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中國在造紙術發(fā)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等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文字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獲得,且甲骨和竹簡都比較笨重,不易攜帶;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不能普遍應用于書寫。到了漢代,由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從而促使書寫材料的改進——紙被發(fā)明出來。西漢時期,出現植物纖維紙,但由于技術上的限制,紙張質地粗糙,不適宜書寫,一般只用于包裝。而到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技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作原料,制作成紙。這些紙的質地輕薄、細膩,更適合使用毛筆書寫文字。人們將經過蔡倫改進的紙稱作“蔡侯紙”。105年,蔡倫把他監(jiān)制的第一批紙獻給了漢和帝,深得和帝稱贊。和帝下令把改進的造紙技術推向全國。蔡倫改進造紙術成為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
文段二
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首推造紙術,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自漢代起,尤其蔡倫改進造紙術后,造紙術不斷擴大了原料的使用范圍,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使“紙”這個物質廣泛應用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這也促使造紙術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向我國周邊乃至世界推廣,起先是把紙本書攜往國外,然后造紙術也逐漸直接或間接外傳。由于文字載體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促使文化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抄書、藏書之風盛行,讓精彩的、有影響力的文字得以保留下來。造紙術的不斷推廣和改進,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傊,我國發(fā)明的造紙術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17.根據文段一的內容,請你說出造紙術在漢代得到發(fā)展的原因。(3分)
18.根據文段一的內容,說出記載文字的材料不斷改進的表現(4分)
19.根據文段二內容,請你用“不僅……而且……”的句式,概括出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3分)
參考答案:
17.要點:(1)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2)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術(3)漢和帝的大力支持
(共3分。每點1分)…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7頁)…19.示例: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不僅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而且還推動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共3分,每點1分,語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