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生命的接榫》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
裝潢房子的時候,我到林口賣古董家具的店買了一些清朝的門窗,請木工把窗花的部分拆下來,鑲嵌在新家的門窗上。
為我們裝潢的木匠已經是臺北一流的師傅,任何細作的家具都難不倒他,但是當他看到那些清朝的古門窗時,也忍不住贊嘆不已,言詞中充滿了敬仰與神往。
“不論是構圖、組合、接榫,都是一百分,無話可說。你看這四面門窗,沒有用到一根釘子,古代也沒有黏合膠,卻可以接得如此完美,保留到現代,完全沒有損壞。”他說。
我忍不住問木匠師傅:“如果把這窗花交給你,做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不用釘子與膠水,你辦得到嗎?”
他沉吟了半晌,說:“我可以做得一模一樣,甚至做得更好,但是我不能做,也不愿意做!
“為什么?”
木匠師傅道出了一個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他說,如果他要以手工不借助任何機器,做出一個鑲滿窗花的窗子,至少要花一個半月的時間。以一天工資三千元來算,加上材料,一個窗至少要賣十五萬元,可是買一個真正的古窗只要五六千元。何況,有誰在裝潢時,愿意讓工匠花一個半月,只做一扇窗呢?
“再說,古代的人蓋房子、做門窗,都是為子孫來思考的,他們的眼光、用心,至少在百年以上。現代人很少在同一個房子住十年以上,何況是對待一扇窗呢?”木匠師傅說,“在時間上,我不能做;在用心上,我不愿意做!
從前,我一直認為古人的手工好,才能做出那么好的明清式家具。木匠師傅為我釋疑,其實現代的工匠也可以做得一樣好,只是沒有古人的時間,也沒有古人的心情吧!
只要我們有一點人文藝術的素養(yǎng),就會羨慕古代木匠的接榫哲學,了解到不用釘子與膠水而能密合,不只是木匠,也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境界。
在我們年輕剛剛會欣賞木作接榫的時代,誰不向往此生的愛情、婚姻、友情、人際關系都可以那樣完美地接榫呢?
可惜的是,由于時空的錯謬、因緣的落差、用心的不同,我們往往無法那么完美地接榫。后來不得不借助機器、鐵錘、鐵釘、黏膠,使那隨時可能松脫的情緣勉強組合。直到有一天,啪啦一聲,完全地碎裂。
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能像木匠一樣追求完美,選取最好的木材,用最細膩的接榫,有著百年的用心,說不定我們也可以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壞的情緣!
在迷離的清朝窗花下,我這樣想著。
(摘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刪節(jié))
1、 整篇文章運用了哪種寫作技巧,拓展了作者的思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2、 木匠師傅說他“不能做,也不愿意”做清朝的古門窗窗花的原因是什么?
3、 文中畫線句子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4、 文中作者“可惜”的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可惜?請聯(lián)系文章加以闡述。
答案:
1、 文章運用了聯(lián)想的寫作技巧;
2、 原因是: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沒有古人的那份心思。
3、 反問,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把大家都向往完美的情緣的思想表現得更加鮮明,也巧妙的過渡了文章的內容。
4、 作者可惜的是由于時間空間的錯誤、因緣的變化和用心的差別造成了情緣的疏離、松脫,即便勉強維系,也總難免碎裂。做到不可惜:年輕的時候,追求完美,選擇好對象,并用心接合,做出長遠的預備,塑造出完美的、永不朽壞的情緣,就不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