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A
2009年變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
語文
本試卷共8頁,24小題,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注意事項:略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贗品/搖曳 概況/憤慨 咽喉/哽咽
B.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大廈/廈門
C.斟酌/甄別 薈萃/猝然 模樣/楷模
D.商榷/證券 燥熱/煩躁 降臨/降伏
說明:加點字格式損壞(華語網(wǎng)注)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P>
欣逢您四十華誕,我們謹向你——親愛的母校,致以熱烈的祝賀。
四十年來,你培養(yǎng)的莘莘學子,或縱橫商海,運籌帷幄,或潛心學界,激揚文字……在各行各業(yè)的建設(shè)中,總是首當其沖。
親愛的母校,是您厚實的沃土孕育了我們的未來,是你嚴謹?shù)膶W風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賦予了我們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們這些懵懂少年培養(yǎng)成今天的棟梁之材。
A.莘莘學子 B.運籌帷幄 C.首當其沖 D.棟梁之材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青少年是上網(wǎng)人群中的主力軍,但最近幾年,在發(fā)達國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紛紛:“觸網(wǎng)”,老年“網(wǎng)蟲”的人數(shù)激增。
B.據(jù)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初步鑒定,這頭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野生動物,并命名為“金絲牦!。
C.近年來,在秀麗的南粵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州城、海南瓊苑、風城大廈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連忘返,構(gòu)思奇特,巧奪天工。
D.水果營養(yǎng)豐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著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和農(nóng)藥,所以食用水果應(yīng)該洗凈削皮較為安全。
4.根據(jù)語境,下列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
示現(xiàn)本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佛菩薩應(yīng)機緣而現(xiàn)種種化身。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薄伴|中只獨看”,就是詩人運用示現(xiàn)修辭手法來描繪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預(yù)言的示現(xiàn),同追述的示現(xiàn)相反,是把未來的事情說得好像擺在眼前一樣。_________。示現(xiàn)作為一種修辭現(xiàn)象,值得我們關(guān)注。
①修辭學中的示現(xiàn)是指把實際上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聞如見的一種修辭手法 學科網(wǎng)
②至于懸想的示現(xiàn),則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說得在眼前一般,同時間的過去未來全然沒有關(guān)系 學科網(wǎng)
③后來人們把這一詞語用在修辭學中,當作一種辭格的名稱
④在修辭學中,示現(xiàn)一般分為三類:追述的、預(yù)言的和懸想的
⑤追述的示現(xiàn),是把過去的事跡說得仿佛還在眼前一樣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學科網(wǎng)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徒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日:“公輔才也!迸e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钡显唬骸疤熳佑谪敓o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钡蹛偂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日:“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學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yù)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yù)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 奇妙
B.以章獻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懲罰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緩
學科網(wǎng)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李迪“膽量非凡”的一組是 (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③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⑤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
A. 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并以文為媒,結(jié)識了柳開
B.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所以貶官衡州
C.周懷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懲罰太子。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獻成了太后。她曾經(jīng)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
9.斷句和翻譯。(10分) 學科網(wǎng)
(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 (4分)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2)翻澤下面的句子。(6分) 學科網(wǎng)
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yù)國事,殆過矣。”
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學科網(wǎng)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同答問題。(7分)
月 學科網(wǎng)
杜甫 學科網(wǎng)
萬里瞿唐l月,春來六上弦2。
時時開暗室,故故5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 ①瞿唐:瞿唐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閑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1)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3分)
(2)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學科網(wǎng)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1)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詩經(jīng)•氓》)
(2)后值傾覆, ,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
(3)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 (李白《蜀道難》)
(4)峰巒如聚, 。(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三、本大題4小題,共l 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題。
自由和科學
愛因斯坦
