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免费国产永久在线播放,五月天天堂久久,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strike id="4caqy"><input id="4caqy"></input></strike>
    <ul id="4caqy"><dd id="4caqy"></dd></ul>
    <center id="4caqy"></center>
  • <menu id="4caqy"><noscript id="4caqy"></noscript></menu>
  •  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 正文

    儀禮注疏卷二十四 聘禮第八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卷二十四 聘禮第八

      賓入竟而死,遂也。主人為之具,而殯。具,謂始死至殯所當用。

    [疏]“賓入”至“而殯”。
      ○注“具謂”至“當用”。
      ○釋曰:自此盡“卒殯乃歸”,論賓介死之事。云“賓入境而死,遂也”者,若未入境即反來。云“主人為之具而殯”者,謂從始死至殯所當用者,主人皆供之。鄭云“具,謂始死至殯所當用”,直云至殯所當用,明不殯於館,取其至殯節(jié),主人供喪具,以其大斂訖即殯,故連言殯。故下文“歸介復命”之時,柩止門外,明斂於棺而已。

    介攝其命。為致聘享之禮也。初時,上介接聞命。

    [疏]“介攝其命”。
      ○注“為致”至“聞命”。
      ○釋曰:云“初時,上介接聞命”者,鄭解介得代賓致命之意,以其命出於君。初,賓受命於君之時,賓介同北面,上介接聞君命矣,以是今賓死,得攝其命。

    君吊,介為主人。雖有臣子親因,猶不為主人,以介與賓并命於君,尊也。

    [疏]“君吊介為主人”。
      ○注“雖有”至“尊也”。
      ○釋曰:古者賓聘,家臣適子皆從行,是以延陵季子聘於齊,其子死葬於嬴搏之閒。故鄭云“雖有臣子親因,猶不為主人”,以其介尊故也。

    主人歸禮幣,必以用。當中奠贈諸喪具之用,不必如賓禮。

    [疏]“主人”至“以用”。
      ○注“當中”至“賓禮”。
      ○釋曰:賓既死,主人所歸禮與幣,必以當喪者之用。云“當中奠贈”者,解經(jīng)中小斂、大斂之用。云“當中奠贈,諸喪具之用”者,具謂襲與小斂、大斂,解經(jīng)“幣”,云“不必如賓禮”者,不必如致飧饔之禮,束紡、皮帛之類,不堪喪者之用故也。

    介受賓禮,無辭也。介受主國賓己之禮,無所辭也。以其當陳之以反命也。有賓喪,嫌其辭之。

    [疏]“介受賓禮無辭也”。
      ○注“介受”至“辭之”。
      ○釋曰:云“介受主國賓己之禮”者,謂公幣、私幣之屬,故鄭云“當陳之以反命也”。言“無辭”者,雖無三辭,以其殯受饔餼之時禮辭,受食三辭,明介亦有禮辭。云“無所辭也”者,以有賓喪,嫌介有三辭,故云介受賓禮無辭也。

    不饗食。

    [疏]“不饗食”。
      ○釋曰:案上遭君喪,受饔餼不受饗食。鄭云“受正不受加”,此云“不饗食”,介不就君受饗食,明受饔餼正禮也。

    歸,介復命,柩止于門外。門外,大門外也。必以柩造朝,達其忠心。

    [疏]“歸介”至“門外”。
      ○注“門外”至“忠心”。
      ○釋曰:知“門外,是大門外”者,國君有三門:皋、應、路;又有三朝:內(nèi)朝在路寢庭,正朝在路門外,應門外無朝,外朝當在皋門外。經(jīng)直云“止於門外”,無入門之言,明知止於大門外,外朝之上。是以上賓拜賜,皆云“於門外”,亦在外朝矣。故鄭云“必以柩造朝,達其忠心”也。

    介卒復命,出,奉柩送之。君吊,卒殯。卒殯,成節(jié)乃去。

    [疏]“介卒”至“卒殯”。
      ○注“卒殯成節(jié)乃去”。
      ○釋曰:當介復命之時,賓之尸柩在外朝,上介卒復命,謂復命訖,出君大門,奉賓之柩,送至賓之家。尸柩入殯於兩楹之閒,君往就吊!白錃洝闭,謂殯訖,殯是喪之大節(jié)。故云“卒殯,成節(jié)乃”去,謂君與大夫盡去。

    若大夫介卒,亦如之。不言上介者,小聘,上介,士也。

    [疏]“若大”至“如之”。
      ○注“不言”至“士也”。
      ○釋曰:云“不言上介者,小聘,上介,士也”者,案經(jīng)大夫介卒,據(jù)大聘上介是大夫而言。今鄭以經(jīng)不言上介,則大夫介卒,中兼有聘使大夫,其卒亦如之。故鄭云不言上介小聘上介士也,欲兼見小聘之法也。若小聘,上介、末介皆士,則入下文“士介死”中,以其下文更不見小聘賓介死法,故此兼言之也。

    士介死,為之棺斂之,不具佗衣物也,自以時服也。

    [疏]注“不具”至“服也”。
      ○釋曰:以其士介卑,其禮降於賓與上介,非直具棺,他衣物亦具之。此士介直具棺,不具他物也。其士介從者,自用時服斂之。

    君不吊焉。主國君使人吊,不親往。

    [疏]“君不吊焉”。
      ○注“主國”至“親往”。
      ○釋曰:云“主國君使人吊,不親往”者,對上經(jīng)賓死,“君吊,介為主人”。此士,云“不吊”者,明不親吊,使人吊之可知也。

