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注疏》卷七·釋丘第十
【疏】“釋丘第十”!疳屧唬喊浮稄V雅》云:“小陵曰丘。”《說(shuō)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昆侖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贝讼略品侨藶橹。然則土有自然而高、小於陵者名丘也。其體雖一,其名則多;蚪劳,或因水澤所如,則陵畝各異,其重則再三不同,通見(jiàn)《詩(shī)》、《書(shū)》。此篇具釋,故名釋丘。
丘,一成為敦丘,(成猶重也!吨芏Y》曰:“為壇三成!苯窠瓥|呼地高堆者為敦!鸲,都昆。)
【疏】“丘,一成為敦丘”!疳屧唬撼,重也。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名敦丘!对(shī)·衛(wèi)風(fēng)·氓》篇云:“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笔且病!鹱ⅰ俺瑟q”至“為敦”!疳屧唬簩O炎云:“形如覆敦,敦器似盂!苯癜,下文別云“如覆敦者,敦丘”,則此自是丘之一重者。故郭氏云:“成猶重也!迸c孫氏意異。云“《周禮》曰‘為壇三成’”者,此《秋官·司儀職》文也。鄭司農(nóng)云:“三成,三重也!币C成為重也。
再成為陶丘,(今濟(jì)陰定陶城中有陶丘。)
【疏】“再成為陶丘”!疳屧唬呵鹦紊嫌袃汕鹣嘀乩壅,名陶丘。李巡曰:“再成,其形再重也!薄队碡暋吩弧皾(jì)水東出于陶丘北”是也。○注“今濟(jì)”至“陶丘”。○釋曰:濟(jì)陰,郡名;定陶,縣名!兜乩碇尽吩啤岸ㄌ湛h西南有陶丘亭”是也。
再成銳上為融丘,(纖頂者!痄J,音惠。)
【疏】“再成銳上為融”!疳屧唬呵鹦卧僦囟斃w者,名融丘也。
三成為昆侖丘。(昆侖山三重,故以名云。)
【疏】“三成為昆侖丘”!疳屧唬呵鹦稳卣呙銮。○注“昆侖山三重,故以名云”。○釋曰:《昆侖山記》云:“昆侖山,一名昆丘,三重,高萬(wàn)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云耳。
如【C121】者,【C121】丘。(形似車(chē)【C121】也。或云:“【C121】者,謂稻田塍埒!薄稹C121】,繩正切。)
【疏】“如【C121】者,【C121】丘”。釋曰:郭氏兩解:一云“形似車(chē)【C121】也”。(繩證切。)二或云“【C121】,謂稻田塍埒”!C121】,陵切。許叔重云:塍埒,稻田畦是。埒,畔也。案《地理志》云:“泰山有【C121】丘!薄洞呵铩非f十年:“公敗宋師于乘丘!笔且蚯鹨詾槊?
如者者,者丘。(水中小洲為者!瘕,渚。)
【疏】“如者者,者丘”!疳屧唬糊撸锌删又≌。丘形似之,名為者丘也。
水潦所止,泥丘。(頂上污下者!鹆,音老。)
【疏】“水潦所止,泥丘”!疳屧唬核剩晁。丘形頂上污下,潦水停止而成泥濘者,名泥丘。
方丘,胡丘。(形四方。)
【疏】“方丘,胡丘”!疳屧唬呵鹦嗡姆秸呙。
絕高為之京。(人力所作。)
【疏】“絕高為之京”!疳屧唬貉宰拷^高大如丘,而人力為作之者名京。案,《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楚敗晉師於必阝。潘黨曰:“君盍筑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楚子曰云云,“今罪無(wú)所,而民皆盡忠以死君命,又可以為京乎?”是其類也。
非人為之丘。(地自然生。)
【疏】“非人為之丘”!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爸^非人力所為,自然生者。”孫炎曰:“地性自然也!惫使疲骸暗刈匀簧。”
水潦所還,埒丘。(謂丘邊有界埒,水環(huán)繞之。)
【疏】“水潦所還,埒丘”。○釋曰:還,環(huán)繞也。埒,小是也,土為之。言此丘邊有其界埒,外則為水潦環(huán)繞者,名埒丘。
上正,章丘。(頂平。)
【疏】“上正,章丘”!疳屧唬呵痦斏掀秸,名章丘。章亦平也。
澤中有丘,都丘。(在池澤中)
【疏】“澤中有丘,都丘”!疳屧唬憾迹垡。言在池澤中者,因名都丘。
當(dāng)途,梧丘。(途,道。)
【疏】“當(dāng)途,梧丘”!疳屧唬和荆酪。梧,遇也。當(dāng)?shù)烙忻嗲,言若相遇於道路然也?
