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詞”這種體裁的別稱是_____________ (1分)
15.對作品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描寫狹景,顯得鮮明生動。
B“棋聲驚晝眠”一句以棋聲來襯托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閑雅。
C“榴花開欲燃”表現了石榴花色的紅艷,突出了石榴的生機。
D全篇語言清新,感情細膩,風格未完,境界開闊,韻味悠遠。
16.就作品中畫線句,聯(lián)系下片內容,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心 (4分)
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上海卷第4頁(共7頁)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仲長統(tǒng)字公理,山陽高平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贍于文辭。年二十余,游學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紹甥也.素貴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歸附.統(tǒng)過干,干善待遇,訪以當時之事.統(tǒng)謂干曰:”君有雄志而無雄才,好士而不能擇人,所以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納其言,統(tǒng)遂去之.無幾,干以并州叛,卒至于。ⅰ⒓街拷砸允钱惤y(tǒng)。統(tǒng)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jié),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常以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yōu)游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居中的意思(4分)
(1)統(tǒng)過于( ) (2)訪以當時之事( )
(3)干雅自多( ) (4)不矜小節(jié)( )
18.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象的一項是(2分) ( )
A博涉書記 B干善待遇 C訪以當時之事 D可以自娛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通的兩項是(2分) ( )
A作《師說》以貽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異統(tǒng)
C欲以立身揚名耳 D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游學青、徐、并、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
(2)無幾,干以并州叛,卒至于敗。
21.文中寫仲長統(tǒng)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長統(tǒng)哪些個性特點? (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22一26題(12分)
《酌古論》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為二。文士專鉛槧①,武夫事劍(木+盾,左木右盾,未能以五筆打出,下同),彼此相笑,求以相勝。天下無事則文士勝,有事則武夫勝,各有所長,時有所用,豈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謂文非鉛槧也,必有處事之才;武非劍檐也,必有料敵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謂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劍(木+盾)之事,非其所習,鉛槧之業(yè),又非所長,獨好伯王大略,兵機利害,頗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間竊窺英雄之所未及,與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別白者,乃從而論著之,使得失較然②,可以觀,可以法,可以戒,大則興王,小則臨敵,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論
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上海卷第5頁(共7頁)
(注)①鉛槧:指寫文章 ②較然:明顯
22.第一段中與“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應的句子是 (1分)
2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古代文士和武將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條。
B天下安定之時,文士發(fā)揮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將只注重自己的名聲。
D作者對于寫文章和行軍打仗都很擅長。
24.“可以觀,可以法,可以戒”運用了修辭手法,它的表達效果是 (2分)
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1) (2)
26.作者寫作《酌古論》的用意是什么?(3分)
27.作文: 以“必須跨過這道坎”為題,寫一篇文章。( 7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2007年高考語文試卷上海卷第6頁(共7頁)
編者按:第7頁為作文頁面,略
如果你需要本份試卷參考答案,請點此獲得(此份資料還包括其他省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