    若賓死,未將命,則既斂于棺,造于朝,介將命。未將命,謂俟閒之后也。以柩造朝,以已至朝,志在達君命。

    [疏]“若賓”至“將命”。
      ○注“未將”至“君命”。
      ○釋曰:前云“賓入境而死”,謂在路死,未至國。此經(jīng)更說賓至朝俟閒之后,使大夫致館,未行聘享,而賓在館死之事,故鄭云“俟閒之后”。是以鄭云“以柩造朝”,以其既至朝,志在達君命,則知上國外死,不以柩造朝可知。

    若介死,歸復命,唯上介造于朝。若介死,雖士介,賓既復命,往,卒殯乃歸。往,謂送柩。

    小聘曰問。不享,有獻,不及夫人。主人不筵幾,不禮。面不升,不郊勞。記貶於聘,所以為小也。獻,私獻也。面猶覿也。

    [疏]“小聘”至“郊勞”。
      ○注“記貶”至“覿也”。
      ○釋曰:自此盡“三介”,論侯伯行小聘之事。云“不享”者,謂不以束帛加璧,獻國所有。云“不禮”者,聘訖,不以齊酒禮賓!懊娌簧闭,謂私覿庭中受之,不升堂,此對大聘升堂受。若然,不言私覿而言面者,對大聘言覿,故辟之而言面也。

    其禮,如為介,三介。如為介,如為大聘上介。

    [疏]“其禮”至“三介”。
      ○注“如為”至“上介”。
      ○釋曰:云“其禮如為介”者,謂特問使大夫得主國之禮多少,如大聘卿。此大夫為上介之時,即上文介之禮,飧饔餼及食燕之等。三介者,大夫降於卿二等故也。舉此侯伯之小聘,則公之臣,子男之臣,小聘禮數(shù),其義可知也。

    記。久無事,則聘焉。事,謂盟會之屬。

    [疏]“記久”至“聘焉”。
      ○注“事謂盟會之屬”。
      ○釋曰:此云“久無事,則聘焉”者,則《周禮》殷聘也。是以《周禮·大行人》云:“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弊⒃疲骸靶∑冈粏枴R,中也。久無事,又於殷朝者,及而相聘也!痹啤笆,謂盟會之屬”者,案《春秋》有事而會,不協(xié)而盟。是以《春秋》有會而不盟,盟必因會,若有盟會相見,故云久無事則聘焉。

    若有故,則卒聘。束帛加書將命,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故,謂災患及時事相告請也。將猶致也。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策,簡也。方,板也。

    [疏]“若有”至“於方”。
      ○注“故謂”至“板也”。
      ○釋曰:云“故,謂災患及時相告請”者,此即上經(jīng)云“若有言”一也。言災患,上注引《春秋》臧孫辰告糴于齊、公子遂如楚乞師。此云“及時事”者,即上注引《春秋》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是也。云“名,書文,今謂之字”者,鄭注《論語》亦云:“古者曰名,今世曰字。”許氏《說文》亦然。言此者,欲見經(jīng)云“名”,名者即今之文字也。云“策,簡方。板也”者,簡謂據(jù)一片而言,策是編連之稱,是以《左傳》云南史氏“執(zhí)簡以往”,是簡者未編之稱。此經(jīng)云“百名以上書之於策”,是其眾簡相連之名。鄭作《論語序》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經(jīng)》謙,半之,《論語》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謙焉!笔瞧洳咧L短。鄭注《尚書》:“三十字,一簡之文!狈ⅰ蹲笫稀吩疲骸肮盼淖瓡缓啺朔肿!笔且缓喨葑侄嗌僬。云“方,板”者,以其百名以下書之於方,若今之祝板,不假連編之策。一板書盡,故言方板也。

    主人使人與客讀諸門外。受其意,既聘享,賓出而讀之。讀之不於內(nèi)者,人稠處嚴,不得審悉。主人,主國君也。人,內(nèi)史也。書必璽之。

    [疏]“主人”至“門外”。
      ○注“受其”至“璽之”。
      ○釋曰:云“既聘享,賓出而讀之”者,上經(jīng)云:“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蔽某衅赶碇螅手俗x諸門外,故云既聘享也。鄭知人是內(nèi)史者,案《內(nèi)史職》云:“凡四方之事書,內(nèi)史讀之!贝嗽啤笆谷伺c客讀諸門外”者,亦是四方事書,故知人是內(nèi)史也。知書必璽之者,案襄二十九年《左傳》云:公如楚,“還,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故知此書亦璽之也。

    客將歸,使大夫以其束帛反命于館。為書報也。

    [疏]“客將”至“于館”。
      ○注“為書報”也。
      ○釋曰:此為書報上有故之事,彼以束帛加書將命,此亦以束帛加書反命于館。

    明日君館之。既報,館之,書問尚疾也。

    [疏]“明日君館之”。
      ○注“既報”至“疾也”。
      ○釋曰:為昨日為書報之,今日君始就館送客者,書問之道尚疾故也。必須尚疾者,以其所報告請,多是密事,是以鄭云“既報,館之,書問尚疾也”。

