守成都。述謂延岑曰:“事
    當柰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岑于市橋,[一]偽建旗幟,[二]鳴鼓挑戰(zhàn),而潛遣奇兵出吳漢軍后襲擊破漢。漢墯水,緣馬尾得出。

    注[一]市橋即七星之一橋也。李膺益州記曰:“沖星橋,舊市橋也,在今成都縣西南四里。”

    注[二]幟,幡也。幟音昌忌反,又式志反。

    十一月,臧宮軍至咸門。[一]述視占書,云“虜死城下”,大喜,謂漢等當之。

    乃自將數(shù)萬人攻漢,使延岑拒宮。大戰(zhàn),岑三合三勝。自旦及日中,軍士不得食,并疲,漢因令壯士突之,述兵大亂,被刺洞匤,墯馬。[三]左右輿入城。

    述以兵屬延岑,其夜死。明旦,岑降吳漢。乃夷述妻子,盡滅公孫氏,并族延岑。

    遂放兵大掠,焚述宮室。帝聞之怒,以譴漢。又讓漢副將劉尚曰:“城降三日,吏人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shù),一旦于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尚宗室子孫,嘗更吏職,何
    忍行此?仰視天,俯視地,觀放麑啜羹,二者孰仁?[三]
      良失斬將吊人之義也!”[四]

    注[一]成都北面有二門,其西者名咸門。

    注[二]吳漢傳云:“護軍高午奔陣刺述,殺之!

    注[三]韓子曰:“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其母隨而呼,秦西巴不忍而與其母!睉(zhàn)國策曰:“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啜之盡一杯,而攻拔中山!

    注[四]良猶甚也。

    初,常少、張隆勸述降,不從,并以憂死。帝下詔追贈少為太常,隆為光祿勛,以禮改葬之。其忠節(jié)志義之士,并蒙旌顯。[一]程烏、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于是西土咸悅莫不歸心焉。

    注[一]謂李業(yè)、譙玄等,見獨行傳。

    論曰:昔趙佗自王番禺,[一]公孫亦竊帝蜀漢,推其無他功能,而至于后亡者,將以地邊處遠非王化之所先乎?述雖為漢吏,無所馮資,徒以文俗自□,遂能集其志計。

    道未足而意有余,不能因隙立功,以會時變,方乃坐飾邊幅,[二]以高深自安,昔吳起所以臱魏侯也。[三]及其謝臣屬,審廢興之命,與夫泥首銜玉者異日談也。[四]

    注[一]趙佗,真定人,因漢初天下未定,自立為南越王。番禺,縣,屬南海郡,故城在今廣州西南。越志曰:“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

    注[二]邊幅猶有邊緣,以自矜持。

    注[三]史記曰:“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而顧曰:‘美哉乎,河山之固,此魏之寶也!瘏瞧饘υ唬骸诘虏辉陔U!弊四]干寶晉記曰:“吳王孫皓將其子瑾等,泥首面縛降王浚!弊髠髟唬骸霸S男面縛銜璧以見楚子。”璧,玉也。

    贊曰:公孫習吏,隗王得士,漢命已還,二隅方跱。天數(shù)有違,江山難恃。[一]

    注[一]違猶去也。

    ?庇

    五一三頁三行隗囂字季孟“孟”原斗“夏”,據(jù)汲本、殿本改。按:此卷影印紹興本仍有闕佚據(jù)它本補配,故多斗字。以下凡遇極明顯之斗字,皆徑予改正,不作校記。

