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生平及成就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從祖父起,遷居鄭州(今屬河南鄭州)。
父親李嗣曾任獲嘉(今河南獲嘉)縣令。商隱三歲時,父親受聘為浙東(后轉浙西)觀察使幕僚。他隨父由獲嘉至江浙度過童年時代。
李家從商隱曾祖父起,父系中一連幾代都過早病故。商隱十歲,父親卒于幕府。孤兒寡母扶喪北回鄭州,“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姊文》),雖在故鄉(xiāng),卻情同外來的逃荒者;蛘哒怯捎诩沂赖墓驴嗖恍,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傷的性格,但同時也促使他謀求通過科舉,振興家道。在“懸頭苦學”中獲得高度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鍛煉了他堅韌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隱謁令狐楚,受到賞識。令狐楚將他聘人幕府,親自指點,教寫今體文。楚子令狐絢又在開成二年(837)幫助他中進士。但就在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隱于次年春人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愛商隱之才,將最小的女兒嫁給他。
當時朋黨斗爭激烈,令狐父子為牛黨要員,王茂元被視為親近李黨的武人。李商隱轉依王茂元,在牛黨眼里是“背恩”的行為,從此為令狐絢所不滿。黨人的成見,加以李商隱個性孤介,他一直沉淪下僚,在朝廷僅任九品的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和閑冷的六晶太學博土,為時都很短。
從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輾轉于各處幕府。東到兗州,北到?jīng)苤荩系焦鹆,西到梓州,遠離家室,飄泊異地。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長達五年的幕職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長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時世、家世、身世,從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隱易于感傷的、內向型的性格與心態(tài)。他所秉賦的才情,他的悲劇性和內向型的性格,使他靈心善感,而且感情異常豐富細膩。國事家事、春去秋來、人情世態(tài),以及與朋友、與異性的交往,均能引發(fā)他豐富的感情活動!扳仔派喔,楊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將軍》),“多感”“有情”,及其所帶有的悲劇色彩,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
李商隱童年時代受業(yè)于一位精通五經(jīng)、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十五六歲時曾在玉陽山學道。晚年,“喪失家道,郁郁不樂”,借佛理解脫煩惱,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他有“匡國”用世之心,也有過“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的出世念頭。他重視自身的價值與創(chuàng)造,《上崔華州書》云:
始聞長老言:“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背cㄣú豢臁M俗运荚唬悍蛩^道,豈古所謂周公、孔予者獨能耶?蓋愚與周、孔俱身之耳。是以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揮筆為文,不愛攘取經(jīng)史,諱忌時世。百經(jīng)萬書,異品殊流,又豈能意分出其下哉!
他反對機械復古,認為道并非周、孔所獨能,自己和周、孔都體現(xiàn)著道。為文不必援經(jīng)據(jù)典,不必忌諱,應揮筆獨創(chuàng),不甘居古人之下。從這種頗具鋒芒的議論中,可見其思想的自主與自信。
李商隱是關心現(xiàn)實和國家命運的詩人,他的各類政治詩不下百首,在其現(xiàn)存的約六百首詩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當高。著名的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一開頭就展示了京西郊區(qū)“農(nóng)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的荒涼殘破景象。接著,借村民口訴,展示社會癥結。長詩體勢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歷史過程的縱向追溯,亦有各種社會危機的橫向解剖,構成長達百余年的社會歷史畫面。藩鎮(zhèn)的割據(jù)叛亂,宦官的專權殘暴,統(tǒng)治集團的驕奢淫逸,賦稅的苛重,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