    既受行,出,遂見宰,問幾月之資。資,行用也。古者君臣謀密草創(chuàng),未知所之遠近,問行用,當知多少而已。古文資作赍。

    [疏]“既受”至“之資”。
      ○注“資行”至“作赍”。
      ○釋曰:使者受命於君,但知出聘,不知遠近,故云“古者君臣謀密草創(chuàng),未知所之遠近”,故問宰行糧多少,即知遠近也,故知須問之。

    使者既受行日,朝同位。謂前夕幣之閒,同位者,使者北面,介立于左少退,別其處臣也。

    [疏]“使者”至“同位”。
      ○注“謂前”至“臣也”。
      ○釋曰:云“既受行日”者,謂已受命日,夕幣之前,使者及介朝君之時,皆同位,北面,東上;在朝處,臣東方,西面,北上,故鄭云“同位者,使者北面,介立于左,少退,以別處臣也!

    出祖,釋軷,祭酒脯,乃飲酒于其側。祖,始也。既受聘享之禮,行出國門,止陳車騎,釋酒脯之奠於軷,為行始也!对妭鳌吩唬狠R,道祭也。謂祭道路之神。《春秋傳》曰:軷涉山川。然則軷,山行之名也。道路以險阻為難,是以委土為山,或伏牲其上,使者為軷,祭酒脯祈告也。卿大夫處者,於是餞之,飲酒於其側。禮畢,乘車轢之而遂行,舍於近郊矣。其牲,犬羊可也。古文軷作祓。

    [疏]“出祖”至“其側”。
      ○注“祖始”至“作祓”。
      ○釋曰:云“既受聘享之禮,行出國門,止陳車騎,釋酒脯之奠於軷”者,凡道路之神有二:在國內(nèi)釋幣於行者,謂平適道路之神;出國門釋奠於軷者,謂山行道路之神;是以委土為山象,國中不得軷名,國外即得軷稱。引《詩傳》曰者,證軷祭道路之神也。引《春秋傳》曰者,案襄二十八年《左氏傳》子大叔云:“軷涉山川,蒙犯霜露!币,證軷是山行之名,涉者水行之稱。故《鄘》詩云:“大夫軷涉,我心則憂!薄睹珎鳌吩疲骸安菪性惠R,水行曰涉!痹啤笆且晕翞樯健闭,案《月令》冬祀行,鄭注:“行廟門外之西,為軷壤,厚二寸,廣五尺,輪四尺。祀行之禮,北面設主於軷上。國外祀山行之神為軷壤,大小與之同!编嵶ⅰ断墓佟ご篑S》云:“封土為山象,以菩芻棘柏為神主,既祭之,以車轢之而去,喻無險難也。”云“或伏牲其上”者,案《周禮·犬人》云:“掌犬牲,凡祭祀供犬牲,用牷物,伏瘞亦如之。”鄭注云:“伏,謂伏犬,以王車轢之!惫手蟹渖稀T啤笆拐邽檩R祭酒脯祈告也”者,案《周禮·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馭,馭下祝,登,受轡!北颂熳佣Y,使馭祭。此大夫禮,故使者自祭,犯軷而去。云“卿大夫處者,於是餞之”者,案《詩》云“飲餞于禰”,是處者送行人而飲酒,名曰餞也。云“遂行,舍于郊”者,即上經(jīng)云舍于近郊是也。云“其有牲,犬羊可”者,《犬人職》云:“伏、瘞亦如之。”是用犬也!对姟吩啤叭◆埔暂R”,是用羊也。是犬羊各用其一,未必并用之。言可者,人君有牲,大夫無牲,直用酒脯。若然,此見出行時祭軷,案《韓奕》詩云:“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是韓侯入覲天子,出京城為祖道。又《左氏傳》:“鄭忽逆婦媯于陳,先配而后祖,陳钅咸子曰: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薄多嵵尽芬宰鏋榧赖郎,是亦將還而后祖道,此聘使還亦宜有祖,但文不具。

    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繅三采六等,朱白倉。圭,所執(zhí)以為瑞節(jié)也。剡上,象天圜地方也。雜采曰繅,以韋衣木板,飾以三色。再就,所以薦玉,重慎也。九寸,上公之圭也。古文繅或作藻,今文作璪。

    [疏]“所以”至“白倉”。
      ○注“圭所”至“作璪”。
      ○釋曰:云“圭,所執(zhí)以為瑞節(jié)”者,案《周禮·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庇衷疲骸巴鯃(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穀璧,男執(zhí)蒲璧!笔且云涔鐬槿。又案《周禮·掌節(jié)》有玉節(jié)之節(jié),即是節(jié)與瑞別矣。今此云瑞節(jié),但連言節(jié)者,案節(jié)不得言瑞,瑞亦是節(jié)信,故連言節(jié)也。云“剡上,象天圜地方也”者,下不剡象地方,上剡象天圜。案《雜記》贊大行曰: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此經(jīng)直剡上寸半,不言左右,文不具也。凡圭,天子鎮(zhèn)圭,公桓圭,侯信圭,皆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唯長短依命數(shù)不同。云“雜采曰繅”者,凡言繅者,皆象水草之文。天子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皆是雜采也。云“以韋衣木板,飾以三色。再就”者,依《漢禮器制度》而知也。但木板大小,一如玉制,然后以韋衣之,大小一如其板,經(jīng)云“三采六等”,注云:“三色再就者,就即等也!笔且徊蔀樵倬停杉戳纫,是以鄭注《典瑞》云一匝為一就!兜淙稹吩坪畈叭扇汀闭撸砸徊呻m有再匝,并為一就!队P禮》注云朱白倉為六色者,亦是一采一匝為二色,三采故六色。三采,據(jù)公侯伯子男則二采,故《典瑞》云子男“皆二采再就”是也。所以薦玉重慎者,玉者寶而脆,今以繅藉薦之,是其重慎也。