途出其右而還之,畫(huà)丘。(言為道所規(guī)畫(huà)!疬,音旋。)
【疏】“途出其右而還之,畫(huà)丘”!疳屧唬河抑^西也。還,繞也。畫(huà),規(guī)畫(huà)也。言道出丘西而復(fù)環(huán)繞之者,名畫(huà)丘,若為道所規(guī)畫(huà)然也。
途出其前,戴丘。(道出丘南。)
【疏】“途出其前,戴丘”。○釋曰:謂道過(guò)丘南,若為道負(fù)戴,故為戴丘。
途出其後,昌丘。(道出丘北。)
【疏】“途出其後,昌丘”!疳屧唬褐^道過(guò)丘北者,名昌丘。
水出其前,氵省丘。水出其後,沮丘。水出其右,正丘。水出其左,營(yíng)丘。(今齊之營(yíng)丘,淄水過(guò)其南及東!疸呤,所景。沮,辭與。)
【疏】“水出”至“營(yíng)丘”!疳屧唬捍酸屒鹬搬嶙笥矣兴^(guò)之者名也。左右猶東西也!鹱ⅰ敖颀R”至“及東”!疳屧唬骸兜乩碇尽吩疲糊R郡臨淄“城中有丘,即營(yíng)丘也”!吨尽酚衷疲禾┥饺R蕪縣,“淄水所出,東至博昌入沛”。然則淄水出萊蕪,經(jīng)臨淄過(guò)營(yíng)丘,南折而北至博昌入沛。言此以證水出其左者,名營(yíng)丘。
如覆敦者,敦丘。(敦,盂也!鸲兀舳。)
【疏】“如覆敦者,敦丘”。○釋曰:案《周禮·九嬪》職云:“凡祭祀,玉{齊皿}!弊⒃疲河駕齊皿},玉敦也。受黍稷器。又《少牢禮》曰:“主婦,執(zhí)壹金敦黍,有蓋。凡設(shè)四,敦皆南首!弊⒃疲骸岸赜惺渍,尊者器飾也。飾象龜形!薄缎⒔(jīng)緯》說(shuō),敦與簋容受雖同,上下內(nèi)外皆圓為異。郭氏言“敦,孟”,舉其類而言之也。丘形如覆敦者,名敦丘。
邐迤,沙丘。(旁行連延!疬姡瑓渭埱。迤,余紙切。)
【疏】“邐迤,沙丘”。注“旁行連延”。○釋曰:《說(shuō)文》云:“邐,行也。”“迤,斜行也!惫首⒃啤芭孕羞B延”也。連延謂連接延長(zhǎng),丘形邪行連接而長(zhǎng)者名沙丘。《地理志》云:鉅鹿有“紂所作沙丘臺(tái)在東北七十里”。
左高,咸丘。右高,臨丘。前高,旄丘。(《詩(shī)》云:“旄丘之葛兮!保┽岣撸昵。
【疏】“左高”至“陵丘”!疳屧唬捍怂恼撸屒鹦巫笥仪搬岣叨煌。○注“《詩(shī)》云:‘旄丘之葛兮。’”○釋曰:《邶風(fēng)·旄丘》篇文也。
偏高,阿丘。(《詩(shī)》云:“陟彼阿丘!保
【疏】“偏高,阿丘”。注“《詩(shī)》云:‘陟彼阿丘!薄疳屧唬褐^丘形四隅有一高而不正在左右前後者,名阿丘也!对(shī)》云“陟彼阿丘”者,《風(fēng)·載馳》篇文也。
宛中,宛丘。(宛謂中央隆高。)
