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作品 " />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字(寫“聊”)這個字認識嗎?讀一下。為聊找個朋友。
生:聊天
師:聊天就是幾個人之間的閑談,聊天不僅要動口,還要用耳,所以是什么旁(耳字旁)
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天。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照顧你的?
生:媽媽照顧我吃
生:媽媽給我買好多衣服
生:我爸爸媽媽很疼我。每天晚上幫我蓋被子
生:天天由爸爸媽媽接送。
師: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是這樣無微不至地愛我們,關心我們。為什么這樣照顧我們嗎?
生:因為我們是爸爸媽媽的一塊肉。
生:因為我是家里最小的
師:在爸爸媽媽照顧我們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什么?
生:他們?yōu)槭裁床徽疹欁约耗兀?/P>
生:我長大了要給爸爸媽媽買別墅。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基本反映了中國學生的情況。同樣是四年級的孩子,外國的孩子是怎么對待爸爸媽媽的照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篇文章,看老師寫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讀課題
師:教學“弱”字。誰能給弱小找一個相反的詞語。
生:強大。
師:一個題目可以回答三個問題。來讀課題(出示多媒體:1、誰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樣的人?)
生練讀后用課題回答。
師:從剛才的題目來看,為了回答不同的問題,即使是同一句話,讀法也不一樣。
師:從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是誰?
生:我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誰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哪些人比我強大?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查生字表,并為每一小節(jié)標好小節(jié)號。開始讀書。
師:剛才很多同學問這個字“薩”怎么讀?
生讀。
師:誰來說說課文中的我是誰?
生:薩沙?(師板書)
師:誰比我更弱小?
生:野薔薇。(師板書)
師:哪些人比我強大?
生:爸爸、媽媽、托利亞(師板書)
師:薔薇是兩個生字。怎么記怎么學?
生:我是這樣記的。薔是墻去掉土字旁,因為薔薇是植物,所以用草字頭。
師:這兩個字是形聲字。翻到生字表,看看還有哪些字是形聲字?
生:們、附、薔、薇、滂、沱、
讀生字,再教學詞語:滂沱大雨、嬌嫩纖弱
師: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上小下大,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寬
開始描紅生字
師:下面請同學們默看課文,在這五個人和物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
師: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看看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指名讀課文
師:大家對他們的朗讀有什么建議?
生:薩沙的語言應該幼稚些
師:在正確一點上,還有什么建議?
生:缺了一個字。
師:讀書可不簡單。現在來看看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生:寫了披雨衣、蓋雨衣的事。
師:太概括了。誰能說得更明白些?
生詳述。
師:不容易。還有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說得更進一步?
生說。
師:聽明白了吧?就是說了這么一件事。剛才我們讀題目答問題時知道,朗讀時輕重緩急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我們朗讀時,就是代作者,代人物說話。所以,一個同學課文讀得好不好,反映了我們有沒有體會作者和課文中人物的真實想法。你們想不想有這個本領?現在開始讀書,待會兒哪些人能成為作者,課本中人物的知音?
學生開始放聲讀書
師:誰愿意來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有沒有誰愿意代作者來介紹薔薇花?
兩生站起讀描寫薔薇花的段落。
師:你這樣介紹想讓大家感受什么?
生:我想介紹薔薇的香
生:我想介紹薔薇的美
師:你們聽了他們的介紹有什么想法?
生:我感到了薔薇的鮮艷色彩。
生:感受到了芳香撲鼻
生:我感受到了薔薇花的生機
師:這兩位是書的知音。大家聽你們一讀,就感受到薔薇花的美。讓我們一起來代作者介紹。
《我不是最弱小的》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寶應縣黃塍中心小學 古建軍
師:你家里有幾口人?家里誰最?誰最大?
生1:我家有4口人,我最小,爸爸最大。
生2:我家有5口人,弟弟最小,爸爸最大。
師:你覺得在家里是最大好,還是最小好?為什么?
