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先秦文獻沒有說到屈原,這篇傳記第一次記下有關(guān)屈原的資料。屈原是戰(zhàn)國時代的人,賈誼是西漢初期的人,司馬遷為什么要把這兩個人編在一起呢?明代陳仁錫《史記考》說:“屈賈俱被謗,俱工辭賦,其事跡相似,故二人同傳。”近代李景星《四史評議》進一步說:“通篇多用虛筆,以抑郁難遏之氣,寫懷才不遇之感,豈獨屈、賈二人合傳,直作屈、賈、司馬三人合傳讀可也。”這兩家的說法是很好的。這篇傳記最主要的思想就是為才人的身世遭遇鳴不平,抒發(fā)一種忠心耿耿,才干卓犖,而結(jié)果受打擊、受壓抑,報國無門,以至窮愁潦倒,抑郁而死的終天憤慨。屈原有才干,有遠見,對楚國忠心耿耿,卻一被楚懷王疏斥,再被頃襄王流放,直到懷石沉汨羅而死。賈誼是漢初最有才氣、最有作為的政治家之一,但終未被重用,才能無從施展,終生郁郁不得志。司馬遷也是品格高尚,才華橫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千古忠賢,途竟一轍。司馬遷《報任安書》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彼凇肚Z生列傳》中指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自況《史記》之成,基于垢辱。他在最后的“太史公曰”中又說:“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彼鵁釡I為屈原立傳,抒情寄憤以澆胸中塊壘。因此,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一篇夾敘夾議的人物評傳,這是不同于《陳涉世家》《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