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分類題(修辭)
說明:網(wǎng)頁文檔為無格式txt預覽文本,完整格式doc文檔請下載后查看
我們把北京自2007年起的中考語文試題進行了分類整理,內(nèi)容逐年添加,對初中同學學習參考較實用。歡迎點此進入該組題集下載頁根據(jù)提示選擇下載。
1. (2011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對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春天來了!
春天,從解凍的冰河中涌來,從大雁的叫聲中飛來,從小草的萌發(fā)中醒來。
春天來了!
在這播種的季節(jié)里,快播吧!播下一顆顆綠色的心,播下一個個金色的希望。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我們像春筍一樣冒尖,像山花一樣爛漫。我們,從這里出發(fā),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選段中用“醒來”一詞賦予小草以人德行為,生動地描寫出春天草木萌發(fā)、萬象更新的景象。
B.選段中運用“從……來”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寫出了春天來臨時大地上五彩繽紛的景象。
C.選段中把“我們”比喻成“春筍”“山花”,集中地表達了“我們”對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選段中反復運用感嘆句“春天來了”,強烈地抒發(fā)了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2. (2012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對下面文段中有關(guān)修辭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人為什么要讀書呢?書,可以喚醒沉睡的心靈,可以引領(lǐng)迷惘的靈魂。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讀艾青的詩歌,我堅定了不斷前行的信念;讀史鐵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氣;讀托爾斯泰的小說,我充滿了對精神家園的憧憬……讀書,就像用麥管吮吸甘露,讓人欣喜,讓人著迷。還有什么必讀書更能產(chǎn)生令人陶醉的內(nèi)心體驗呢?
A.文段開頭運用設問,自問自答,強調(diào)了書對人的思想的啟迪和引領(lǐng)作用,有助于啟發(fā)讀者的思考。
B.文段中運用“讀……,我……”的排比句式,語勢強烈,意在突出讀書帶給“我”的力量,讓“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讀書,就像用麥管吮吸甘露”運用比喻,生動地寫出了閱讀給人帶來的愜意感受。
D.文段結(jié)尾運用反問,加強語氣,強調(diào)了閱讀能使人內(nèi)心世界更豐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3. (2013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對下面這首小詩修辭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給友人
不站起來 才不會倒下 我們就這樣攜著手
更何況 我們要去浪跡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紀念 你說 看到大海的時候
紀念是一朵溫馨的花 你會縱情歡笑
尋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們的笑 直上云霞
A.詩中說“跌倒是一次紀念”,又把這種“紀念”比喻成“花”,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經(jīng)歷的感悟。
B.詩中的“尋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運用對偶,句式工整,抒發(fā)了對同甘共苦的友誼的贊美之情。
C.詩中反復使用“走呵”,強調(diào)了無論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艱難、多么漫長,“我們”都要攜手前行、永不言棄的態(tài)度。
D.詩的結(jié)尾用笑聲“直上去霞”的夸張表述,形象地表達了實現(xiàn)人生愿望時“我們”的喜悅之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2017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在魯迅博物館,四位同學觀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聯(lián)想到這部散文集,頗有感觸。下面是他們分別在參觀記錄本上寫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運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百草園見證了魯迅美好的童年歲月,拔何首烏、摘覆盆子、捕鳥……那多彩的生活場景,好像色彩斑斕的圖畫,讓我沉醉其中。
B.長媽媽給童年的魯迅講規(guī)矩,說故事,還為他買《山海經(jīng)》……這些小事如同涓涓細流,流淌在魯迅的記憶里,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淳樸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無私幫助和真誠關(guān)懷,對于遭遇困境的魯迅來說,猶如冬日的暖陽。這樣的老師令我肅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靜的敘述中富有深長的韻味,如同一首熱烈而激昂的樂曲,令我回味無窮。
5. (2018年北京中考語文試卷)同學們看到了陳列在圓明園展覽館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這封信中的部分內(nèi)容,請你閱讀這段文字,完成(2)題。(共4分)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
這個奇跡已經(jīng)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shù)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