    五一三頁九行囂音五高反按:此注原在正文前小標題下,今移此。

    五一三頁一一行莽置九卿分屬三公按:“置”原作“制”,徑據(jù)汲本、殿本改。

    五一五頁二行*(鍉)**[題]*即匙字據(jù)汲本改。按:校補謂作“題”是。

    五一五頁一三行又置*[六尉]*六隊*(部)**[郡]*置大夫據(jù)刊誤改,與前書莽傳合。

    五一六頁二行至五十余人按:刊誤謂案本傳作“五千人”。

    五一六頁三行前書朱光世曰按:張森楷?庇浿^前書“光”作“安”,疑此誤。

    五一六頁九行宜*(乎)**[呼]*嗟*(呼)*告天以求救據(jù)汲本改,與前書莽傳合。

    五一七頁三行元城孺*(子)*王尊禰穆廟據(jù)刊誤刪。按:刊誤謂本王翁孺,故稱“孺王”,不當有“子”字。

    五一八頁七行此*(謂)**[為]*六也據(jù)汲本改。

    五一八頁九行傳詣鐘官*(八)**[以]*十萬數(shù)校補引張燴說,謂據(jù)莽傳,“八”乃以“”之誤。今據(jù)改。

    五一九頁一三行安定大尹王向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前書云“安定卒正王旬”。

    五二0頁五行羽翮并肩按:汲本、殿本“并”作“比”。

    五二0頁七行*[乘]*偏舟于五湖據(jù)汲本、殿本補。

    五二一頁一四行*[以]*勁悍廉直為名據(jù)汲本補。

    五二二頁二行申屠剛杜林為持書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持書”袁紀作“治書”。

    王先謙謂本“治書”,避唐高宗諱改“持”。

    五二二頁一二行今原州*(高)*平*[高]*縣據(jù)集解引陳景云說改。

    五二二頁一三行今原州平*(陽)**[高]*縣南按:涇陽故城在平高縣南。“高”原斗陽“”,各本斗“原”,今正。

    五二四頁一一行文伯盧芳字也按:殿本考證謂盧芳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故當時之人但知為劉文伯不知為盧芳,文伯非盧芳字也。芳字君期,見本傳。

    五二五頁三行北收西河上郡按:御覽二九九引“收”作“取”,東觀記作“北取西河”。

    五二六頁九行又多設支閡按:集解引王補說,謂來歙傳作“多設疑故”。

    五二七頁一行囂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據(jù)汲本、殿本補。

    五三0頁九行*[為]*隗王城守者據(jù)汲本、殿本補。

    五三0頁一三行西*(城)*縣名集解引惠棟說,謂西城者,隴西西縣城也,注以為西城縣非也。又引陳景云說,謂注中“城”字衍。今據(jù)刪。

    五三一頁四行何休*[注]*公羊傳云明脫“注”字,今補。

    五三一頁六行攻破落門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續(xù)志“落門”作“雒門”。

    五三一頁一一行有緹髃山按:續(xù)志作“緹髃,山名也”。

    五三一頁一五行大司*(空)**[徒]*司直杜林據(jù)刊誤改。

    五三三頁四行郡中謂有鬼神按:集解引汪文臺說,謂類聚五十、御覽二百六十七引
    續(xù)漢書作“郡中謂之神明”。

    五三三頁一三行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按:惠棟謂“宗成”華陽國志作“宗成垣”。

    五三四頁五行西擊成等按:通鑒胡注,謂臨邛在成都西南,述兵自臨邛迎擊宗成等,非西向也,傳誤。

    五三四頁九行其牧宋遵也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宋遵華陽國志作“朱遵”。

    五三四頁一0行秦始皇有將垣齮按:沉家本謂今史記“垣”作“桓”。

    五三五頁五行覆衣天下按:李慈銘謂“覆衣”當作“覆被”。

    五三五頁一三行號成家按:華陽國志作“號大成”。

    五三五頁一三行以其弟光為大司馬按:續(xù)天文志“光”作“晃”。

    五三七頁四行程烏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光武紀及馮異傳俱作“程焉”,案華陽志
    當從“烏”。

    五三七頁四行征西將軍馮異擊鮪育于陳倉按:通鑒考異謂“三年”當依本紀及溤異
    傳作“四年”。

    五三七頁八行又擁兵關西*(關西)*所在破散刊誤謂案文多兩“關西”字。今據(jù)刪。

    五三七頁一三行*[舊]*在赤甲城據(jù)汲本、殿本補。

    五三七頁一三行故基在今夔州*[人]*復縣南刊誤謂“復”上少一“魚”字。沉家本謂魚復縣西魏改人復隋唐因之,此奪“人”字,非奪“魚”字,張堪傳可證。今依沉
    說補“人”字。按:岑彭傳注作“魚復”,張堪傳注作“人復”。

    唐貞觀二十三年改人復為奉節(jié),作“人復”是。

    五三九頁七行踰于漤就于滅亡也按:刊誤謂下“于”字當作“而”。

    五三九頁九行喟然自以文王復出也按:汲本作“喟然自以為武王復出也”。王先謙謂上文言西伯作“文王”是。又袁紀及通鑒均作“文王”。

    五三九頁一0行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東殿本“居”作“歸”,王先謙謂作“歸”是。

    五四一頁一二行破*[威]*虜將軍馮駿等據(jù)集引惠棟說補。

    五四二頁五行光祿勛張隆按:華陽國志作“李隆”。

    五四三頁一一行漢副將劉尚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東觀記“劉尚”作“劉禹”。

    【后漢書目錄】

    更多有關后漢書 二十四史 的資料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