【疏】“宛中,宛丘!弊ⅰ巴鹬^中央隆高”!疳屧唬喊浮对(shī)·陳風(fēng)》云:“宛丘之上兮!泵珎髟疲骸八姆礁咧醒胂略煌鹎稹!崩钛、孫炎亦皆云:“中央下!倍弦詾橹醒敫哒,以其四方高中央下即是上文“水潦所止,泥丘”也。又下云“丘上有丘為宛丘”。作者嫌人不曉,故重辯之。既言“丘上有丘”非“中央隆高”而何?此郭氏所以不從先儒也。
丘背有丘為負(fù)丘。(此解宛丘中央隆峻,狀如負(fù)一丘於背上。)
【疏】“丘背有丘為負(fù)丘”!疳屧唬捍私馔鹎鹬疇钜。言中央隆峻,若丘背之上更有一丘而負(fù)戴之者,名宛丘,又名負(fù)丘也。
左澤,定丘。(定,下佞切。)
【疏】“左澤,定丘”!疳屧唬褐^丘之東有水澤者名定丘。
右陵,泰丘。(宋有泰丘社亡,見(jiàn)《史記》。)
【疏】“右陵,泰丘”!疳屧唬褐^丘之西有大阜者名泰丘!鹱ⅰ八斡写笄鹕缤觯(jiàn)《史記》”。○釋曰:案《六國(guó)年表》:“周顯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大丘社亡!笔且。宋依丘作社,在宋國(guó)於時(shí)亡去,故云“大丘社亡”,亦咎徵也。
如畝,畝丘。(丘有壟界如田畝。)
【疏】“如畝,畝丘”!疳屧唬豪钛苍唬骸爸^丘如田畝曰畝丘!睂O炎云:“方百步。”郭以為田畝之壟也,丘形有界埒似之,因名云!对(shī)·小雅·巷伯》云:“楊園之道,猗於畝丘。”是也。
如陵,陵丘。(陵,大阜也。)
【疏】“如陵,陵丘!弊ⅰ傲辏蟾芬病。○釋曰:丘形如大阜者名陵丘。云“陵,大阜”者,《釋地》文也。
丘上有丘為宛丘。(嫌人不了,故重曉之。)陳有宛丘,(今在陳郡陳縣。)晉有潛丘,(今在太原晉陽(yáng)縣。)淮南有州黎丘。(今在壽春縣。)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說(shuō)者多以州黎、宛、營(yíng)為河南,潛敦為河北者。案,此方稱天下之名丘,恐此諸丘碌碌未足用當(dāng)之。殆自別更有魁梧桀大者五,但未詳其名號(hào)、今者所在耳。)丘。
【疏】注“說(shuō)者”至“在耳”!疳屧唬捍斯掀葡热逭f(shuō)天下名丘未當(dāng)也。碌,小石也。碌碌,多貌?执酥堇璧任迩鹇德等恍《!妒酚洝访烊氤^平原君諸舍人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币庀囝愐。殆,近也。近自更有魁梧然桀大者五,但名號(hào)所在,今所未詳知也。此已上釋眾丘之名義,故題曰丘也。
望灑而高,岸。(,水邊。灑謂深也。視峻而水深者曰岸!瘕,牙。灑,先典切。)
【疏】“望灑而高,岸”!疳屧唬和,視也。,水邊也。灑,水深也。言視水邊之,其下水深,其高峻者,名岸!对(shī)·衛(wèi)風(fēng)》云:“淇則有岸!