我知道,要對基本價值的判斷進行爭論,是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贊成把人類從地球上消滅掉作為一個目標,人們就不能從純理性的立場來駁倒這種觀點。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標和價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們就能夠合理地來議論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F(xiàn)在,讓我們來指出兩個目標,凡是讀到這篇東西的人大概都會完全同意的。 學科網(wǎng)
第一,為維持全部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資料應(yīng)當由總勞動量中盡可能少的部分來生產(chǎn)。 學科網(wǎng)
第二,滿足物質(zhì)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滿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但只做到這一 學科網(wǎng)
點還是不夠的。為了得到滿足,人還必須有可能根據(jù)他們個人的特點和能力來發(fā)展他們理理智上的和藝術(shù)上的才能。 學科網(wǎng)
其中第一個目標是要求增進一切有關(guān)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過程規(guī)律的知識,也就是要促進一切科學工作。因為科學工作是一個自然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彼此相互支持著,雖然支持的方式還沒有人能預(yù)料到。但是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換一切結(jié)果和意見的可能性——在一切腦力勞動領(lǐng)域里的言論自由和教學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這樣的一種社會條件:一個人不會因為他發(fā)表了關(guān)于知識的一般和特殊問題的意見和主張而遭受到危險或者嚴重的損害。這種交換的自由是發(fā)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所不可缺少的,這件事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首先它必須由法律來保障。但單單靠法律還不能保證發(fā)表的自由,為了使每個人都能表白他的觀點而沒有不利的后果,在全體人民中必須有一種寬容的精神。這種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遠不能完全達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學思想、哲學和一般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得到盡可能快的進步,那就必須始終不懈地去爭取這種自由。 如果要保證第二個目標,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發(fā)展成為可能,那么就必須有第二種外在的自由。人不應(yīng)當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從事個人活動的程度。而沒有這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發(fā)表的自由對他就毫無用處。如果合理的分工問題得到解決,技術(shù)的進步就會提供這種自由的可能性。
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一般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的發(fā)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nèi)心的
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quán)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
常規(guī)和習慣的束縛。這種內(nèi)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難得賦予的一種禮物,也是值得個人追求的
一個目標,但社會也能做很多事來促使它實現(xiàn),至少不該去干涉它的發(fā)展。比如學?梢
通過權(quán)威的影響和強加給青年過重的精神負擔來干涉內(nèi)心自由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學校
也可以由鼓勵獨立思考來支持這種自由。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nèi)心的自
由,精神上的發(fā)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
(選自《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趙中立、許良英編譯)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促進一切科學工作是達到愛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個目標的要求。
B.物質(zhì)需要得到滿足后,理智和藝術(shù)的能力就能夠得到發(fā)展。
C.第一種“外在的自由”對于科學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D.法律的保障和全體人民的寬容精神對于第一種“外在的自由”具有重要意義。
E.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第一種“外在的自由”的理想就完全能夠達到。
13.下列對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工作之余還有可能從事個人的活動,屬于第二種“外在的自由”
B.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xiàn)愛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二個目標的基本前提。
C.第二種“外在的白由”與第一種“外在的自由”相輔相成,都有助于科學的發(fā)展。
D.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xiàn)合理分工和技術(shù)進步的先決條件。
14.根據(jù)文意,可能影響“內(nèi)心的自由”的主客觀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15.根據(jù)文意,怎樣才能使“創(chuàng)造性思想”盡可能得到發(fā)展?(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wù)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與所選試題組對應(yīng)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耕作的詩人
張煒
俄國畫家列賓給托爾斯泰畫了一幅耕作圖。它長久地吸引了我,讓我想象那杰出的老人,想象他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也許這是一個偉大詩人與庸常寫作者的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區(qū)別。
在房間里專注于自己的所謂藝術(shù)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大理解一個耕作的詩人對于他,稿紙和土地一樣,筆和犁一樣。于是他的稿紙就相當于一片田園,可以種植。可以催發(fā)鮮花、澆灌出果實。在這不息的勞作之中,他尋求著最大的真實,煥發(fā)出一個人的全部激情,離開了這些,一切都無從談起。
在詩人的最重要的幾部文學著作之間的長長間隔里,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他怎樣匍匐到土地上,與莊園里的農(nóng)民,特別是孩子和農(nóng)婦們打成一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他做他們所做的一切,身心與土地緊密結(jié)合。這對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生命。①他在它們中間他可以融化在它們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詩人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樹林中那個簡樸的墳?zāi)梗耗鞘撬詈蟮臍w宿:安靜的樹林、墳?zāi),都在默默昭示著什么,復述一個樸實而偉大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可能屬于別人,因為這個世界上僅有一個角落,埋葬著一個耕作的詩人。
