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厚雪,無風。
炊煙裊裊地飄,彌散在粉紅的朝霞里,亦如《詩經(jīng)》里飄出的那一縷縷情思。
踏雪而行的人們,穿著厚重而溫暖,心態(tài)安然。呼著熱氣,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老爺爺推著自行車,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孫女。穿紅羽絨服的孫女,坐在車后座上,紅線帽捂得她只露著雙亮亮的眼睛,卻舉著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邊拍邊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雙腳還踢著車子,震得枝頭的雪團兒,閃著凜凜的光澤,無聲地紛落。喜鵲也從枝頭“呀”地一聲打著弧線飛走了。
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凍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爺爺握緊有點抖動的車把手,腳下邁得更仔細,不敢回頭,嘴里輕呵著:“坐好,坐好!別摔了。手套戴好,別凍著。凍壞了可怎么上學喲。”
“爺爺,我戴著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凍壞了可怎么送我上學喲!”女孩學著爺爺?shù)那徽{(diào),稍稍安靜了下來。
“我不冷。爺爺抗凍,不用手套!
“凍得疼嗎,爺爺?”
“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女孩的紅,爺爺?shù)幕宜{,慢慢消失在白皚皚的雪里……
校門口的女孩,舉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爺爺說,拜拜。爺爺疼愛地注視著,久久沒有離去。
女孩,你可知道,這疼將溫暖你一生。
因為,這溫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兒時,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時,沒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腳下穿的,是那個年代里最享受不過的黃幫鞋。這鞋伴我走過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腳的,現(xiàn)在又踏在冬天的堅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爺爺家的熱炕頭上。不然鞋都凍透了,腳能不疼嗎?手已經(jīng)是貓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爺爺家的炕頭上,總是捂著一床小被子,等待著哪個冒了風雪撲進來的孩子,好伸進手腳去取暖。我家的熱炕頭兒,白天是不太熱的,冬天也是忙在隊上的爸媽,舍不得也沒時間讓那炕頭兒像個熱炕頭兒。
于是吃過早飯,奔往爺爺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爺爺笑瞇瞇的目光中,我如一條敏捷的魚兒,倏地爬上炕頭兒。腳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兒捂在爺爺滿握的手心里,如雪涼的小臉兒貼在爺爺溫暖的臉頰上。我暖了,爺爺卻疼了:
“噢,涼死我了,你這小淘氣……”
我傻傻地笑著,知道呵呵笑著的爺爺,心疼著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爺爺?shù)男σ廊磺逦,我的一雙早已長大了的手,卻抓握不到爺爺那粗糙的雙手,只留下滿握的溫暖,是爺爺曾經(jīng)給我的疼。
女兒,遠在異地的南方求學。瑞雪紛披北國時,南方的枝頭上,依然有繁的花,碩的果。女兒想家了,想家鄉(xiāng)的雪。電話里,偏要找姥爺,問的是雪,撒的是嬌。接電話的父親,笑語盈盈,說的都是孩子話。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時空的疼和歷久彌新的愛,已跨過千里,飛臨女兒的身邊。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溫暖,你一生。
1.本文以什么為線索將三個片段整合起來?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品讀、賞析下面的句子。
(1)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爺爺笑瞇瞇的目光中,我如一條敏捷的魚兒,倏地爬上炕頭兒。(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2)深冬,厚雪,無風。(從句式特點的角度)
4.本文最后一段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以爺爺輩的老人對孫子、孫女兒輩的疼愛為線索。
2.景色描寫。寫出了陽光照耀下雪景的美麗,襯托出孩子的調(diào)皮可愛。
3.(1)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爬上炕頭的速度之快,表現(xiàn)“我”對溫暖的渴求。(2)運用短句,凝練地交代了環(huán)境特點,表意簡潔、明快,富有表現(xiàn)力。
4.抒情。照應題目,總結(jié)全文,點明主旨,表現(xiàn)爺爺輩對孫子輩的無私的疼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