    問諸侯,朱綠繅,八寸。二采再就,降於天子也。於天子曰朝,於諸侯曰問,記之於聘,文互相備。

    [疏]“問諸”至“八寸”。
      ○注“二采”至“相備”。
      ○釋曰:此諸侯使臣聘,繅藉之等云“二采再就”者,上云三采六等,此二采不云四就者,此臣禮與君禮異。此二采雖與子男同,子男即一采為一匝,二采為再匝,為四等。今臣一采為一就,二采共為再就,是二采當君一采之處,是以《典瑞》云:“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币嗍浅级晒伯斁徊梢辉阎。云“降於天子”者,案《典瑞》王“執(zhí)鎮(zhèn)圭,繅藉五采五就”,言五就者,據(jù)一采為一等,若據(jù)一采一匝而言,即五采十等,此二采二等,是降於天子也。此亦降於諸侯,而言降於天子者,此鄭君指上文朝天子而言,故言聘諸侯降於朝天子也。云“於天子曰朝”者,據(jù)上文所以朝天子是也。則諸侯自相朝亦同圭與繅九寸,侯伯以下亦依命數(shù)。云“於諸侯曰問”者,詩侯遣臣自問。若遣臣問天子,圭與繅亦八寸,是以云“記之於聘,文互相備”。案《玉人》云:“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睙o所依據(jù),則於天子諸侯同言八寸者,據(jù)上公之臣。侯伯之臣則六寸,子男之臣則四寸,各降其君二等。若然,經(jīng)言八寸者,據(jù)上公之臣也。

    皆玄纁系,長尺,絢組。采成文曰絢。系,無事則以系玉,因以為飾,皆用五采組,上以玄,下以絳為地。今文絢作纟勻。

    [疏]“皆玄”至“絢組”。
      ○注“采成”至“作纟勻”。
      ○釋曰:上文繅藉,尊卑不同,此之組系,尊卑一等。云“采成文曰絢”,鄭注《論語》文成章曰絢,與此語異義同。云“系,無事則以系玉,因以為飾”者,無事謂在櫝之時,亦以系玉,因以為飾。此組系亦名繅藉,即上文反命之時,使者執(zhí)圭垂繅,上介執(zhí)璋屈繅。又《曲禮下》云:“執(zhí)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编嵶⒁嘣疲骸敖,繅也!瘪、襲皆據(jù)有繅無繅之時,是其因以為飾。云“皆用五采組”者,以其言絢,絢是文章之名,經(jīng)又言皆,復無尊卑之別,故知皆用五采組也。云“上以玄,下以絳為地”者,以其皆用五采,而經(jīng)直云玄纁為地,上加五采,上下皆據(jù)垂之為上下,必知上玄下絳者,上玄以法天,下絳以法地故也。經(jīng)云“纁”,注云“絳”者,《爾雅》三入赤汁為纁,絳則赤也,故本絳以解纁。

    問大夫之幣,俟于郊,為肆,又赍皮馬。肆猶陳列也。赍猶付也。使者既受命,宰夫載問大夫之禮待於郊,陳之為行列,至則以付之也。使者初行,舍于近郊。幣云肆,馬云赍,因其宜,亦互文也。不於朝付之者,辟君禮也。必陳列之者,不夕也。古文肆為肄。

    [疏]“問大夫”至“皮馬”。
      ○注“肆猶”至“為肄”。
      ○釋曰:知載大夫幣是宰夫者,以其初,宰眾官具幣,故知載幣於郊,付使者亦是宰夫可知。云“幣云肆,馬云赍,因其宜,亦互文也”者,以其幣是財賄易可陳列,故言肆,不言赍,亦付使者矣。馬是難陳之物,故直言赍,亦付使者亦陳之,是因其宜,互文也。

    辭無常,孫而說。孫,順也。大夫使,受命不受辭,辭必順且說。

    [疏]注“受命不受辭”。
      ○釋曰:受命,謂受君命,聘於鄰國,不受賓主對答之辭。必不受辭者,以其口及則言辭無定準,以辭無常,故不受之也。

    辭多則史,少則不達。史,謂策祝。

    [疏]注“史謂策!。
      ○釋曰:案《周禮》大史、內(nèi)史皆掌策書!渡袝そ鹂g》云“史乃策!,是策書祝辭,故辭多為文史。

    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至,極也。今文至為砥。

    辭曰:“非禮也,敢!睂υ唬骸胺嵌Y也,敢辭!鞭o,不受也。對,答問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

    [疏]“辭曰”至“敢辭”。
      ○注“辭不”至“不敢”。
      ○釋曰:辭謂賓辭主人,答謂賓答主人,介則在旁。曰非禮也敢,故《易·旅卦·初六》云“瑣瑣,斯其所取災”,鄭云:瑣瑣,猶小小。爻互體艮,艮小石,小小之象。三為聘客,初與二其介也。介當以篤實之人為之,而用小人瑣瑣,然客主人為言,不能辭曰非禮,不能對曰非禮。每者不能以禮行之,則其所以得罪是其義也。

