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他還未走上講臺,班上的同學就已笑倒了大片。他手中拽個紙條,衣衫陳舊,像個受傷的戰(zhàn)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陣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聲在一片肅穆的氣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緩緩地念出自己的演講詞:“親愛的同學們,我今天競選的職務是體育委員。健全的你們無法體會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的奔跑……”
⑨沒有一個人再笑他。他的眼里盈著熱淚,以一種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門。我記得那天,他歪斜著肩膀,站在講臺,博得了一片歡呼與喝彩。
⑩他想,自己是不可能當上體育委員的,畢竟,自己形如這般,如何帶領大家積極鍛煉?可讓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僅讓他做了體育委員,還讓他成為了自己的科代表。
11“老師,你不覺得我有問題嗎?我可能勝任不了這兩個職位。”他有些沮喪地說。
12“我沒有看到你有什么問題!難道,你覺得自己有問題?”班主任一臉疑惑。
13他艱難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只腳:“老師,我是個殘疾……”話未說完,悲咽的哭聲便沖破了后來的談話。
14“哦,原來是這樣?赡隳翘斓难菡f實在太精彩了,致使我沒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這無關緊要。難道,你覺得它很重要?” 21世紀教育網
15他以為,自己的老師一定會先熱語寒暄地安慰他,而后,再將先前的成命收回。豈知,老師竟是以這樣一種漠然態(tài)度,回絕他的辭請。
16后來,他成了班上最得民心的學生干部。他的開朗、豁達、毅力,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包括所有的后排男生。但關于他和班主任的那段簡要談話,我們卻是畢業(yè)后才知道的。
17那一次短暫而冷漠的談話,終于讓他重新正視自己,并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來繼續(xù)這段本是不幸的人生。但誰能說,這故作漠視的冷淡中,就沒有人性的光輝和對弱者的無上情懷?21世紀教育網
1、根據下面的提示,補全故事情節(jié)。
①他進教室受到同學們嘲笑→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2、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沮喪
(2)漠然
3、請具體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次短暫的談話改變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班主任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請結合全文分析“他”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看法?你是否贊成?請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十二
在唐詩中割麥
劉懷遠
村長老王在地里轉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遠的兩塊麥田開始泛黃,心里便火燒火燎。
老王回到家,給在城里的女兒小菊打電話,讓她星期天回來幫這兩戶人家割麥。女兒不肯,說她們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沒坐過椅子。老王說,搶收還要搶種,再忙你也要回來,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麥,累死也要去。說完不給女兒再說話的機會,啪地掛斷電話。
一會兒,女兒打回電話說,爸,我星期天組織一些人回去 割麥,但您要答應我一個條件。
只要你回來割麥,100個條件我都答應。
那好,您準備50把鐮刀,50頂新草帽。老王說,鐮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買呀。
女兒說,您買吧,到時候我給錢。一頂草帽好幾塊錢呢。老王本想不答應,可想到成熟了的麥子,只有點頭。星期天,老王一早來北坡等候。八點過去了,人沒來。九點過去了,人還沒來。
老王急起來,看看越來越熱的太陽,往手心猛啐兩口唾沫,抄起鐮刀,咔咔地割起來。
這時,一輛豪華大巴車卷著黃土由遠而近,停在了坡邊。老王直起腰看,車門打開,下來女兒小菊。一看女兒,老王鼻子快氣歪了,這是來割麥的嗎?小菊一身西裝套裙,扎著領結,手里還提著一個電喇叭。緊接著又下來一大幫城里的青年,有說有笑。小菊拿著電喇叭說道:我們從小就學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但卻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活,今天大家就親自體驗,自由組合,分成兩組,一塊麥田算一組,咱們來個友誼割麥比賽!
好啊。青年們沸騰起來,摩拳擦掌,你追我趕地割起麥子來。小菊沒有割,對著電喇叭說,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觀刈麥》,詩中說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一會兒,小菊對老王說,爹,您回去安排把中飯送來吧。老王應著,趕緊回村。看老伴正貼餅子,自己就去挑野菜。
飯送到地頭,麥子已經割完,小菊正領著青年們拾麥穗。老王心里高興,大喊:開飯嘍!青年們呼啦一下圍上來,把玉米餅子和野菜大醬吃了個精光。
小菊又拿起電喇叭說,收完麥子的土地,接下來就會灌溉、耕種,種上玉米或大豆,三個多月后,又是一片豐收的景象……
青年們雀躍,說秋收時一定要組織我們再來喲!小菊說,大家上車吧,大家可以帶走頭上的草帽,當做此次豐收一日游的紀念。
人們都上了車,小菊掏出一沓錢,遞給老王。老王說,你發(fā)的工資?小菊說,不,是給咱割麥的錢。啥?來給咱幫忙,倒還給咱錢?那天您打完電話我和經理請假,經理靈機一動,
。這錢經理讓給您,已經扣去了我們旅行社的費用。
老王眼睛瞇到了一起,說,咱不收錢都可以,秋上給多多地拉幾車人來吧,就不用讓在外面打工的回來收秋了。小菊笑笑:什么都靠個新鮮,到時候再看吧。
旅游車卷著黃土開走了。車開出很遠,老王攥著錢的手還使勁揮舞,耳畔回響著女兒吟誦的好聽的唐詩,和唐詩中沙沙的割麥聲。
1、請將下列與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填寫完整。
開端:割麥的條件——發(fā)展:_ ——高潮:_ ——結局:希望秋天再來
2.懸念是小說常用的手法,你能說說本文是怎樣設置懸念的嗎?
3、你認為這篇小說透視出的積極思想是什么?
4、小菊是小說著力刻畫的人物形象,你覺得她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5、說說文中畫線句有什么作用?
6、結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橫線上補寫合適的內容,使前后文連貫起來。
例十二
第八棵饅頭柳
劉心武
丈夫是搞地質的,出差是家常便飯,總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從來不送。丈夫下樓出門也從不回頭張望。
這回丈夫又走了。門在丈夫背后撞上時,她正站在桌邊收拾碗盤,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但門撞上以后,她卻撂下手里的東西,去往陽臺。她站在陽臺上朝下望。陽臺下面是馬路,馬路邊上栽著一排饅頭柳,她習慣地朝陽臺下往東數(shù)第八棵饅頭柳那里望去。她等待著,她知道,再過五六分鐘,丈夫的身影將在那棵饅頭柳下出現(xiàn)。他們這幢樓的樓門開在沒有陽臺的一面,從樓門出去繞出樓區(qū)前往地鐵入口,必從第八棵饅頭柳那兒經過。每次,她總是欣慰地在預計的時間、預計的位置望見丈夫寬厚的 背影,特別是那只經丈夫設計、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總默默地對著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從未向丈夫吐露過這隱秘的一幕,連兒子也全然未曾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