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恩施初中畢業(yè)生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語文試卷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華語網(wǎng)說明: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此處網(wǎng)頁文檔內(nèi)容格式不完整,僅供預(yù)覽。
一、積累與運用(滿分30分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并根據(jù)拼音在橫線上填寫漢字。(2分)
(1)滂沱( ) (2)魯莽( )
( 3)夢(mèi)____ 以求 (4)(qiè)____ 意
2.在下面的括號里改正錯別字。(2分)
(1)相題并論( ) (2)滔光養(yǎng)晦( )
(3)振耳欲聾( ) (4)按步就班( )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將中國美食與傳統(tǒng)文化融為一體,令觀眾回味無窮。
B. 近來,菲律賓對中國南海黃巖島主權(quán)的挑釁行為讓中國人民義憤填膺。
C. 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竟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存在,對此,我們要警惕
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死灰復(fù)燃。
D. 受利益驅(qū)動,地溝油上餐桌、舊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筍般地
冒了出來。
4.下面語段橫線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2分)
不要急著讓生活__ 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__ 你向空谷喊話,__ 要等一會兒,才會聽見綿長的回音。也就是說,生活總會給你答案,__ 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
A. 賦予 如果 就 也 B. 賦予 即便 也 但
C. 給 予 即便 也 但 D. 給予 如果 就 也
5.下面語段中畫線的兩個句子都有語病,請把修改后的句子寫在橫線上。(2分)
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打開了歐洲作家對該獎的壟
斷局面。①評委們的理由是莫言的作品融合了民間傳說、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同時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和口頭文學(xué)中尋找到了一個結(jié)合點。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了這則消息。報道還說,②在過去10年里,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愛的三位作家。
①句修改為:___________ _________
…………
(7)_________ ,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飛來山上千尋塔,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飛來峰》)
(9)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桃花源記》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1)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林俊德,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fā)展傾盡心血,在癌癥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可以用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詩句概括為“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二、 文言詩文閱讀(滿分20分)
(一)閱讀【甲】【乙】兩個語段,回答10—14題。(16分)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
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
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論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②,幽于縲紲③。乃喟然而嘆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
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來至于麟⑥止自黃帝始。
(節(jié)選自《太史公自序》)
【注釋】①次: 編次,整理。②李陵之禍: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認為他是難得的將才,
在漢武帝面前為其辯解,因此被下獄問罪,處以宮刑。③縲紲(léi xiè):原是捆綁犯人的繩索,這里引申為監(jiān)獄。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湯陰縣北。⑤陶唐:即唐堯,五帝之一。⑥麟:獵獲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漢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0.結(jié)合文意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過:
(3)乃喟然而嘆曰: (4)故述往事: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1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來 至 于 麟 止 自 黃 帝 始。
13.(1)【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2分)
(2)對【乙】文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本文記敘了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記》創(chuàng)作的過程。
B.司馬遷借圣人賢士發(fā)憤著述的事來表明自己身處逆境自強的人生態(tài)度。
C.司馬遷作《史記》是為了表達為李陵辯護一事的懊悔和對漢武帝的怨恨。
D.列舉圣人賢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發(fā)了司馬遷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氣。
14.【乙】文中作者列舉眾多歷史人物的事例,能證明【甲】文中哪一觀點?(2分)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15—16題。(4分)
蟬
(唐)虞世南①
垂緌②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③秋風(fēng)。
【注釋】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詩人 、書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稱贊其人格。②緌(ruí):古
人結(jié)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③藉(jiè):憑借。
15.讀這首詠物詩,你的眼前呈現(xiàn)出怎樣一幅畫面?請描繪出來。(2分)
16.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刻畫蟬,請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華語網(wǎng)說明:完整doc試卷請點此下載。此處網(wǎng)頁文檔內(nèi)容格式不完整,僅供預(yù)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