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
①那是一個想來十分遙遠的中午了,熾熱的太陽高懸中天。
②我背了書包,在桉樹的濃陰下輕捷地走著。由于南方雨水頻繁,樹陰下的通道長滿了青青的苔蘚。在道邊上走,一不小心就摔個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間走了——但這不是我后來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來,我看見一位白發(fā)稀疏的老婆婆領著她的外孫在離我不到兩丈遠的地方蹣跚著,眼睛又黑又亮,可愛極了。這會兒,他只穿了個有背帶的開襠小褲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個小鴨子似的。
④我還發(fā)現,他手里握了根又細又長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腳前兩三尺的地方游來擺去。這是一根充滿誘惑與動感的美妙線條。
⑤那一會兒,我突然變得愚蠢可惡:我挪動著腳步,企圖踩住那樣美妙的竹篾。盡管我意識的平面上只是想跟孩子逗著玩玩,但仔細想想,人的惡念原來與生俱有。
⑥我終于將那根竹篾踩住了。于是,美妙活潑富有生命感的竹篾一下繃直成一條僵硬毒辣的直線,與此同時,我聽到那孩子哇的一聲哭叫起來,我看見那根竹篾從他手里甩脫了,仿佛甩掉一個蛇。
⑦ “啊呀!”老婆婆扳過孩子的手,不禁失聲叫起來。我趕緊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劃了深深的一道傷口,鮮紅的血往外涌流。我覺得心臟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渾身打了一個永生難忘的激靈。
⑧那一刻,我驚惶失措,只盼著發(fā)生的事只是一個噩夢。
⑨老婆婆卻說:“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長吁一口氣,內心的恐懼一下子被安撫了。因為老婆婆不以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場責難了。
?于是我就坡騎驢,順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尷尬難堪,我極力裝作不留心而誤踩了竹篾的神態(tài)。是啊,竹篾那么長,后邊的人不小心而誤踩上的可能性挺大的呀!
?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著孩子找衛(wèi)生室去了。
?那條長長的竹篾剛才還活蹦亂跳著,這會兒卻僵直地臥在長滿苔蘚的小路上。
?耳邊還有那孩子漸遠漸輕的哭聲。
?午后,我被一種不安驅使著,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孩子的手已經纏上了厚厚的白紗布,他的爸爸媽媽正心疼地皺緊眉頭。老婆婆見我去了,對小孩的爸媽說:“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該讓娃兒拿篾子耍!
(16)我低著頭,對老婆婆充滿感激,但我仍然沒敢承認自己是故意的。
(17)那時候,我剛上初中,屈指算來,已有30年了。那條竹篾為我培植了一種生理條件反射: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聽到(更不用說見到)別人一不小心劃破了皮肉,我立即會渾身打一個激靈,一種麻酥酥的感覺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18)那僅僅是一種生理條件反射嗎?
(19)多少年來,我眼前常常浮現出一幅美麗生動的圖畫:一位白發(fā)老婆婆領著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孫在前面走,那孩子拖著一條長長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邊活蹦亂跳地游來擺去。
(20)我干嗎要踩上一腳啊!
1、選文以“竹篾”為題,“竹篾”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2、從選文第(17)-(20)段所寫的內容中,你能體會到“我”怎樣的心情?請結合全文內容說明“我”產生這種心情的原因。(3分)
3、讀選文第?段畫線語句,說說老婆婆當時為什么這樣說。(3分)
4、選文中的“我”具有哪些性格特點?作者主要運用了哪種描寫人物的方法來表現“我”的性格特點?。(4分)
5、選文中有許多極富表現力的語句,請你摘抄其中的一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談談它的表達效果。(4分)
6、你是否同意30年來“我”對自己所犯過失的態(tài)度?請說明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①全文的線索;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③反映“我”心情的變化。答對一點,1分。
2、心情:懊悔(后悔或自責),1分。原…查看完整小說閱讀答案(本文答案在答案頁第二頁)…怯懦,每點1分。描寫人物方法:心理描寫,1分。
5、答案不唯一。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各2分。僅摘抄原句沒有分析不得分,僅有分析沒有摘抄扣1分。參考示例:“我看見那根竹篾從他手里甩脫了,仿佛甩掉一條蛇。”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男孩對竹篾的恐懼,同時也表現了“我”當時的恐懼。
6、答案不唯一。答出贊同或不贊同,1分;理由表述恰當,2分。參考示例:贊同。人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過去,才能完善自我。不贊同。人應該對自己的過失進行反思,但是不能把自己的過失變成一個沉重的精神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