    卿館於大夫,大夫館於士,士館於工商。館者必於廟,不館於敵者之廟,為大尊也。自官師以上,有廟有寢,工商則寢而已。

    [疏]“卿館”至“工商”。
      ○注“館者”至“而已”。
      ○釋曰:云“館者必於廟”,案上歸饔餼云於廟,明其禮皆在廟可知。云“不館於敵者之廟,為大尊也”者,以其在廟尊,則尊矣,故就降等而已。若又在敵者之廟,以上是其大尊。云“自官師以上,有廟有寢”者,案《祭法》云:“適士二廟,官師一廟!编嵲疲骸肮賻熤^中士、下士!笔瞧涔賻熡袕R。知廟有寢,案《周禮·隸仆》云:“掌五寢之掃除!编嵶⒃疲骸拔鍖,五廟之寢。天子七廟,唯祧無寢。”《詩》云“寢廟奕奕”,相連之貌。故《左傳》云:“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笔瞧淝霸粡R,后曰寢!肮ど虅t寢而已”者,案《爾雅·釋宮》云:“室有東西廂曰廟!弊⒃疲骸皧A室前堂!庇衷疲骸盁o東西廂有室曰寢!弊⒃疲骸暗写笫摇!笔瞧渥允恳陨嫌袕R者必有寢,庶人在官者、工商之等有寢者則無廟,故《祭法》云“庶士庶人無廟,祭於寢”是也。

    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管人,掌客館者也。客,謂使者下及士介也。

    飧不致。不以束帛致命,草次饌,飧具輕。

    [疏]“飧不致”。
      ○注“不以”至“具輕”。
      ○釋曰:“君不以束帛致命”者,對饔餼以束帛致之,此不以束帛致,草次饌具輕者,以其客始至則致之,故言“草次”也。對聘日致饔餼,生死俱有禮物,又多為重,故以此物為輕而不致。

    賓不拜,以不致命。

    [疏]“賓不拜”。
      ○注“以不致命”。
      ○釋曰:云“不拜”者,宰夫朝服設食,賓無拜受之文,以其不以束帛致故也。

    沐浴而食之。自絜清,尊主國君賜也。記此,重者沐浴可知。

    [疏]“沐浴而食之”。
      ○注“自絜”至“可知”。
      ○釋曰:云“記此,重者沐浴可知”者,以其食禮輕,尚沐浴而食,饔餼食重者,沐浴而食可知。

    卿,大夫訝。大夫,士訝。士皆有訝。卿,使者。大夫,上介也。士,眾介也。訝,主國君所使迎待賓者,如今使者護客。

    [疏]“卿大”至“有訝”。
      ○注“卿使”至“護客”。
      ○釋曰:云“卿,大夫訝”者,謂大聘使卿,主人使大夫迎。士訝者,小聘使大夫,主人使士迎。言“皆有訝”者,自介已下皆迎之。云“卿,使者。大夫,上介。士,眾介也”者,據(jù)此篇是侯伯之卿大聘而言,其實小聘使大夫,亦使士迎之。所迎者,謂初行聘及饗食燕皆迎之,故鄭君無所止定。

    賓即館,訝將公命。使已迎待之命。

    [疏]“賓即館訝將公命”。
      ○注“使已迎待之命”。
      ○釋曰:案《秋官·掌訝職》云:“賓入館,次于舍門外,待事于客!弊⒃疲骸按,如今宮府門外更衣處。待事于客,通其所求索!北酥^天子有掌訝之官,共承客禮。此諸侯使,無掌訝,是以還遣所使大夫士訝,將公命有事,通傳于君。

    又見之以其摯。又,復也。復以私禮見者,訝將舍於賓館之外,宜相親也。大夫訝者執(zhí)雁,士訝者執(zhí)雉。

    [疏]“又見之以其摯”。
      ○注“又復”至“執(zhí)雉”。
      ○釋曰:云“復以私禮見”者,訝將舍於賓館之外,宜相親也者。禮,掌訝舍於賓之館門外。此大夫士,君使為訝,雖非掌訝之官,亦為次舍于賓之館外,宜相親,故執(zhí)摯以相見!按蠓蛴犝邎(zhí)雁,士訝者執(zhí)雉”,案《士相見》及《大宗伯》文也。

    賓既將公事,復見之以其摯。既,已也。公事,聘享問大夫。復,報也。使者及上介執(zhí)雁,群介執(zhí)雉,各以見其訝。

    [疏]“賓既”至“其摯”。
      ○注“既已”至“其訝”。
      ○釋曰:云以“公事,聘享問大夫”者,此并行君物享主國君,及問大夫,故云公事也。云“復,報也”者,有報訝者以摯私見己,今還以摯私報之。知“使者及上介同執(zhí)雁”,不執(zhí)羔者,見上文主國卿大夫勞賓同執(zhí)雁,則知此使者及上介同執(zhí)雁可知!案饕砸娖溆牎闭,謂使者見大夫之訝者,上介見士之訝者,士介亦見士訝者。