生1:我覺得最小好,因為最小,家里人都會讓著自己。
生2:我認為最小好,因為最小時,別人會保護你。
生3:我認為最大好,因為最大時,在家里可以做主,可以管別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師:那么,你們自己想做最小的,還是做最大的呢?為什么?
生1:我想做最大,因為最大時,別人都不敢欺侮你。
生2:我想做最小,因為最小時,有人疼你,有人愛你,什么好的最會讓給你。
生3:我想做最小的,因為最小的時候,還有我們最難割舍的童年時光。
(評析:課前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融洽了課堂氣氛,“我—你”的對話關系使學生更加自主,更加主動。)
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薩沙這位小男孩是怎么想的?(板書課題: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齊讀:我不是最弱小的
師:誰把第一節(jié)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出你讀懂了什么?(生讀第一節(jié))
生1:我知道了在假日里,薩沙一家人去森林里游玩。
生2:我知道了薩沙在家里是最小的。
生3:我知道了那天天氣悶熱,可能是夏天要下雨了。
師:你真細心!
生4:我知道了正因為天氣悶熱,所以薩沙一家人才到森林里去呼吸新鮮空氣。
師:你的理解很深刻,和老師的想法一樣,薩沙一家來到森林里,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森林里會有哪些景物,給大家描述一下。
生1:森林里綠樹成蔭,鮮花遍地。
生2:森林里鳥語花香,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采蜜忙。
(評析: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不失時機地激活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點燃想象的火花。)
師:大家想象中的森林真美。我們看書上怎么寫的?一起來美美的讀一下。(生齊讀。)
師:你讀得很美,森林中的景物很多,這里為什么只寫薔薇花呢?
生1:因為這的原薔薇花最美最多。
生2:因為課文后面將要寫到薔薇花。
師:對,這是一種寫作方法,對文章后面將寫到的內容事先交代一下,叫埋下伏筆。(板書:伏筆)
師:在這美麗的大森林里,薩沙一家人在干什么?(生齊讀。)
師:突然雷聲大作,老師覺得這里突然并不突然,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1:因為課文開頭寫到天氣悶熱和可能要下雨,所以不突然。
生1:因為課文開頭寫天氣悶熱,所以預示著要下雨,還有從后面可以知道爸爸出來時還準備了雨衣,所以不突然。
師:對,開頭的悶熱運用的寫法叫什么?
生:埋下伏筆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這個突然并不突然,那么我們可把突然換個什么詞呢?
生1:把“突然”換成“這時”。
生2:把“突然”換成“頓時”。
(評析:閱讀教學中教師的點撥是至關重要的,點撥的時機、程度都是一門藝術,是學生知識生長的誘因,這里不僅讓學生懂得了伏筆的用法,更教給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
師:很好,現在,誰來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一下。
生:讀。這時雷聲大作,先是飄下幾滴雨點,接著大雨如注。
師:大雨如注,他們又在干什么?
生:爸爸把雨衣讓給媽媽,媽媽把雨衣讓給了薩沙。
(師板書:讓雨衣 爸爸→媽媽→薩沙)
師:你們知道媽媽爸爸為什么這樣做嗎?
生:因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爸爸把雨衣讓給媽媽,保護了弱小的媽媽,媽媽把雨衣讓給薩沙,保護了弱小的薩沙。
師:你真聰明,薩沙都沒你聰明。(板書: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你說的話,正是媽媽告訴薩沙的話。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小組討論,交流)
生1:我們遇事心里要想著他人,保護他人。
生2:我們要發(fā)揚人道主義精神,自覺保護弱小者。
師:薩沙聽了媽媽的話怎么想的?怎么說的?
生:薩沙想我才不是最弱小的,于是反問道“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師出示)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什么意思?怎么讀?
生: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讀得時候語氣要強烈些。(生讀)
師:媽媽怎么回答的?
生:“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么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師出示)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什么意思?
生:這也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么你就是最弱小的。
師:媽媽還是認為薩沙是最弱小的,薩沙怎么辦呢?(生默讀第7節(jié)并回答。師板書:掀起雨衣,蓋在薔薇上)
師:他為什么這樣做?
