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圖,對話,建構故事的人物、情節(jié)。
1.教師板書課題“勝似親人”之后,簡單導入:這節(jié)課,老師跟同學們一起看一幅畫,這幅畫有個“題目”,叫——勝似親人,再讀——勝似親人。請同學們翻開書到117頁,認真看一看這幅圖。
2.學生看圖2分鐘,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圖畫上有兩個人,右邊是一位——
生:老奶奶。
師:左邊是一個——
生:小姑娘。
師:小姑娘的名字叫阿鳳,你來跟她招呼一聲。
生:阿鳳。
師:阿鳳在前面那個老遠的山坡上呢,這樣招呼聽不見,喊一聲,再來!
生:阿——鳳——
師:小阿鳳還是沒聽見了,大家一起來喊一喊。
生:阿——鳳——
師:哎——小阿鳳的聲音甜不甜?
生[笑]:甜——
[這一段看圖之后的對話,主要目的是為給圖畫中的人物定一個可供言說的稱呼。]
師:好了好了,你們再看,這老奶奶穿的比較特別,好像不是漢族人。
生:是傣族的。
生:是白族的。
師:你們都沒說對,老奶奶是苗族的,一個苗族老奶奶。阿鳳呢?
生:好像是漢族的。
師:我看也像。漢族的小姑娘,苗族的老奶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 一 家。
師:你們再看,圖上的老奶奶和小阿鳳都在笑。老奶奶笑得很慈祥,小阿鳳卻笑得——
生:有點害羞。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阿鳳的臉紅紅的。
師:對,小姑娘害羞的時候,臉就會紅。再看圖畫,老奶奶笑瞇瞇地抱著小阿鳳,好親密,她們是親人吧?
生:是。
師:曉峰說是,到底是不是呢?仔細想想。
生:不是親人。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勝似親人”的“似”知道的,“似”是像的意思,她們很像親人。
師:但又不是親人。感情上,又比親人——
生:還親。
師:所以這幅畫的題目就叫——
生:勝似親人。
[這一段看圖之后的對話,一是為“破題”,二是為建構故事情節(jié)作準備。]
師:小阿鳳為老奶奶做了什么,老奶奶覺得她勝似親人呢?
生:幫老奶奶做飯。
師:有這種可能。你再仔細看看這幅圖,小阿鳳的手——她正在用圍裙擦手呢?她剛剛為老奶奶做完什么事?
生:洗衣服。
師:再看圖,還有什么可以說明小阿鳳剛剛為老奶奶洗完衣服?
生:后面有一個大盆子。
生:盆子里有衣服,還有一根棍子。
師:那不叫棍子,叫搗衣杵,用來捶打衣服的。怎么輪到小阿鳳給老奶奶洗衣服呢,老奶奶她自己沒有兒女嗎?
生:她女兒出嫁了。
師:這么肯定嗎?
生:我是猜的。
師:那就用上“可能”。
生:她女兒可能出嫁了。
師:那兒子呢?
生:可能到外面掙錢去了。
師:是哦,現(xiàn)在農村里有很多年輕人都離開家到城市里打工。那老伴呢?
生:可能去世了。
師:有道理,有道理?磥砝夏棠毯芄聠,孤孤單單的。我們可以想一想:老奶奶出去做事的時候,幾個人哪?
生:一個人。
師:平常,老奶奶在家里進進出出的時候,幾個人?
生:一個人。
師:老奶奶要下田做點事情,又是幾個人?
生:一個人。
師:孤孤單單的老奶奶,真叫人同情。老奶奶,還能下田做點事兒啊,還能動,怎么現(xiàn)在卻讓小阿鳳給她洗衣服呢?
生語塞。
師:想想看!
生:是小阿鳳自己原意的。
生:是小阿鳳趁著老奶奶不在家的時候來洗的?
生:她怎么進去的?又沒有鑰匙。
師:問得好,你怎么解釋?
生語塞。
[這一段看圖之后的對話,著力于建構可供言說的故事情節(jié)。]
師:苗族的民風是很淳樸的,家家戶戶,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信得過。人出去了,不鎖門,是常有的事。大家互相信任,相處得很和諧。剛才咱們說了很多話,這圖畫中藏著的小故事,咱們基本上清楚了。誰能用幾句話,把這個小故事說一遍呢?村里有一個老奶奶……說吧。
生:村里有一個老奶奶……
師:說得好,剛才聽得很認真。如果聽得不認真,就不能說得這么清楚。同學們,如果就用這么幾句話把圖畫中的小故事寫出來,你喜不喜歡讀呢?
生:不喜歡。
師:為什么?
生:太簡單了,不詳細。
師:對,咱們不僅要知道圖畫中藏著一個什么小故事,還應該把這個小故事寫得具體些,寫得生動些。老師給你們開個頭,還送你們幾句話,你們靜靜地想,靜靜地寫,想辦法把故事寫具體些,寫生動些。
[這一段對話,目的將上一輪對話中生成的零散信息組合起來,使學生對于寫個什么故事,有個整體的把握。同時,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到“寫具體”上面來。]
(二)學生圍繞中心句構段,創(chuàng)編故事。教師巡堂,看學生寫作的情況,給予個別指導。
勝似親人
碧柳紅花,流云彩霞。青山綠水之畔,一灣苗嶺人家。
村里有個老奶奶,她孤孤單單一個人……
小阿鳳看著老奶奶進進出出總是一個人,心想……
一天下午,老奶奶出去了,小阿鳳……
正在這個時候,老奶奶回來了……
[之所以要給一些句子領起每一段,是因為中年級的習作訓練重點在于構段——就是要學會圍繞一句話寫具體。謀篇,是中年級學生在習作上最大的障礙,教師必須為學生掃除這一障礙,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構段上,產出語言。]
(三)挑選一篇寫的比較好的習作,讀給全班學生聽:
1.評出優(yōu)點,在構段(圍繞一句寫具體)上給學生以引領。
2.指出一處遣詞造句上的不足,共同修改,引發(fā)學生注意:一字一詞,皆有表現(xiàn)力,要注意推敲推敲。
3.最后,再送一段結尾給學生,教給學生:(1)結尾處,點一點題為好;(2)結尾時,照應一下開頭為好;(3)結尾最好能有點余味,結尾就整個兒結束不大好。
[教師送開頭,送結尾,其實也是在教開頭,教結尾。小學生習作,教師一定要教。教得多了,學生掌握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也會多起來。]
(四)修改,謄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