    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言國獨以此為寶也。四器,謂圭、璋、璧、琮。

    [疏]“凡四”至“可也”。
      ○注“言國”至“璧琮”。
      ○釋曰:案以公事,《宗伯》云“以玉作六瑞”,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以下人執(zhí)之曰瑞。又云“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謂禮神曰器。此四者,人所執(zhí)。不言“瑞”而言“器”者,對文,執(zhí)之曰瑞,禮神曰器。散文則通,雖執(zhí)之亦曰器。是以《尚書》云“五器卒乃復”,與此文皆稱器。云“言四國獨此以為寶”者,案《周禮·天府職》:“凡邦國之玉鎮(zhèn)、大寶器藏焉!弊⒃疲骸坝矜(zhèn)大寶器,玉瑞、玉器之美者!笔瞧溆穹Q寶。云“四器,謂圭、璋、璧、琮”者,是據(jù)上經(jīng)圭璋以行聘,璧琮以行享而言。此據(jù)公侯伯之使者用圭、璋、璧、琮;若子男使者,聘用璧、琮,享用琥、璜。

    宗人授次。次以帷。少退于君之次。主國之門外,諸侯及卿大夫之所使者,次位皆有常處。

    [疏]“宗人”至“之次”。
      ○注“主國”至“常處”。
      ○釋曰:“主國門外”,以其行朝聘、陳賓介皆在大門外,故次亦在大門外可知。云“諸侯及卿大夫之使者,次位皆有常處”者,以其上公九十步,侯伯七十步,子男五十步,使其臣聘使,大聘、小聘又各降二等。其次皆依其步數(shù),就西方而置之。未行禮之時,止於次中,至將行禮,賓乃出次。凡為次,君次在前,臣次在后,故云“少退於君之次”,故云“皆有常處”。

    上介執(zhí)圭,如重,授賓。慎之也!肚Y》曰:“凡執(zhí)主器,執(zhí)輕如不克!

    [疏]“上介”至“授賓”。
      ○注“慎之”至“不克”。
      ○釋曰:此謂當將聘於主君廟門外,上介屈繅以授賓,賓襲受之節(jié)。引《曲禮》者,彼器即此玉,欲證執(zhí)玉如重之義也。

    賓入門,皇;升堂,讓;將授,志趨。皇,自莊盛也。讓,謂舉手平衡也。志猶念也。念趨,謂審行步也?鬃又畧(zhí)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zhàn)色,足蹜蹜如有循。古文皇皆作王。

    [疏]“賓入”至“志趨”。
      ○注“皇自”至“作王”。
      ○釋曰:賓入門皇,謂未至堂時。升堂讓,謂升堂東面向主君之時。將授志趨,謂賓執(zhí)玉向楹,將授玉之時。念鄉(xiāng)入門在庭時,執(zhí)玉徐趨,今亦然。若降堂后趨進翼如,則疾趨也。云“讓,謂舉手平衡也”者,謂若《曲禮》云“凡奉者當心”,下又云“執(zhí)天子之器則上衡”,注云:“謂高於心!薄皣齽t平衡”,注云:“謂與心平!眲t此亦執(zhí)國君器也,故引之為證。引“孔子之執(zhí)圭”者,《鄉(xiāng)黨》論孔子為君聘使法。彼“足蹜蹜如有循”,謂徐趨,據(jù)入彼國廟門,執(zhí)玉行步之時,以足容重退之,在降堂之下,與此趨同,故為證也。

    授如爭承,下如送;君還,而后退。重失隊也。而后猶然后也。

    [疏]“授如”至“后退”。
      ○注“重失”至“后也”。
      ○釋曰:授,謂就東楹授玉於主君時,如與人爭承取物,恐失墜。云“下如送,君還而后退”者,以上文次言之,此下如送者,止謂聘享每訖,君實不送,而賓之敬如君送然,故云下如送也。君回還,賓則退出廟門,更行后事,非謂賓出大門也。

    下階,發(fā)氣,怡焉;再三舉足,又趨。發(fā)氣,舍息也。再三舉足,自安定,乃復趨也。至此云舉足,則志趨卷遯而行也?鬃又,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

    [疏]“下階”至“又趨”。
      ○注“發(fā)氣”至“如也”。
      ○釋曰:云“下階,發(fā)氣怡焉”者,即《論語》云“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云“再三舉足,自安定,乃復趨也”者,謂降時再三舉足,故又趨進翼如也。云“發(fā)氣,舍息”者,以將授玉,屏氣似不息,今既授玉,降階,縱舍其氣,怡然和悅也。云“至此舉足,則志趨卷遯而行也”者,是釋志趨為徐趨,此舉足為疾趨也。

    及門,正焉。容色復故,此皆心變見於威儀。

    [疏]“及門正焉”。
      ○注“容色”至“威儀”。
      ○釋曰:此謂聘訖,將更有享而出門時。云“心變見於威儀”者,以其貌從心起,觀威儀,省禍福,睹貌可以知心故也。

    執(zhí)圭,入門,鞠躬焉,如恐失之。記異說也。

    [疏]“執(zhí)圭”至“失之”。
      ○注“記異說也”。
      ○釋曰:亦謂將聘,執(zhí)圭入廟門時。云“鞠躬焉”,則鞠躬如也,如恐失之者,即執(zhí)輕如不克也。云“記異說”者,以上文已記執(zhí)圭此,又記執(zhí)圭之儀,以同記事而言有差,異人記事,說有不同也。

