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日照中考考試語文試題
(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
題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總分 |
得分 |
第Ⅰ卷
一、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1. 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前仆(fù)后繼 稽(qǐ)首 闊綽(chuò) 虐(nüè)待
B.長吁(xū)短嘆 狡黠(xiá) 急遽(jù) 酬和(hè)
C.鍥(qiè)而不舍 脊梁(jǐ) 挑剔(tī) 搽(chá)
D.銳不可當(dāng)(dāng) 文縐縐(zhōu) 藩籬(fān) 味同嚼(jiáo)蠟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2分)
A. 蒂造 木訥 影影綽綽 春捂秋凍
B. 諳熟 綺麗 長迂短嘆 否極泰來
C. 磨礪 惆悵 老驥伏櫪 鞠躬盡萃
D. 秀頎 偌大 云銷雨霽 翩躚起舞
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2分)
A. 他講課很少帶講稿,即使帶了也決不打,開兩個學(xué)時一百分鐘,滔滔不絕如江河直瀉,夸夸其談如行云流水。
B.今年三月,黨中央作出了在全國農(nóng)村免除義務(wù)教育階段學(xué)雜費的決定,廣大人民群眾無不歡欣鼓舞。
C.湖南衛(wèi)視舉辦了“快樂女聲”歌手大賽,選手們的表現(xiàn)成為許多觀眾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
D.人類所生存的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4.下列句子中,標(biāo)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句是( )(2分)
A.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dāng)然是低能兒,分?jǐn)?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B.因為要開同級會,干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shù)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
C.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xué);大而言之,是為學(xué)術(shù),就是希望新的醫(yī)學(xué)傳到中國去。
D.“我的講義能抄下來嗎?”他問。
5.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雙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發(fā)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刪去)
B.到了退休年齡的他,身體和精力還很健壯。(將“健壯”改為“充沛”)
C.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籃球,所以姚明對我一點兒也不陌生。(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換)
D.通過開展“每月少開一天車”的活動,可以使北京的空氣更加清新。(刪去“通過”)
6.下列對文學(xué)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散文集,我們所學(xué)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兩篇。
B.《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該作品通過講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等地的經(jīng)歷,抨擊了英國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
C.《駱駝祥子》的主人公,老實、健壯、堅忍,同時他又自尊好強(qiáng)、吃苦耐勞,盡管他有著“三起三落”的悲慘遭遇,但他始終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奮斗經(jīng)歷和人生結(jié)局詮釋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
D.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名人傳》,敘述了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大師米開朗琪羅和著名作家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qiáng)奮斗的精神,同時也揭示了“苦難造就英才”的道理。
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節(jié)選文字,完成7~10題。
①“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②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③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④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下面關(guān)于選文中加點的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中國人”指廣大人民。
B. “筋骨和脊梁”指人的意志、精神、品質(zhì)等內(nèi)在的東西
C. “狀元宰相”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 “地底下”指廣大“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長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8.下面關(guān)于選文語句修辭方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句話用排比的修辭列舉了我國古代四種稱得上是“中國的脊梁”的人。
B.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高度評價了在我國歷史上起過進(jìn)步作用的人的。
C.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這句話用反問的修辭強(qiáng)調(diào)了我國現(xiàn)在也有有自信力的中國人。
D.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 這句話用借喻的修辭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虛偽嘴臉。
9.下面關(guān)于選文語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边@句話指出“自欺”是反動派的老貨色,從古就有,于今更甚!盎\罩了一切”說明“自欺”在當(dāng)時國民黨上層社會泛濫的嚴(yán)重性。
B. “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句話表明前面列舉的四種人在“正史”中根本沒有他們的記錄,我們只能通過搜尋“野史”了解他們的光輝業(yè)績。
C. “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边@句話一方面寫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另一方面間接謳歌了“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zhàn)的精神。
D. “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這句 話直斥對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同時表達(dá)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10. 下面關(guān)于選文論證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選文第①段承上啟下,在批駁對方論證的基礎(chǔ)上從正面提出了 “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觀點。
B. 選文第②段采用事實論證的方法,證明了上文提出的“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觀點。
C. 選文第③段采用道理論證的方法,證明了上文提出的“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的觀點。
D. 選文第④段總結(jié)全文,照應(yīng)題目,指出應(yīng)如何評價中國人。
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完成11~15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恚胍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1.下面加點的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孰: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吾孰與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齊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視“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
12.下面加點的詞義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齊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聞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見威王(拜見) ②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沒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全面的) ④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進(jìn)諫) ⑤能謗譏于市朝(毀謗譏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見威王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齊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 ⑤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5.對這兩段文字所表述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這兩段文字表現(xiàn)出鄒忌是個頭腦敏銳、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實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這兩段文字也表現(xiàn)出齊王是個能夠接受臣下意見,關(guān)心民眾疾苦的統(tǒng)治者。
C、作者要表達(dá)的主張是:要“戰(zhàn)勝于朝廷”。
D、作者還表達(dá)了“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