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酥^也。
“書曰:‘□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瞍亦允若!菫楦覆坏枚右。”
萬章上·第五章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子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
“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萬章上·第六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