托爾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個貴族,后來卻越來越離不開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為樸實和扎實,精神與身體一樣健康。這就啟示我們:僅僅是為了保持這種健康,一個寫作者也必須投身于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這是不可偏廢的重要工作。
而當時另一些寫作者所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將這種日常的勞作與寫作絕然分開,偶有一點勞作,也像貴族對待鄉(xiāng)下的粗糧一樣,帶出一份好奇和喜悅。今天,也恰是這種可惡的姿態(tài)阻止我們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廣和更輝煌的藝術(shù)世界。我們只能在一些纖弱和虛假的制作中越滑越遠,最后不可救藥。
一個人只有被淳樸的勞動完全遮蓋,完全溶解的時候。只有在勞作的間隙,在喘息的時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極大的陌生和驚訝陣陣襲來的時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發(fā)現(xiàn)。 這種狀態(tài)能夠支持和滋養(yǎng)他飽滿的詩情,給予他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和判斷力。舍此,便沒有任何大激動,人的激動。
托爾斯泰的鼻孔嗅滿了青草和泥土的氣息,兩耳慣于傾聽鳥雀以及樹木的喧嘩,馬的噴嚏,還有其他四蹄動物在草叢里奔走的聲音:黎明的空氣中隱隱傳來了田野的聲息,空中連夜趕路的鳥兒發(fā)出悄然嘆息,還有遠方的歌手、農(nóng)婦的呼喚、打魚人令人費解的長叫……他瞇著眼睛望向遙遠的田野, 蒼茫中費力地辨識著農(nóng)莊里走來的那個黑黢黢的高大漢子,還有他身旁的人: 那個孩子、那個婦人。晨霧中,淡淡的光影里閃出了一頭牛、一只狗、一群歡跳的麻雀。有人擔來了馬奶,原來是頭上包著白巾的老婦人用木勺敲響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滿溺愛的咕噥聲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轉(zhuǎn)過身,腳下那雙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難忘,那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輛馬車,拋卻了自己的莊園,要奔到更遙遠更蒼茫的那片土地上去,與貧窮的人生活在一起。他僅僅走到了一個鄉(xiāng)間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車站上,一個偉大的生命臨近了最后一刻。
這一刻向我們詮釋了詩人的一生。
(選自《張煒散文精選集》,有刪節(jié))
16.文中畫線部分①中的“它們”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
17.簡述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托爾斯泰的一生是“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6分)
18.從全文看,作者把托爾斯泰描繪成“耕作的詩人”的意圖是什么?(5分)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黃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國丈人似有放誕的傳統(tǒng),然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放誕與其說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 校長出來調(diào)解、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學兼課的名流頗多,大多西裝革履,汽車進出,最起碼也有黃包車。惟有黃侃進出學校,常穿一件半新不舊的長衫或長袍,并用一塊青布包幾本常讀之書。一個雨天,其他教授穿膠鞋赴校,而黃侃卻穿一雙土制皮木釘鞋以防滑踐泥。課后天睛,他換上便鞋,將釘鞋用報紙包上夾著出校門。新來的門衛(wèi)不認識黃侃,見他土里土氣,又夾帶一包東西,便上前盤問,還要檢查紙包。黃倪放下紙包就走,從此不再去上課。系主任見黃教授連續(xù)幾天未到校,以為生病,便登門探望,黃侃閉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報告校長。校長親自登門,再三詢問,黃倪才說:“學校貴在尊師,連教師的一雙釘鞋也要檢查,形同搜身,成何體統(tǒng)?”校長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相勸,均無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當然不是黃侃的全貌,他對學術(shù)的謹嚴與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黃侃治學非常嚴謹,對待著述十分謹慎、認真。所治經(jīng)、史、語言文字諸書皆反復數(shù)十遍,熟悉到能隨口舉出具體的篇、頁、行數(shù),幾乎沒有差誤,即便如此,依然不輕易為文。他常說,學問之道有五:“一日不欺人,二日不知者不道,三日不背所本,四日為后世負責,五日不竊!秉S侃還經(jīng)常教育學生,中國學問猶如仰山鑄銅,煮海為鹽,終無止境。作為一個學者,當日日有所知,也當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動輒日我今天有所發(fā)明,沾沾自喜,其實那所謂發(fā)明,未必是發(fā)明。
⑧以學術(shù)“新”、“舊”論,黃侃與陳獨秀、胡適、魯迅等新文化學人可謂涇渭分明,但在內(nèi)在精神方面,他們對學術(shù)獨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動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吧。
(根據(jù)劉作忠《國學大師黃侃的妙聞趣事》改寫)
19.文章是從哪幾方面敘寫黃侃的?請各舉一例。(4分)
20.按照第⑦段中黃侃的說法,中國學問有什么特點,應(yīng)當采取怎樣的治學態(tài)度,應(yīng)當做出怎樣的貢獻?(用自己的話回答)(5分)
21.作者這樣敘寫黃侃的寫作意圖是什么?(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下面的圖表 一和圖表二,是有關(guān)機構(gòu)對我國不同群體通過電視獲取科技信息情況的調(diào)查: 請根據(jù)圖表反映的情況,補充下面義段中A、B、C處空缺的內(nèi)容(不出現(xiàn)數(shù)字),使上下文語意連貫。
根據(jù)2005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yǎng)調(diào)查,對我國不同群體獲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結(jié)果顯示:女性通過電視科普節(jié)目獲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齡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jié)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異; A ,其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達95.9%:家政人員是電視科普節(jié)目的觀眾主體,而高校教師的比例相對較低,可見, B 。上面的分析結(jié)果告訴我們,如果 C ,電視科普節(jié)目就會更有針對性。
23.華南大學向南粵中學贈送了一批圖書和電腦,南粵中學舉行了全校師生參加的捐贈儀式。下面是學生代表的致謝詞,請你補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寫出對捐贈方的歡迎、感謝及其事由等內(nèi)容:
:
我們知道,今天我們接受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捐贈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種鼓勛、一種鞭策。這種精神力量將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以更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社會。
最后, 。
六、本大題l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我們生活在常識中,常識與我們同行。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而出新……
請寫一篇文章,淡淡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或你對“常識”的看法,自擬標題,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