生:因為他這樣做就保護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向媽媽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師:他怎么對媽媽說的?
生:“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出示)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子?什么意思?
生:反問句,意思是,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師:如果是設問句,媽媽會怎么回答呢?
生1:媽媽會說:“是的,你現在不是最弱小的了!
生2:媽媽會說:“是的,我的孩子,現在你是一個強者了。”
師: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3至8自然段,薩沙的話、媽媽的話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
生:媽媽的話要用親切的語氣,薩沙的話用天真的語氣。(生分角色讀)
(評析: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朗讀指導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功”。)
師:聽了大家剛才的朗讀,老師感受很深,特別是這樣一句話“滂詫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崩蠋熜睦锿蝗幌氲搅耸裁?你們呢?
生1:我想到這里的薔薇花特別像現在生活在戰(zhàn)爭陰影中的伊拉克人民。
生2:我覺得這里的滂詫大雨就像美國從天下向伊拉克扔的炸彈一樣。
生3:我覺得現在的伊位克特別需要像薩沙一樣的人去幫助他們。
(評析:閱讀教學講究披文入境,使學生有所感悟。這里的感悟不得不讓我們佩服,有一定的深度,也卻是水道渠成的事。)
師:看來大家讀到這兒時感觸很多,老師也和大家一樣,讀書就應這樣聯系我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與作者產生共鳴。現在你學了課文還有什么疑問嗎?
(評析:質疑利于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yǎng)開放的視野。)
生1:課文開頭就交代了薩沙一家有四口人,姐姐托利亞為什么后來一點都
沒提到呢?
生2:為什么媽媽不把雨衣讓給托利亞呢?
師:誰能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
生1:我知道,因為薩沙的媽媽重男輕女,所以把雨衣讓給薩沙。
生2:我覺得是因為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薩沙最小,所以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如果給托利亞,托利亞也會讓給薩沙的。
師:我覺得,無論如何托利亞也該說兩句話,你們想想托利亞會說什么?
生:托利亞會說:“媽媽,你為什么不把雨衣讓給我呢?”
師:媽媽會怎么答?
生:因為你比薩沙大呀,你也應該保護比你弱小的人,對嗎?
師:你能這樣想老師感到很欣慰,大家還有什么問題?
(評析: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樣的閱讀、這樣的答案是學生真正與文本對話的結果。)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哪誰是最弱小的呢?
師:誰來替老師回答這個問題?
生:薔薇花是最弱小的。
師:薔薇花就是最弱小的了嗎?有沒有比它還弱小的呢?
生:不是還有比薔薇花更弱小的,比如:螞蟻。
師:有沒有比螞蟻還弱的小?有沒有最弱小的?
生:還有比螞蟻更弱小的,世界沒有最弱小的。
師:對,其實世界上沒有最弱小的,也沒有最強大的,就拿我們人類來說,面對巨獸時我們是弱小的,可是面對蟲 時我們又是強大的,這就是辯證的看問題,正確認清自己,才能更好的處理和解決問題。
(評析:向學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客觀的看問題的方法,這是閱讀教學的延伸,文本向生活遷移,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師:讀了課文,你對什么是弱小者,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說一說以后你會如何幫助弱小者?
生1:我會盡我的能力,幫助比我弱小的人。
生2:我會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幫助比我弱小的人。
生3:我會在別人最需要我的時候幫助別人。
師:一個弱小者,當它面對明明不可戰(zhàn)勝的強者的時候,卻還是毅然的走向前去!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這樣做呢?請大家回去讀一讀偉大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名作《麻雀》吧!你會對如何幫助弱小者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評析:文本學習的結束不是學生學習的終止,教師要進一步拓展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
總評:課堂成了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成了閱讀的主人,教師成了學生閱讀的朋友;教師的點撥誘導促進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生成,激活了學生生活和閱讀的積累,對文本的拓展,開掘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