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場還叫林區(qū)的時候,我就在這邊工作。那時我是伐木工人,后來禁伐了,我的伙計們陸續(xù)去山外另謀生路。我實在舍不得林區(qū)才會有的這股子好聞的味道,我甚至覺得,若是我離開林區(qū),我會死于肺病。于是我用兩條煙換來了林場看林人這份差事。我就像一條老狗,除了對故園的忠誠,幾乎沒有用處。打這比方的是我的場長,他說,林區(qū)要創(chuàng)收,要不你真就活成了一條可有可無的寂寞老狗。
場長比我年輕二十多歲,他的點子比林子里的蘑菇還多,他說,我們要趁市里開發(fā)旅游的好勢頭,讓林子恢復禁伐前的熱鬧。
春天,山道上擠滿了不辭路遠前來賞花的城里人。王場長眨動眼睛,想出了一條他認為絕好的創(chuàng)意。他找來林區(qū)僅存的一名畫匠,幫他把創(chuàng)意實現(xiàn)在一張廣告牌上。廣告牌上畫的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巨樹,巨樹藤蘿纏繞,仿佛天宮里的場景。但我知道這棵樹在現(xiàn)實中有原型,它的原型是山林中那棵據(jù)說有一千九百八十八歲的紅豆杉。我得承認,這真是張有想法的廣告牌。
我們在那個春天推出了一個旅游項目,項目的名稱就叫:來吧,來認養(yǎng)一棵永不背棄你的樹!王場長說,我們的項目就是要吸引那些有閑錢、有閑情、有閑時間的城里人來給我們送點錢花。當然,那棵被認養(yǎng)的樹是歸林場、歸國家所有,這不違背我們護林的職責。
在森林里認養(yǎng)樹?虧他想得出來。樹又不是孤兒,無需誰來領養(yǎng)。但奇怪的是這個項目一推出,還真吸引了不少人。
第一對來認養(yǎng)樹的老夫婦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說要認養(yǎng)一棵三十八歲的樹,還要那種挺拔的樹種。判斷樹的年齡,對我來說,就像喝一杯包谷燒般容易,我立即給他們挑了棵三十八歲的梓樹。那對夫婦聽了梓樹這名字,立刻兩眼發(fā)光,他們說,好啊,梓樹,太吉祥了,就梓樹。
為啥要三十八歲的樹?老夫婦解釋,他們有一個兒子,今年恰好三十八歲,但是他們的兒子去了加拿大,年前剛剛拿了一張什么卡,往后是不會回來長住了,F(xiàn)在,他們要在林子里認養(yǎng)一棵不離開的樹,任何時候,只要他們來,樹總在老地方等他們。我真為他們感到高興。
杜鵑花快要開的時節(jié),一輛紅色跑車風一般刮來,停在林場大門邊,從車上下來一個打扮時尚的年輕女人。能接待這樣的女人我深感愉快。
年輕女人一開口,我的快樂心情立即像熾熱的火盆遭到冰塊覆蓋。她摘下墨鏡,傲慢地問我,你們都有哪些業(yè)務能吸引我?我兩次請她看我們的項目單。她砰一聲把那張紙拍到我面前的桌面上,她的舉動嚇我一跳。我猜,這個很美的女人準是被她的男人甩了。我第一次知道,如此美麗、一看就很富有的女人,也可能是不快樂的。
我能幫您什么,女士?我盡量和顏悅色地和她說話。我們王場長說,要把每一個顧客,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當成我們的上帝。我再次說,我很樂意為您效勞。
我要認養(yǎng)牌子上那棵樹。她說。
那棵樹長在林子深處,根本沒有路通往那里。像您穿戴得這么講究,是很難走到那里去的,我為難地說。
要不您選一棵自己夠得著的樹吧,這更實際、更有意思對吧?
也許是我真誠的語氣打動了她,女人冰凍三尺的臉總算進入了春天。女人想了想,最后挑了一棵高大的領春木。她說她的名字中有個春字,而她男人的名字中恰好有個領字。領與春,再也不分開!
對,不分開!我肯定地說,盡管心里很不確定。能使顧客滿意是我的責任,半年業(yè)務做下來,我發(fā)現(xiàn)我再也不是半年前的那個人了,我有點得意,又有點惆悵。
盡管樹的名字里包含著領與春,但女人仍堅持要把一句話刻在樹身上。我反對無效。她說人都能文身,樹上就不能刻字了?這讓我心疼,是原來伐木時都沒有過的心疼,真不知道我這是怎么了。
“今生,領永遠都不離開春!边@行字現(xiàn)在鐫刻在那棵領春木身上,像一道符。樹被文了身,白花花亮出芬芳的肉,看得我心驚。
一年后,這種白花花在林子里直晃我的眼。
我下決心離開林區(qū),哪怕被那越來越強烈的死于肺病的憂慮終日籠罩。
盡管不知道能去哪里,我還是打好了鋪蓋卷。我現(xiàn)在就站在林區(qū)中間那條唯一通往外界的曲折小徑上。
(有刪改)
15.下列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樸實的語言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波瀾不驚的情節(jié)中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
B.“第一對來認養(yǎng)樹的老夫婦”與“打扮時尚的年輕女人”前來認養(yǎng)樹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作者對他們都抱以同情。
C.小說以“我”不惜通過“行賄”留在林場開頭,以“我”毅然背棄林場結(jié)束,情節(jié)前后照應,主題含蓄深刻。
D.“我就像一條老狗,除了對故園的忠誠,幾乎沒有用處”,王場長的這個比方形象說明我在林場的地位低下。
E.小說以“假如樹能夠走開”為題,通過對兩撥認養(yǎng)樹的人的描寫,含蓄地表達了幸福與否并不在于金錢,而在于內(nèi)心感覺的主題。
16.簡要分析“我有點得意,又有點惆悵”的原因,并說說這句話在小說中的作用。(6分)
17.根據(jù)小說情節(jié),簡要分析“我”這個人物形象。(6分)
18.你如何看待王場長的創(chuàng)收舉措?聯(lián)系小說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5、BE(B“作者對他們都抱以同情”的說法不妥。E對主題的概括有誤) …點此查看高中小說閱讀答案集(本文答案在第6頁)…18、觀點一。我贊同工場長的做法。森林禁伐后,伐木工人沒有了生活來源,保護森林更需要資金投入。王場長開發(fā)森林旅游項目,盤活資源,既增加了林場收入,又滿足了城里人的生態(tài)需求。增加了收入,就可以更好地用來保護森林,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何樂而不為? 觀點二:我反對工場長的做法,國家禁伐森林,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森林,他開發(fā)的旅游項目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一定會對森林造成破壞,這與保護森林的初衷是相悖的。觀點三:王廠長的創(chuàng)收舉措無可厚非,但應該有更具體的保護森林的措施。盤活資源,增加收入可以更好的保護森林,但旅游帶來的收入,還有環(huán)境的破壞,如果加強對游客的引導、教育,讓他們在人養(yǎng)樹的同時愛護森林,這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如果只關注旅游收入而忽視對森林的保護,最終也可能因為森林遭到破壞無人問津,得不償失。(6分,有觀點,并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