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吳子使札來聘》“吳無君,無丈夫”原文逐句翻譯
本文收錄于《古文觀止》中,有詳細注釋與解說,如有需要請點此查看。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吳國本無所謂國君,無所謂大夫,這則記載為什么承認(rèn)它有國君,有大夫呢?
賢季子也。為了表明季子的賢啊。
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季子賢在哪里呢?辭讓國君的位置啊。
其讓國奈何?謁也,馀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他辭讓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謁、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長們都愛他,一起想立他做國君。
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謁說:“現(xiàn)在如果就這樣倉促地把君位給他,季子還是不接受的。我愿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國君,最后把君位傳給季子。”馀祭、夷昧都說行。
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茍有吳國,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謁也死,馀祭也立。所以幾個哥哥在位時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禱,說:“上天如果讓吳國存在下去,就保祐我們早點遭難吧。”所以謁死了,馀祭做國君。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馀祭死了,夷昧做國君。
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夷昧死了,國君的位置應(yīng)當(dāng)屬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壽夢的庶長子,就即位了。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季子出訪回國,一到就把僚當(dāng)作國君。
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于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闔閭說:“先君所以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都是為了季子的緣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遺囑呢,那么國君應(yīng)該季子來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遺囑呢,那么我該是國君。僚怎么能做國君呢?”于是派專諸刺殺僚,而把國家交給季子。
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span style="color: #ff0000">季子不接受,說:“你殺了我的國君,我受了你給予的君位,這樣我變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殺了我哥哥,我又殺你,這樣父子兄弟相殘殺,一輩子沒完沒了了。”就離開國都到了延陵,終身不入?yún)菄鴮m廷。
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
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為義,以他的反對互相殘殺為仁,稱許季子的賢德。
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那么吳國為什么有國君,有大夫呢?
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既承認(rèn)季子是臣,就應(yīng)該有君啊。
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札是什么呢?吳季子的名啊!洞呵铩穼t者不直稱其名,這則記載為什么稱名呢?
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認(rèn)可夷狄,不能只憑一事一物就認(rèn)為夠條件了。
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季子是被認(rèn)為賢的,為什么季子還不夠條件呢?
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認(rèn)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象個臣子;認(rèn)可做人兒子的,一定要使他象個兒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兒子,就要在用語遣詞上顯示出這一點來。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