    及享,發(fā)氣焉,盈容。發(fā),舍氣也?鬃又断矶Y,有容色。

    [疏]“及享”至“盈容”。
      ○注“發(fā)舍”至“容色”。
      ○釋曰:云“及享發(fā)氣焉盈容”者,即孔子行享禮有容色,一也,故注引為證也。此發(fā)氣,即上注云“舍息”,一也。

    眾介北面,蹌焉。容貌舒揚。

    [疏]“眾介北面蹌焉”。
      ○注“容貌舒揚”。
      ○釋曰:此謂賓行聘,眾介從,入門左,北面!肚Y》云:“大夫濟濟,士蹌蹌。”鄭云:“皆行容止之貌!惫蚀俗⒁嘣啤叭菝彩鎿P”也。但彼大夫云濟濟,諸侯云皇皇,上文賓入門皇,得與諸侯同者,以其執(zhí)君圭璋,志在重玉,故行容得與君同。若尋常行,則大夫濟濟也。

    私覿,愉愉焉。容貌和敬。

    [疏]“私覿愉愉焉”。
      ○注“容貌和敬”。
      ○釋曰:上文享時盈容,對聘時儀貌戰(zhàn)色,顏舒緩。此私覿,對享時又愉愉和敬,舒於盈容也。

    出,如舒雁。威儀自然而有行列。舒雁,鵝。

    [疏]“出如舒雁”。
      ○注“威儀”至“雁鵝”。
      ○釋曰:此出廟門之外,行步如鵝,又紓緩於愉愉也。云“舒雁,鵝”者,《爾雅·釋鳥》文。

    皇,且行;人門主敬,升堂主慎。復記執(zhí)玉異說。

    [疏]“皇且”至“主慎”。
      ○注“復記執(zhí)玉異說”。
      ○釋曰:上已二度記執(zhí)玉行步之法。今又云“皇且行”,是別有人更記此執(zhí)玉行法,故云“復記執(zhí)玉異說”也。

    凡庭實,隨入,左先,皮馬相閒可也。隨入,不并行也。閒,猶代也。士物有宜,君子不以所無為禮,畜獸同類可以相代。古文閒作干。

    [疏]“凡庭”至“可也”。
      ○注“隨入”至“作干”。
      ○釋曰:云“左先”者,以皮馬以四為禮,北面以西頭為上,故左先入陳也。云“君子不以所無為禮”者,案《禮器》云:“天不生,地不養(yǎng),君子不以為禮。”言當國有馬而無虎豹皮,則用馬;或有虎豹皮并有馬,則以皮為主而用皮也。云“畜獸同類可以相代”者,畜謂馬,獸謂虎豹,《爾雅》釋云:“在家曰畜,在野曰獸!痹啤巴悺闭,《爾雅》又云:“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比羧,則馬畜亦是四足之類,故云同類可以相代也。

    賓之幣,唯馬出,其馀皆東。馬出,當從廄也。馀物皆東,藏之內(nèi)府。

    [疏]“賓之”至“皆東”。
      ○注“馬出”至“內(nèi)府”。
      ○釋曰:云“馬出,當從廄也”者,若有皮之國,用皮則不出,亦從馀物東藏也。知“東藏之內(nèi)府”者,案《天官·內(nèi)府職》云:“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弊⒃疲骸爸T侯朝聘所獻國珍。”彼天子禮諸侯,亦當有內(nèi)府。諸侯自朝聘,其貨獻珍異,亦人內(nèi)府,故注依之也。

    多貨,則傷于德。貨,天地所化生,謂玉也。君子於玉比德焉。朝聘之禮,以為瑞節(jié),重禮也。多之則是主於貨,傷敗其為德。

    [疏]“多貨則傷于德”。
      ○注“貨天”至“為德”。
      ○釋曰:此經(jīng)主論聘享所用圭璋璧琮不得過多之事也。云“貨,天地所化生,謂玉也”者,鄭注《周禮·九職》亦云:“金玉曰貨,布帛曰賄!惫蚀俗⒃曝浱斓厮^玉也。下注云“幣人所造成”,幣則布帛曰賄,對金玉是自然之物也。云“君子於玉比德焉”者,《聘義》文。云“重禮”也,亦《聘義》文。云“多之則是主於貨,傷敗其為德”者,以玉比德,故朝聘用之,相厲以德,不取重寶珍美之意。若多之,則是主於貨物,不取相厲以德,是傷敗其為德。是以圭璧聘享主國君,璋琮聘享主國夫人,各用一而已也。

    幣美,則沒禮。幣,人所造成,以自覆幣,謂束帛也。愛之斯欲衣食之,君子之情也,是以享用幣,所以副忠信,美之,則是主於幣,而禮之本意不見也。

    [疏]“幣美則沒禮”。
      ○注“幣人”至“見也”。
      ○釋曰:此主論享時用束帛。故享君用束帛,享夫人用束錦,皆不得過美。云“幣,人所造成,以自覆幣,謂束帛也”者,案《禮記·檀弓》:“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束帛乘馬而將之?鬃釉唬寒愒!徒使我不誠於伯高。”鄭注云:“禮所以副忠信也。忠信而無禮,何傳乎!”是知自覆者,覆忠信而已。若更美,則主意於財美而禮不見,故沒禮也。云“愛之斯欲衣食之,君子之情也”者,《禮記·檀弓》云:“愛之斯錄之矣。”彼據(jù)愛父母而作重,此亦微取彼文。但此云愛之斯欲衣食之,兼言食,謂以幣欲之,君子之情則忠信。