夷上灑下,不ぞ。(上平坦而下水深者為ぞ。不,發(fā)聲。○ぞ,唇。)
【疏】“夷上灑下,不ぞ”!疳屧唬豪钛苍疲骸耙纳,平上。灑下,下。故名曰ぞ!睂O炎曰:“平上下,故名曰ぞ。不者,蓋衍字!惫疲骸褒紊掀教苟滤钫邽椁尽2,發(fā)聲也!薄对(shī)·王風(fēng)·葛ぱ》云“在河之ぞ”是也。
奧,隈。(今江東呼為浦奧。《淮南子》曰:“漁者不爭(zhēng)隈。”○奧,奧。隈,烏回切。)
【疏】“奧,隈”。○釋曰:奧,一名隈也。孫炎云:“隈,水曲中也!薄对(shī)·衛(wèi)風(fēng)》云:“瞻彼淇奧。”故此釋之也!鹱ⅰ痘茨献印吩唬骸皾O者不爭(zhēng)隈!薄疳屧唬喊浮痘茨献印ぴ馈菲疲骸拔羲锤稓v山,期年而田者爭(zhēng)處堯角,以封畔肥饒相讓。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zhēng)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笔遣粻(zhēng)隈之事也。引之以證隈即內(nèi)深奧之處也。
內(nèi)為奧,外為隈。(別表里之名。)
【疏】“內(nèi)”至“為隈”!疳屧唬簞e表里之名也。孫炎云:“內(nèi)曲,里也;外曲,表也。”李巡曰:“內(nèi)近水為奧,其外為鞫!贝司涓册屔衔摹褒䦅W,隈”之處也。云“外為隈”者,隈當(dāng)作鞫,傳寫(xiě)誤也。《詩(shī)·大雅·公劉》云:“芮鞫之即!泵珎髟疲骸八庠击!比粍t在水曲,其內(nèi)名奧,又名隈;其外名鞫,又作坑,音義同。今以奧、隈一事,分為外內(nèi)之名,故知誤也。
畢,堂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之墻。)
【疏】“畢,堂墻”!疳屧唬豪钛苍疲骸疤脡γ,似堂墻曰畢!惫援吔K南山之道名也,其邊之如堂室之墻,言平正也!对(shī)·秦風(fēng)》云:“終南何有,有紀(jì)有堂!笔且病
重,岸(兩累者為岸!鹬,直龍切。)
【疏】“重,岸”!疳屧唬貉詢升蜗嘀乩壅,亦名岸也。
岸上,滸。(岸上地。○滸,音虎。)
【疏】“岸上,滸”!疳屧唬喊渡掀降,去水稍遠(yuǎn)者名滸!对(shī)·大雅·綿》篇云“率西水滸”之類也。
墳,大防。(謂是。)
【疏】“墳,大防”。○釋曰:李巡云:“墳謂岸,狀如墳?zāi),名大防也!薄对?shī)·周南》云:“遵彼汝墳。”又《釋地》云“墳?zāi)箪逗訛I”是也。
為。(謂水邊!瘕悖羰。)
【疏】“為”!疳屧唬豪钛苍唬骸褒,一名,謂水邊也!薄对(shī)·秦風(fēng)》云:“所謂伊人,在水之”也。
窮瀆,汜。(水無(wú)所通者。○汜,音似。)
【疏】“窮瀆,汜”。○釋曰:謂窮困不通水瀆名汜也。亦得名,即《釋山》云:“山<谷賣(mài)>無(wú)所通,!惫⒃疲骸八^窮瀆者,雖無(wú)所通,與水注川同名。”是也。
谷者,【A137】。(通於谷!稹A137】,眉。)岸。
【疏】“谷者,【A137】”!疳屧唬褐^窮瀆汜谷能通於谷者,則別名【A137】也。此已上釋岸之名也,故題“岸”。
更多有關(guān)爾雅 十三經(jīng) 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