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天姥吟留別》賞析教案 |
作者: 文章來源:網絡 點擊數: |
二、導入新課: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傍著古樸優(yōu)美的旋律一輪明月緩緩升起。放飛思緒在歷史長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說到古人與月,我們便不禁想到一位偉大浪漫主義詩人,他與月有著一段難以割舍的情緣,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隨著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豐富了他詩藝的殿堂,可以說“明月”裝飾了李白的詩。我們可以在頭腦中思索一下李白的與月有關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堵劇摹 懼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缎葜x……云》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蹲右箙歉琛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秾⑦M酒》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三、解題:都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們從這雙明眸中讀出了些什么呢? 吟: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其形式較為自由,節(jié)奏多變,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別:留戀作別(此處可否作偏義復詞理解,偏義于別?)此詩是一篇臨別贈友表心情之作,故題又為《別東魯諸公》。(是否可做偏義復詞理解,留給同學們下去思考) 李白早年就有“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推薦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長安,李白進京本想借此機會施展才能,有所作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詞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權貴的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744)李被賜金放還,第二年,他由東魯南下吳越故地,本詩就是在他南下吳越與友人離別前所作,以表其心情。 四、好!就讓我們在一段配樂朗讀中去體會其形式的自由和離別的心緒! 【注】朗讀要點:把握詩人意緒和詩的內容變化 、儆谩皶场迸c“澀”來表其心。如:“天姥連天……東南傾”“別君去兮……訪名山”于暢中見其勢;“忽魂悸……煙霞”于澀中見其情。 、谟谩拜p”與“重”來抒其意。如:“安能摧眉……開心顏”重讀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夢……聞天雞”輕讀中見輕松暢快。 、塾谩伴L”與“短”來傳其情。如:“開心顏”聲音的延長,余韻無窮;“列缺霹靂……轟然中開”短音字字鏗鏘。 五、都說夢是難以捉摸的,今天,我們就圍繞它來捉摸捉摸。夢嘛!總有個入夢前——夢中——夢醒。我們可以再詳盡些,試用四字綱要來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綱要中都含一“夢”字)我來起個頭: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我們把第一段概括為“入夢緣由”其余的是:(答略)→ 夢游歷程 →夢中仙境→(用一首流行歌的歌名來概括)夢醒時分→醒夢留別 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節(jié)線索,我們將其用一條線連綴起來成 (山形) 六、熟知了路線,我們便可放手欣賞詩的夢境了。 1.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幅畫面:這便是入夢緣由,大家思考這樣兩個問題:①游的是天姥山,詩人卻首先談瀛洲,有何用意?②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天姥山的高峻的? 明確:①詩首先就用“煙濤微茫”的瀛洲的難求、難得來襯天姥山的可睹、可尋隨這便是陪襯,鋪墊的手法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 、谧髡邔⑺c五岳、赤城、天臺進行比照,把其高聳的樣子寫得淋離盡致。它縱可連天,橫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話下,萬丈天臺拜倒腳下。事實上天姥山只不過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臺并峙,較五岳卻是小巫見大巫,這便是用陪襯、夸張的手法營造一個神奇的氛圍,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圍,將我們一步步引向那夢幻的境界。 讀完之后,大家再深思一下,難道李白游天姥僅是因為其高峻或是可以尋訪仙境?這些似乎太單純些,究竟是為什么?我們帶著疑問往下看…… 2我們可以將這幾句概括為四字:入山情景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用了一個非常傳神的字“飛” 這一“飛”字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飛”可見速度之快,正表現了詩人心情的急切又見輕松,一夜間飛過鏡湖、飛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隨、相知、相送,真夠羅曼帝克的,然而這些又是非夢難以實現的。 謝公何許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明確:謝靈運是南朝有名的山水詩人,女生本段其用意我們也不必急于得出結論,往后看…… 3在看第三幅畫面前,要求大家看到山形后閉上雙眼、靜聽山音。大家看這段文字,我們同樣可用四字:登山情景來概括,詩中的作者卻登得心情愉悅,艱難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雞,此乃夢中特有的境界。正當迷戀繽紛的山花時,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巒都為之發(fā)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霧繚繞。景物步步變幻,夢境步步延伸,隨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濃, 我們感覺到夢幻的高潮將要到了。 4夢中仙境出現了 完成習題五 電光那個閃閃,雷聲那個隆隆/峰巒那個崩裂,大地那個搖動/洞府石門緩緩開,長空霹靂轟轟響/長空無際色青青,太陽月亮放光明/金銀樓臺懸空起,一片輝煌洞府里/群仙從天紛紛下,衣是霓虹風作馬/猛虎去鼓瑟,飛鶯來駕車/仙人依次坐,但聞坐語喧! 仙境的光明,仙境的輝煌,仙境的歡樂,讓人心往神馳。詩寫到這里。夢境達到了至高點,詩人的幻想也到達了極致。 再回首,想一想,仙境前的昏暗與仙境出現后的光明,細作比照,似乎又想映射點什么,只記得一句歌詞“陽光總在風雨后”至于這一疑問嘛,我們還是帶到后面去…… 5仙人們的盛會,盛會的歡樂,“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從這一節(jié)的四字綱要:夢醒時分,我們便可看出結果,用“夢醒時分”中的一句歌詞來說“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又何必在每一個夢醒時分!碧子弥熳郧逑壬逗商猎律分械囊痪湓挕皻g樂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心——一落千丈 身——直墜深淵 再用一幅直觀的圖來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現實→→夢幻→→現實連綴起來 (破碎聲)所有的夢都破滅了。一個“失”字中隱含了詩人多少墮入虛空的無奈的嘆息。(男生本段) 最后,詩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別。 6有句話說得好“艱難時世最容易使人躲盡危難,消殘壯志”歷經坎坷的詩人,也不禁發(fā)出“世間行樂如流水,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感慨!真有點“南柯一夢”“一枕黃粱”式的感喟,它包含對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觸,這便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李白由被召見時的興奮到被排擠放還的失望的經歷,這一夢游的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其心理過程的折射、其人生經歷的折射。 感慨之余,作者終于表露心跡:我之所以離去,去訪山尋仙,是為了遠離這里黑暗的現實,去效法謝公,徜徉山水之樂。 最后兩句,是全詩的詩眼,它較好點明了主題,其有兩種觀點 : 一則認為,表現了其消極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則認為,表現了其蔑視權貴,譏諷現實的思想,你們怎么看呢? 說其消極避世吧,卻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說其譏諷現實吧,卻又不像屈原那般憤世嫉俗?偟膩碚f,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俠”三者于一體,有儒家的積極用事,有道家的消極避世,又有俠客的仗劍豪情,但他的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 由此總總,我們再來看前面的三個疑慮,①入夢的真正緣由,②提及謝公的用意,③仙境出現前后色彩的對比的意圖,便迎刃而解了。 小結,在大家時,我突然又想到一個話題,李白異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豐富的想像,讓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兩人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維的火焰總是難以熄滅,還是讓我們在一番離奇的遐思和古樸的旋律中,與古人相知,與古人相別。 參考資料 :《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學語文參考》人教版,《高中教材優(yōu)秀教案》南方出版社 |
文章錄入:laiqian 責任編輯:laiqian |
| 上一篇文章: 海豚救人 簡案 下一篇文章: 《水滸傳》的思想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