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你看,古人生活里最主要的喧鬧也是“車馬喧”,只好以精神法聊以自慰了。而今天除了“車馬喧”,還有建筑工地的打夯聲、水泥攪拌聲,公園里大媽跳舞嘭嚓嚓的音樂聲、高亢嘹亮的歌聲,人聲、市聲,等等,各種聲音共同構成了鼎沸的水分子,咕嘟咕嘟冒泡。即使躲在清靜的房間里,杜門閉窗,如果屏息諦聽,仍然有關抑不住的各種雜音侵擾耳朵。
④其實,喧鬧與幽靜都是―種真實的存在狀態(tài),可人們似乎更喜歡幽靜,而不喜歡喧鬧。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不同心境,產生不同影響。喧鬧仿佛一場夏天的急雨,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然而經常只是濕濕地皮,浮于表面,難以從根本上潤澤大地,深潛其里。而幽靜卻如同春夜的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真正“喂飽”大地的雨大抵都是不聲不響的。人的耳朵管聽,眼晴管看,喧鬧的狀態(tài)會擾亂人的視聽,在幽靜之中所見所聞才會清楚明白。所以,諸葛孔明說“非寧靜無以致遠”,翁同穌也說“每臨大事有靜氣”。
⑤深秋時節(jié),我同妻子到一位朋友山里別墅去玩,對喧鬧與幽靜有了更深切的別樣的體味。朋友花了50萬買了大約2000畝的山地,筑房建屋,植樹種菜,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大王”。坐在二層的大露臺上,極目遠眺,遠山如黛,山嵐輕籠,山坡綠樹茂密蔥蘢,有微風習習拂面,頓感騁懷愜意,有如神仙。臨近中午時分,我獨自一人沿著蜿蜒的山路往深處走去,耳邊只有潺湲的山泉流水聲,樹上或悠長或短促的蟬鳴鳥叫聲,越發(fā)增添了幽靜之感。入夜躺在床上,所有的聲音都睡去了,安靜得似乎只有呼吸的聲音。這種幽靜又和城郊截然不同,是完全的徹底的幽靜,靜得有些讓人發(fā)慌。卻原來,有聲音的幽靜才是活的幽靜,可責的幽靜,沒有聲音的幽靜豈不是死寂?如此住了兩宿,“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我的“舊林”“故淵”是鼎沸如煮的城里。我忽然覺得那建筑工地的打夯聲、水泥攪拌聲,公園里大媽跳舞嘭嚓嚓的音樂聲、高亢嘹亮的歌聲,人聲、市聲,等等,才是熱氣騰騰的人間生活。人是社會人,如果離群索居,自我隔絕,短期尚可修心養(yǎng)性,久之則會蛻變?yōu)樽匀蝗,這種幽靜恐怕只能育出不諳世事的傻瓜。
⑥正如錢鐘書的“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對待喧鬧與幽靜的態(tài)度亦如此。無論是在城里城外,還是在心里心外,都真實地存在著喧鬧和幽靜兩種環(huán)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無須逃避,接受就好。一味喧鬧,或者一味幽靜,這世界恐怕就顯得索然無趣;一味在意喧鬧,或者一味喜歡幽靜,我們的心境也會為外界所役。喧鬧和幽靜,雖是外部的客觀存在,卻也是內部的主觀臆造。如同陶淵明所說“心遠地自偏”,身居鬧市也能在內心筑起一道幽靜的風景;同樣,身處偏遠也可能內心喧鬧不止。坦然面對外部環(huán)境,在兩者間根據心靈的需要自如轉換,居于一種更安然自在的狀態(tài),方是智者。
(文/劉江濱,根據命題需要有刪改。)
14.第①段中,作者說自己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實則凝神排毒”。請根據①~③段內容說說這里的“排毒”指的是什么。(4分)
15.從第④段的比喻描述中,可以看出喧鬧、幽靜能給人帶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概括。(4分)
16.處于深山別墅中,作者對“幽靜”“喧鬧”有怎樣的新認知?請根據第⑤段內容分別作簡要概括。(6分)
17.第⑥段中,作者主張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喧鬧和幽靜”?為什么?(6分)
六、(8分)
根據要求完成18、19題。
【材料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落實“五育”并舉的指導方針。《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
【材料2】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fā)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強調:學校可以根據區(qū)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體驗與平常不同的生活。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學校準備開展以“走進田間”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18.為了更好地落實“五育”并舉的要求,需要你就本次綜合性學習“走進田間”設計一些具體的活動內容。請你從“五育”(德、智、體、美、勞)的不同方面設計出三項具體的活動內容。(3分)
19.在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動員會上,需要你談談中學生“走進田間”的意義。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下面。(100~120字)(5分)
七、(5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中國革命生死存亡關頭,毛澤東沒有照搬俄國革命的成功經驗,而是立足中國國情,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之際,鄧小平沒有固守舊的經濟體制,而是依據中國實情,確定了“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道路,引領中國經濟走向繁榮。
無論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年代,都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大到民族復興,小到個人發(fā)展,仍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敘述生活經歷,或論述其中道理,寫一篇文章。
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現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請以化名代替。
2021年武漢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語文學科參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word試卷內容及格式,為方便你學習參考,我們還為你準備了二次校對過的word文檔及答案,如有需要請點此下載。
18.能圍繞“走進田間”的主題擬定具體活動內容,體現“五育”的不同方面即可。
19.圍繞“五有”的不同方面表達“走進田間”的意義觀點明確事理清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