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梅《回大宋汴京看繁華清明》高一散文閱讀及答案
節(jié)日是人們獎給自己庸常生活的禮品。情調(diào)別致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節(jié)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節(jié)”:寒食、冬至和春節(jié)。據(jù)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以冬至后105天為寒食,寒食第3天為清明。由于倆節(jié)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過。
汴京過清明,民間有插柳、戴柳的習俗。寒食前一天稱為“炊熟”,汴京城內(nèi),家家戶戶用面粉和紅栆蒸制成飛燕狀的棗饃,用柳條穿起來,插在門楣上,叫做“插柳”。這一天還要熬制杏仁大麥粥,制作馓子、麥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滅火”后只吃冷食用。寒食節(jié)三天不許做飯,這對于常年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來說,無疑是一年中最得勁的日子,故民間有諺語說“饞婦思正月,懶婦思寒食”。寒食節(jié)期間,各級“公務員”也放假七天,與民同樂,汴京城迎來了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黃金周”。城內(nèi)城外,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上墳掃墓、踏青游玩、休閑購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來形容。人們采來雜花裝飾轎頂,折來柳枝垂掛下來當轎簾,然后“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進行放風箏比賽,秋千上是沐浴春風的少女。北宋詩人王禹偁寫《寒食》詩曰:“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
寒食節(jié)滅火,到清明時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宮每年都要舉行“頒新火”儀式。儀式之前由宮中內(nèi)侍用榆木鉆火,先得火者,朝廷賞絹三匹、金碗一口。唐朝時,新火只是賜給近臣貴戚,宋朝皇帝寬厚仁愛,體恤下屬,賜新火的范圍擴大,凡是京官,皆得饋贈。大文豪歐陽修曾賦《清明賜新火》詩贊揚皇恩浩蕩:“魚鑰侵晨放九門,天街一騎走紅塵。桐華應候催佳節(jié),榆火推恩添侍臣。多病正愁餳粥冷,清香但愛蠟煙新……”祥瑞的輕煙伴隨著特權的榮幸,溢于言表。
畫家張擇端傾藝術之功,將汴京清明節(jié)的繁榮熱鬧盡收畫中,繪就了不朽長卷——《清明上河圖》。展開畫卷,巍峨高聳的城樓,雄偉壯觀的虹橋,舟楫相連的汴河,鱗次櫛比的商鋪,摩肩接踵的游人,無不演繹著汴京曾經(jīng)的輝煌。
1.下列有關“大宋汴京寒食節(jié)”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寒食節(jié)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三大節(jié)日之一。
B.大宋時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第105天。
C.與清明節(jié)相比,大宋汴京人更重視寒食節(jié)。
D.大宋汴京人的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混在一起過。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大宋汴京寒食、清明民間習俗的一項是( 。
A.家家戶戶門楣上都插著用柳條穿起來的棗饃,這棗饃是用面粉和紅棗蒸制成的,像飛燕的形狀。
B.家家戶戶都熬制杏仁大麥粥,制作馓子等大量食品,用于寒食后食用,因為寒食節(jié)不準動煙火。
C.汴京城內(nèi)外,大街小巷,人們上墳掃墓、踏青游玩、休閑購物,非常熱鬧。
D.皇宮每年都要舉行“頒新火”儀式、“頒新火”,就是皇帝把宮中鉆木所得的火種賜給京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家庭主婦把寒食節(jié)當做一年中最舒適的日子,因為在節(jié)日期間,她們可以不必操持家務。
B.從寒食節(jié)開始,大宋汴京各行各業(yè)都放假七天,汴京城迎來了春節(jié)后的第一個“黃金周”。
C.采來雜花裝飾轎頂,折來柳枝當轎簾,野炊,這是大宋汴京人過清明時的場景。
D.踢足球,放風箏,蕩秋千。所有這些活動都被北宋詩人王禹偁寫進了他的《寒食》詩中。
答案:
1.D
(A寒食節(jié)應是汴京人最隆重的“三大節(jié)”之一,不是各朝各地都如此;B《東京夢華錄》記載大宋時期汴京人的生活,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第105天,只是大宋汴京人的習俗;C文中無據(jù))
2.D (此項所述的是宮廷禮制而非民間習俗)
3.C
(A“她們可以不必操持家務”應是她們可以不必生火煮飯,因為寒食節(jié)只能吃冷食,但并不代表婦女們不操持其他家務;B“各行各業(yè)”應為“各級‘公務員’”;D王禹偁《寒食》詩中只寫了兒童摘花、追蝴蝶、蕩秋千的情景,未寫放風箏踢足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