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動,都要求快節(jié)奏,高效率,運用語言也不例外。用語簡明,就是達到運用語言高效率的一個基本條件。
簡明,就是簡要、明白。簡要,表達同樣的意思,用的語言要盡可能少,不用可有可無的字詞,不重復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產(chǎn)生誤解。用一句話來概括,簡明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達到盡可能高的準確度和可理解度?聪逻呥@段話:
①還有一種立體的會活動的書,也很吸引人。它的插圖都是立體的。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書里的人和動物馬上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崔金泰宋廣禮《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原稿)
這段話說明兩層意思──有一種立體的書,能夠活動;但是用的語言不夠簡明。“立體”的書和插圖都是“立體的”,字面重復;“會活動”和“會站起來”,“吸引人”和“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復;“當你把書打開的時候”,語言累贅。因此,在選入九年義務(wù)教育初中語文課本時,作了如下改動:
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打開書,書里的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這樣,語言簡潔,意思也很明確。
要使語言簡明,首先要圍繞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節(jié)。看下邊這段話:
②當然,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是極不方便的。據(jù)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是由兩名身強力壯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宮廷里面去的。漢武帝把竹簡一片一片地解下來看,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崔金泰宋廣禮《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原稿)
這一段主要說明簡牘文書“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夠了。最后一句順著第三句說下來,但并不能表達全段的中心。
其次,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復。例如:
③……接到發(fā)票,低頭一看,陳奐生便像給火鉗燙著了手。他認識那幾個字,卻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問,渾身燥熱起來。
“五元。”
“一夜天?”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陳奐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還怕困掉一頂帽子,誰知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