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滿分100分,B卷滿分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在作答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的相應位置。
3.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卷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規(guī)范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共24分)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面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要塞(sài) 遏制(è) 不折不撓(náo)
B.緋紅(fēi) 篡改(cuàn) 摩肩接踵(zhǒng)
C.纖維(qiàn) 狼藉(jí) 振聾發(fā)聵(kuì)
D.佃農(nóng)(diàn) 推崇(chóng) 筋疲力盡(jīn)
2.下列語句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國家公祭鼎銘文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忠。
B.那犀利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令你無法躲避。
C.昆明的雨是下下停停的,不是連棉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
D.大致說來,蘇州園林的門和窗盡量工細而決不庸俗,即使儉樸而別具匠心。
3.下列語段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3分)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已閉幕,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6500名青年運動員經(jīng)過長途跋涉相聚在蓉城。賽場上,選手們以摧枯拉朽的氣勢,詮釋著拼搏的青春;賽場下,觀眾們時而歡呼吶喊,時而屏息斂聲,迎接每一枚獎牌的誕生;賽場外,志愿者們和顏悅色地講解與回答,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A.長途跋涉 B.摧枯拉朽 C.屏息斂聲 D.和顏悅色
4.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經(jīng)驗的積累和政策的扶持,使我國國產(chǎn)電動汽車進入快速發(fā)展期。
B.簡陽市游泳協(xié)會開展的暢游沱江活動,詮釋了“人人參與、了解、共享”的全民運動理念。
C.10月20日,9場共1.34萬人次的張學友演唱會在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拉開序幕。
D.龍泉山城市森林綠道高空棧道包括由遇見廣場、結(jié)緣之心、旋轉(zhuǎn)樓梯、情詩長廊等6處主要景觀組成。
二、文言文閱讀(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節(jié)選自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B.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文中指擔心
C.至霸上及棘門軍 軍:駐軍
D.銳兵刃 銳:使……銳利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以殘年余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其如土石何 飛漱其間
C.已而之細柳軍 丈夫之冠也
D.天子為動 以順為正者
7.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A.有鎧甲和頭盔的將士不行跪拜大禮,請用軍禮參見(陛下)。
B.穿著鎧甲戴著頭盔的將士不行跪拜大禮,請允許我用軍禮參見(陛下)。
C.穿著鎧甲戴著頭盔的將士不行跪拜大禮,請用軍禮相見。
D.有鎧甲和頭盔的將士不行跪拜大禮,請允許我用軍禮相見。
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兩文故事情節(jié)波折。甲文愚公在移山過程中遭到智叟的阻止嘲笑;乙文漢文帝慰勞細柳營,兩次遇阻后才進入軍營。
B.兩文矛盾沖突聚焦。甲文圍繞“愚公能不能移山成功”展開;乙文圍繞“軍門都尉準不準文帝進入細柳軍營”進行。
C.兩文對比手法鮮明。甲文用“愚”與“智”對比,一高尚一平庸;乙文霸上及棘門軍“將以下騎送迎”與周亞夫“持兵揖”“不拜”進行對比,增強了諷刺效果。
D.兩文人物形象生動。甲文刻畫了愚公不畏艱難、信念堅定的形象;乙文塑造了周亞夫治軍嚴明、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6分)
三、默寫(共6分)
9.默寫古詩文中的名篇名句。
(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兩句作答:若三句皆答,按前兩句判分)(2分)
①___________,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②微動漣漪,___________。(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③________________,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孟子〉三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請在崔顥的《黃鶴樓》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任選一首,默寫其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先在答題卷上寫出題目,再默寫所要求的詩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10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0-12題。
沸騰的火鍋,“滋味”綿長
彭薇
①中國的飲食文化脈絡萬千,你知道火鍋的前世今生嗎?不同流派有哪些各異的特點?
②關(guān)于火鍋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三國時期甚至更早的時期,那時的銅鼎便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法是火鍋始于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中國的火鍋具體起源于何時已無確鑿考據(jù),但考古證明,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類似火鍋的燒爐。2015年,在江西南昌;韬钅雇诰驎r,發(fā)現(xiàn)了類似火鍋爐子的陪葬品。唐代末年,中國嶺南地區(qū)會制作一種羹湯叫“不乃羹”,類似今日火鍋湯料。到了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還是一道“宮廷菜”。
③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而獨特的水土,也養(yǎng)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鍋。有學者介紹,川渝、北方地區(qū)多稱“吃火鍋”“涮肉”,廣東則叫“打邊爐”,全國各地叫法不盡相同。
④川渝一帶的火鍋講究鮮香麻辣。這種風味的火鍋適合巴蜀大地的潮濕氣候,麻與辣的交匯使得川渝火鍋“很熱血”。食材各色各樣,仿佛一切都能煮進火鍋里。對于川渝人來說,火鍋這種形式似乎是最好的朋友聚餐方式,符合川渝人熱情好客的性格。
⑤老北京火鍋也很講究。吃老北京火鍋,銅鍋、木炭、清湯鍋底、羊肉搭配少不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涮”的效果。與川渝火鍋的麻辣交替相比,老北京火鍋的“涮羊肉”更講究本味,肉片薄而勻,在銅鍋里一涮,鮮嫩的羊肉瞬間緊致。
⑥廣東人喜愛海鮮火鍋。對許多食客來說,它的湯底恬淡,口味平和,更顯“素面朝天”,保留食材原味。有人比喻,廣東的“打邊爐”里,藏著海洋的壯闊。蝦、蟹、花甲、鮮八爪魚等各種海鮮,配上豬骨、枸杞等熬成的高湯,濃香而清鮮。
⑦云南菌子火鍋、貴州酸湯火鍋、海南椰子雞火鍋……大江南北,火鍋家族日益興盛。
⑧中國人為何如此熱愛火鍋?有學者曾這樣解釋:“火鍋簡直渾身上下都是中國文化。”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火鍋用湯水處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剛”;火鍋不拒葷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調(diào)味不拒東西,各類菜肴一律均可入鍋,表示“兼濟天下”。胡適對故鄉(xiāng)徽州火鍋鐘愛有加,在家宴請客人吃飯時,多用它來招待。文學家梁實秋在《胡適先生二三事》中,就描寫了在胡適家吃火鍋的場景:“一個大鐵鍋,口徑二三尺,熱騰騰地端上米,里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還有蘿卜、青菜,味道好極。”
⑨可見,沸騰的火鍋中,盛著流動的中國味道。熱氣鼎沸之間,又多了幾分人情來往。“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火鍋愛好者們也將此作為一種生活的釋懷。
(有刪改)
10.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請點此下載《2023-2024學年成都簡陽市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備有答案
Doc文檔
二次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