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是。
◇師:還為誰而悲?
◆生4:為自己。
◇師:“自己”是客還是蘇子?
◆生4:兩者都是。
◇師:為何而悲?
◆生5:因為生命渺小而悲哀。
◇師:原文怎么說?
◆生5: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生6:他們感到生命短暫,所以悲哀。
◇師:原文怎么說?
◆生6: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師:僅僅為生命渺小和短暫而悲哀嗎?(生疑惑)“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這一句的感情是高興,還是悲哀?
◆生:悲哀。
◇師:為何而悲?和前面的曹操相比?
◆生7:自己太平凡了,沒有能建立一番功業(yè)。
◇師:這一部分我們讀出了三層悲哀:生命渺小之悲;生命短暫之悲;功業(yè)未就之悲。大家一起背誦這一部分,體會這種人生的悲涼感,爭取用自己的聲音把這種感情給誦出來。“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背!
◆生:(背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到“托遺響于悲風(fēng)。”)
◇師:下面我們把“雪球”滾大,把前三個自然段連在一起背誦。
◆生:(背誦前三個自然段)
背誦第四自然段
◇師:請一位同學(xué)把第四自然段朗讀一遍。
◆生1:(讀第四自然段)
◇師:蘇子說這一段話的目的何在?
◆生3:勸慰客人。
◇師:為什么要勸慰客人?
◆生3:因為他感到人生的悲哀,心情不好,作為朋友自然要開導(dǎo)他。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4:其實也是勸自己,這種悲哀是他們所共有的。
◇師:既是在勸朋友,也是在勸自己;有專家指出“客”與“蘇子”是蘇軾當(dāng)時思想的兩個側(cè)面。大家能聽懂蘇子這一段勸慰嗎?
◆生4:有些讀不懂。
◇師:請同學(xué)們仔細(xì)閱讀課下注釋。
◆生:(閱讀注釋)
◇師:現(xiàn)在懂了嗎?
◆生4:還是讀不懂。
◇師:怎么讀不懂?不會翻譯,還是不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4:不懂得他是如何勸人的?
◇師:要想背誦,就必須理解背誦的內(nèi)容。我們大家先來探討這個問題,蘇子用了怎樣的勸說方法?
◆生5:打比方。
◇師:用什么來打比方?
◆生5:水與月。
是:用水與月比喻什么?
◆生5:世間萬物。
◇師:能舉一些與人生相關(guān)的例子嗎?
◆生5:生命、財富等。
◇師:這些都是有形的、物質(zhì)的。無形的、非物質(zhì)的,有嗎?
◆生5:(回答不上來)
◇師:有誰知道?
◆生6:權(quán)勢、地位、功勛、榮譽等。
◇師:誰來解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生7:意思是說,這一切都像水和月亮一樣最終都沒有變化。
◇師:“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這句話是講,我們對萬物的觀察有兩種角度,角度不同,結(jié)果也就不相同。這兩種角度是……?
◆生8:變化的角度和不變的角度。
◇師:從變化的角度來審視萬物,天地萬物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因此我們不必為生命的什么而感到悲哀?
◆生:短暫。
◇師:從不變的角度來審視萬物,天地萬物和我都是永恒的,因此我們不必……?
◆生:為生命的渺小而感到悲哀。
◇師:三個悲哀化解掉兩個了,還有一個是什么?
◆生:功業(yè)未就的悲哀。
◇師:蘇子是怎么勸的?
◆生9: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師:什么意思?
◆生9:權(quán)勢、地位、功勛、榮譽等是有主人,如果不屬于我們。我們不必羨慕。
◇師:為什么不羨慕呢?
◆生9:(回答不上來)
◇師:在封建社會里,有不慕榮利的人嗎?還記得前面學(xué)過的《歸園田居》嗎?
◆生9:陶淵明。
◇師:他們?yōu)槭裁崔o官歸去?
◆生9:不愿為五斗米折腰。
◇師:折腰就是失去了做人的……?
◆生9:尊嚴(yán)。
◇師:還會失去什么?
◆生9:自由。
◇師:蘇子這句話其實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泊,對人格尊嚴(yán)的捍衛(wèi)。那一句表達(dá)了蘇子對自由的追求?
◆生: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師:我們一起把第四自然段朗誦一遍。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下課音樂響)
◇師:今天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未能完成既定目標(biāo),沒有背完的部分就作為我們今晚的家庭作業(yè),明天上午我們請同學(xué)配樂背誦全文,能背出來的同學(xué)我們同樣發(fā)給吳老師自制的精致的書簽。有信心得到獎品嗎?
◆生:有。ㄉΓ
◇師:下課!同學(xué)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