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陳謹齋家傳》原文與翻譯
說明:以下黑色字為原文,紅色字為翻譯,手機版可能實效,手機訪問是請在電腦版查看!A語網(wǎng)注。
陳謹齋諱志鋐,字純候。休寧有陳村,在縣治西南山谷之間,俗尚淳樸,陳氏世居之。謹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稱,為鄉(xiāng)飲賓①。其子耀然、孫世墱,皆敦厚不欺為長者。世墱又為鄉(xiāng)飲賓,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謹,故自號曰謹齋也。
陳謹齋,名叫志鋐,字純候。休寧有個陳村,在縣城西南的山谷之間,當?shù)厝顺缟写緲阒L,陳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陳謹齋的曾祖陳仁琦,憑借孝悌出名,是鄉(xiāng)飲賓,陳仁琦的兒子陳耀然、孫子陳世墱,都是敦厚老實有德行的人。陳世墱也做了鄉(xiāng)飲賓,陳世墱只有一個兒子陳志鋐,陳志鋐遵守家中的規(guī)矩更加謹慎,因此自號“謹齋”。
謹齋以行賈往來江上,或居吳,或居六合、江浦。所居貨嘗大利矣,而輒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貨者,果失利,其明智絕人如此。而內(nèi)事親孝,養(yǎng)寡姊甚厚。姊亡,盡力上請獲旌其節(jié)。在里則歲以米平,建陳氏宗祠,置祀田②,設(shè)為條制甚備;倡修邑鄉(xiāng)賢祠③。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達婺源,而溪漲則阻為人患。謹齋為造舟設(shè)義渡,置田以供其費。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寧焉。
陳謹齋因經(jīng)商往來于江上,有時候居住在吳地,有時候居住在六合或江浦。自已占有的貨物曾經(jīng)有套利潤可賺,但是他總是舍棄離開,他離去后,那些守著他的貨物的人果然損失了利益,他聰明過人就像這樣。他在家里侍奉父母十分孝順,奉養(yǎng)成了寡婦的姐姐特別優(yōu)厚。姐姐去世后,他又竭力向上請示,使姐姐的節(jié)操獲得表彰。在鄉(xiāng)里,每年都用平價出售大米,修建了陳氏宗祠,還置辦了祀田,并訂立了較為完備的條規(guī)制度;倡議在鄉(xiāng)邑修建賢祠。村子的南面有條大溪,跨過大溪就能取道到達婺源,但是溪水一漲就成為阻礙人們行走的障礙。陳謹齋為人們制造了船義務(wù)為大家擺渡,并置辦田地來提供擺渡的費用。在六合、江浦,凡是遇到公事并能辦得到的,陳謹齋一定帶頭去做,就好像在休寧的家鄉(xiāng)一樣。
其自奉甚簡陋,而濟人則無所惜。人或欺許之,夷然未嘗較也。人或頻以事求索之,輒應(yīng),未嘗厭也。暇則以忠謹之道,訓其家人,而未嘗言人之過。少時,遇一術(shù)者為言:君某歲當少裕,某歲大裕,及他事成毀,后皆奇驗。又言君當五十三歲死矣!故謹齋至五十,即歸臥陳村不出以待終。然壽七十八乃沒,人謂其修善延也。既沒,而其家不失長者風,謹齋之教也。
陳謹齋供養(yǎng)自已十分簡單,但是接濟他人卻毫不吝惜。有人欺騙了他,他非常坦然不曾跟他們計較。有人頻繁地求他辦事,他總是答應(yīng),不曾厭煩。在空閑之余用忠謹之道,教育他的家人,然而不曾談?wù)撍说倪^失。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遇到一個算命的人,告訴他說:你在某年會發(fā)點小財,在某年會發(fā)大財,以及其他事的成與敗,后來都得到神奇的驗證。又說你會在五十三歲的時候去世!因此陳謹齋到五二歲的時候就回到陳村閉門不出等待終老。然而陳謹齋活到七十八歲才去世,人們都說是他修養(yǎng)行善使壽命延長了。陳謹齋去世之后,他的家風仍然不失賢者風范,這是陳謹齋教育的結(jié)果。
謹齋子四人:有灝、文龍、有泗,皆篤謹為善人,皆先人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終,時年五十矣,而以盡禮致毀有稱。有涵之子兆麒,從姚鼐學為文,嘗為鼐述謹齋之行。
陳謹齋有四個兒子:有灝、文龍、有泗,他們都純厚謹慎是有德行的人,但是都比陳謹齋去世得早;只有他的小兒子陳有涵給他送終,陳有涵當時五十歲了,因為盡孝道,在為父親守喪其間傷害了自已的身體,被人們稱頌。陳有涵的兒子陳兆麟,跟隨姚鼐學習寫文章,曾經(jīng)向姚鼐講述陳謹齋的事跡。
姚鼐曰:謹齋生平皆庸行,無奇詭足駭人者;然至今人我稱之者,以其誠也。夫使鄉(xiāng)里常多善人,則天下之治,無可優(yōu)矣。如謹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
姚鼐說:陳謹齋一生都很平常,沒做出足以讓人驚駭?shù)钠嫣厥虑?但是至今人們大多稱贊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坦誠,假使鄉(xiāng)里常常增加一些有德行的人,那么天下的太平就可以不用擔心了。像陳謹齋這樣的人,怎么可以缺少呢!看么可以缺少呢!
(選自姚鼐《惜抱軒文集》,有刪改)
【注釋】:
①鄉(xiāng)飲賓:鄉(xiāng)飲酒禮的賓介。按周制,鄉(xiāng)飲酒禮舉鄉(xiāng)里處士之賢者為“賓”,次為“介”。其后歷代相沿,名稱不盡相同。②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③賢祠:供奉先賢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