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師表》 有感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zhàn)機(jī)向蜀后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復(fù)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yán)明法紀(jì),以完成興復(fù)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大業(yè),表現(xiàn)了他偉大的抱負(fù)和忠于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yīng)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對于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廣益”進(jìn)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xiàn)了他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yuǎn)小人……”諸葛亮已經(jīng)洞察了這一點(diǎn),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為親近小人會給國家?guī)淼溁。?lián)系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yuǎn)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人喜愛聽身邊心術(shù)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xí)夷氂械?ldquo;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diào)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tài),也許這些所謂的“領(lǐng)導(dǎo)”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zhàn),甘愿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么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為家”?墒菑S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為官,另謀高就,繼續(xù)揮霍、攫取。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才不會忘記他。
〔簡析〕: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沒有不為諸葛亮的誠心而感動的,重讀它更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小作者抓住了《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光明磊落與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zhì)和當(dāng)今的部分腐敗現(xiàn)象進(jìn)行對比,含義深刻。在對諸葛亮贊美的同時,鞭撻了當(dāng)今某些謀私利者。本文引用、聯(lián)想、議論自然,是一篇成功的讀后感。臨淄八中初三二班 荊晶
穿透千年的力量
——讀《出師表》
《出師表》情真理透,詞婉意切,慷慨深沉。讀《出師表》時,已是入冬的深夜。寒夜里諸葛亮的句句效忠之詞讓忽感無限的幽思與對“如諸此才今難求”的惋惜,從那鏗鏘振響的語句里,感受到穿透千年的情感力量。
現(xiàn)實是無奈的。知才適用,誠宜開張圣聽的先主劉備已經(jīng)逝去,趙云、關(guān)羽、張飛也已英雄埋骨。一個年老的丞相和一個懦弱的劉阿斗,支撐著蜀漢的大業(yè)。南方雖已安定,然而,曹氏雄據(jù)中原,孫氏以江河之險而盤據(jù)江東,蜀漢則偏據(jù)西南一隅。益州仍然疲敝,朝中又有奸宦未除,后主性愚。諸葛亮憂心忡忡。他希望以一篇《出師表》的錚錚忠言打動后主,使其成為一代賢君。
文章開頭便分析了天下形勢,陳述了先帝的遺愿。希望以形勢之危急,激勵后主劉禪奮發(fā)圖強(qiáng)。節(jié)奏頓挫,音韻鏗鏘,由勢入理,起筆崢嶸,即使與之相隔千年的我,看了也不禁頓覺電視上的情景與之相比,遜之!
隨后諸葛亮又平下心來,將為政之道與后主劉禪娓娓道來,節(jié)奏舒緩,隱隱透出幾分暖意。從那輕緩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并不僅僅是君臣關(guān)系,更是一種暖融融的長輩與后輩的關(guān)系。諸葛亮希望劉禪從那個愚笨的少年中走出,成為可以一統(tǒng)天下的君王。文章隱隱露出幾分無奈和幾絲渺茫的希望。
忽然,筆勢陡轉(zhuǎn),由“臣本布衣”起筆,另入蹊徑。感激21年來先主的知遇之恩,自敘平生,節(jié)奏錯落有致。然后宕開筆墨,將文章推向高潮,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決心,氣勢恢宏磅礴。
最終,以“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結(jié),其情沛然如注,不禁讓人掩面長嘆。
不期然想起了杜甫那句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又想起蘇軾曾寫道:“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后人又嘆說:“讀諸葛亮的《出師表》,無不為之惆悵滿懷。”
我讀完《出師表》,仿佛已被相隔千年的諸葛亮帶著我的思緒,飄向遠(yuǎn)方,飄向那個戎馬倥傯的年代……
讀《出師表》有感
云霄將軍山學(xué)校八年(九)班 李介民
蘇子云:“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岳少保亦書:“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內(nèi)。更深秉燭,細(xì)觀壁上先生文辭、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余嘗遍觀諸葛之文,每讀至此,亦唏欷不已,終日心有戚戚焉。然細(xì)細(xì)思量,乃恍然悟之。世人皆知孔明之智者莫能及也,亦知孔明之忠莫能及也,故讀“出師一表真名世,長使英雄淚滿襟”,千百年來,莫不涕泣零零也。余以為:先生文章,雖有所賞;先生之心,雖照日月;先生之情,亦可謂流貫四海;然先生之智亦難如眾之云云耳。君若不信,舉此表所云,固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己之意,然若論其人,則易為忠喪智,而愚若為木也。何為嘵嘵者也,究其緣者,是以眾人之惑惑也。
《出師表》云:“受任于敗軍之計,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二十有一年,先生妄動兵戈,疲于奔命,向來可理朝政?況先生空懷復(fù)國之心,然復(fù)國無望,于功何哉?豈不悲乎?當(dāng)是時,百姓思定,先生非不知。欲奪天下,乃中飽一己之私囊,豈為天下黎庶計久長?
朝野上下,黃門專橫,把持朝政,乃阿斗昏昏不可終日之禍根也,先生非不知,然何以無動于衷,乃殆及江山社稷也。
馬謖,《三國志·蜀書》云“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且為先生獻(xiàn)計,平定南方,永絕后患?芍^學(xué)富五車矣,然不善兵。先帝嘗告汝曰“幼常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先生執(zhí)而用之,不量才節(jié)任,隨器付業(yè),致使街亭一役,毀于一旦。至今思之,猶令人噓唏不已也,先生明知其不可用而用之,可謂昏矣!
彝陵之戰(zhàn),白帝托孤。先生欲報先帝知遇之恩,六出祁山。然每每無功而返,何為?阿斗之掣肘也。阿斗愚懦,先帝欲令汝危難之時,取而代之。余輩姑且不論備之真心與否,為天下蒼生,亦當(dāng)取而代之也。若由先生再假以時日,勵精圖治,何至于蜀國不興,朝廷不明,國土淪喪矣。此所謂盡小忠而失大義也。
東吳陸遜,文韜武略俱全,幸陷于八陣圖中,先生憐其才,縱虎歸山,終成大患?芍^婦人之仁也。后有詩嘆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先生之舉,豈不令后人所痛惜乎?
“亮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固復(fù)國心切,心神難安,事必躬親,殫精竭慮,以致病入膏肓也!嘆矣,況先生空有滿腹經(jīng)綸,先生之后,幾人能當(dāng)!先生貴為人師,亦差矣。
余讀《出師表》者,情郁于胸,中有萬丈波濤,吞云吐霧,終日不息也。然先生一顆拳拳忠貞之心,漢帝不解,左右不知,庶幾哀嘆者乎。
嗟乎,吾嘗觀三國之書,先生出祁山前,一謀士曰:“丞相,下官夜觀乾相,相星光弱而無生,非貴之所兆,不宜出行”。然先生未聽也,曰:“謀事在人,成事豈能由天也,區(qū)區(qū)天象安可信乎?”試問先生本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今卻視而不見,匆匆而行,急欲滅魏,終落得死不瞑目,懿生喜貌,蜀亡國辱。何也?先生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下臣告之,先生非不知,然蒙先帝重托,拳拳之心,無以言表,深嘆時局維艱,時不我待也。一子既下,滿盤皆輸。乃以一智之化身,中道崩殂,棄蜀而去。直讓天下嗟呀嘆惋,痛徹心扉也。
而今以事論事,凡躁者難以合謀,凡驕者難以成事,《誡子書》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先生宜善聽余逆耳之言矣。
后記:
諸葛魂斷長江,唯存幾許文,今感其忠心,固嘆時之意,丞相需見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