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注釋】
⑴浪淘沙:詞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東北部渤海邊秦皇島市西南海濱,是著名夏季休養(yǎng)地!8】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國,在今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9】
⑶滔天:形容水勢很大,大到好像與天連接起來一樣。
⑷秦皇島:三面環(huán)海,是渤海灣一個不凍良港,現(xiàn)已設(shè)為市,相傳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勢大,深且闊。
⑹誰邊:何處,哪里。
⑺往事:過去的事,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古代部族名)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下《觀滄!芬辉娭;越:越過;千年:只是一個大概數(shù),實際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兒子曹丕當上皇帝追封他為魏武帝。揮鞭:原指揮鞭策馬,這里指騎馬出征。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現(xiàn)今何處,學術(shù)界尚有爭議,河北樂亭說、河北昌黎說,山東無棣說等。本詞應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與北戴河毗鄰,面積28.8平方公里,形成歷史久遠,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淵源,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歷史名山、仙山、觀海勝地、佛教勝地和旅游勝地。遺篇:遺留下來的詩篇,指《觀滄!芬辉姟
⑽蕭瑟秋風:曹操《觀滄!罚骸扒镲L蕭瑟,洪波涌起!
⑾人間:社會制度.
【翻譯】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連天, 秦皇島之外的打漁船, 在起伏的波濤里都已經(jīng)看不見,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經(jīng)有千年, 那時魏武帝曹操躍馬揮鞭, 東巡至碣石山吟詠過詩篇。 秋風瑟瑟到了今日,人間卻換了新顏。
【賞析】: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島北戴河開會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展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1】 。這首詞生動描繪了北戴河海濱夏秋之交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一代偉人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
【閱讀訓練】
一、
1.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分)
2.詞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這一句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3.下闋用“揮鞭”楷括而鮮明地勾勒曹孟德形象,有何妙處?(4分)
二、
1.“東臨碣石有遺篇”中的“遺篇”是指____。這首詞的主旨句是____。
2.詞中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寫景有何特點?
【參考答案】:
1.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2分)
2.概括描寫了壯麗的海景,這一句傾注了作者對人民群眾的無限關(guān)切的思想感情。(4分)
3.“揮鞭”是一個典型的蘊藉豐饒的動態(tài)意象,作為片段過程,它概括了人物馳騁沙場、南征北戰(zhàn)的戎馬生涯;作為瞬間動作,它顯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贏武的性格特征。(4分)
二、
1.曹操的《觀滄!贰∈捝镲L今又是,換了人間
2.描繪了一幅風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曠蕩無涯的壯闊海景。上片前兩句,一為仰觀,一為前瞻,隨著視角的變化,空間畫面也由陸而海,從上而下。后三句則顯示視線由近而遠的漸次推移,極富層次感。“秦皇島外打魚船”以小襯大,將較小的意象置于廣闊巨大的空間之中,進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曠悍,描摹出一種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