    賄,在聘于賄。賄,財也。于,讀曰為。言主國禮賓,當視賓之聘禮,而為之財也。賓客者,主人所欲豐也。若茍豐之,是又傷財也!吨芏Y》曰:“凡諸侯之交,各稱其邦而為之幣,以其幣為之禮!惫盼馁V皆作悔。

    [疏]“賄在聘于賄”。
      ○注“賄財”至“作侮”。
      ○釋曰:鄭轉“于”作“為”者,欲就《司儀》之文為解故也。云“言主國禮賓”者,釋經(jīng)賄是主國禮賓也。云“當視賓之聘禮”者,釋經(jīng)在聘,謂在賓聘財多少。云“而為之財也”者,釋經(jīng)于賄也,謂主人視賓多少,為財賄報賓。云“若茍豐之,是又傷財也”者,凡行禮用財者,取不豐不儉,取於折中。若句且豐多,則傷於貪財。引《周禮》者,《秋官·司儀職》文。案彼注云:“幣謂享幣也。於大國則豐,於小國則殺。”解經(jīng)各稱其邦而為之幣。彼又注云:“主國禮之如其豐殺之禮!苯饨(jīng)以其幣為之禮,“謂賄用束紡,禮玉束帛、乘皮,及贈之屬”是也。

    凡執(zhí)玉,無藉者襲。藉,謂繅也?壦岳埥逵瘛

    [疏]“凡執(zhí)玉無藉者襲”。
      ○注“藉謂”至“藉玉”。
      ○釋曰:凡繅藉有二種,若以木為中幹,施五采三采者,此繅常有,不得云無藉。今此云“無藉者襲”,據(jù)絢組尺繅藉而言。若廟門外賈人啟櫝取玉,垂繅以授上介,上介裼受,上介屈繅以授賓,賓即襲受,即此執(zhí)玉無藉者是也。此文與《曲禮》同,故《曲禮》凡執(zhí)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是也。

    禮,不拜至。以賓不於是始至。今文禮為醴。

    [疏]“禮不拜至”。
      ○注“以賓”至“為醴”。
      ○釋曰:此文承執(zhí)玉帛之下聘臣事,據(jù)《鄉(xiāng)飲酒》賓主升堂,主人有拜至之禮。此賓昨日初至之時,主人請賓行禮,賓言俟閒,此時賓已至矣,故聘時不拜至,是以鄭云“以賓不於是始至”。

    醴尊于東箱,瓦大一,有豐。瓦大,瓦尊。豐,承尊器,如豆而卑。

    薦脯五胑,祭半胑,橫之。胑,脯如版然者,或謂之脡,皆取直貌焉。

    [疏]注“胑脯”至“貌焉”。
      ○釋曰:此脯禮賓時所用薦脯是也。案《鄉(xiāng)飲酒禮》云薦脯“五脡”,故云“或謂之脡,皆取直貌”。

    祭醴,再扱,始扱一祭,卒再祭。卒,謂后扱。

    主人之庭實,則主人遂以出,賓之士訝受之。此謂馀三馬也,左馬,賓執(zhí)以出矣。士,士介從者。

    [疏]“主人”至“受之”。
      ○注“此謂”至“從者”。
      ○釋曰:此“主人之庭實”者,謂主人禮賓時設乘馬也。經(jīng)云“賓執(zhí)左馬以出”,三馬在后,主人從者牽之,遂從賓以出於門外,賓之士介迎受之,故鄭云“此謂馀三馬也”。知“士,是士介從”者,以其經(jīng)云“從者訝受馬”,此既云士,故知士介從者也。

    既覿,賓若私獻,奉獻,將命。時有珍異之物,或賓奉之,所以自序尊敬也,猶以君命致之。

    [疏]“既覿”至“將命”。
      ○注“時有”至“致之”。
      ○釋曰:云“猶以君命致之”者,以經(jīng)云“將命”,是以知雖是私獻己物,與君物同,皆云君命致之,臣統(tǒng)於君故。

    擯者入告,出禮辭。辭其獻也。

    賓東面坐奠獻,再拜稽首。送獻不入者,奉物禮輕。

    [疏]注“送獻”至“禮輕”。
      ○釋曰:云“奉物禮輕”者,謂以奉私獻入,則是主於貨,傷敗於享覿,故不入。

    擯者東面坐取獻,舉以入告,出,禮請受。東面坐取獻者,以宜并受也。其取之,由賓南而自后右客也。

    [疏]“擯者”至“請受”。
      ○注“東面”至“客也”。
      ○釋曰:“擯者東面坐取獻,舉以入告”者,謂擯者從門東適南方,西行於賓北,舉幣入告於君,及出,一請於賓而受之,故云“出禮請受”。云“東面坐取獻者”,以宜并受也者。獻物在門外,擯者出受之,擯者與賓敵并受,故云“宜并受也”。云“其取之,由賓南而自后右客也”者,案上受享之時,受皮者自后右客。鄭注云:“自,由也!睆臇|方來,由客后西居其左受皮也。此賓門西東面奠獻擯者,從東由賓南,自客后居賓左,取獻物,故云自后右客也。

    賓固辭,公答再拜。拜受於賓也,固亦衍字。

    [疏]注“拜受”至“衍字”。
      ○釋曰:知“固是衍字”者,以其上擯者禮請受,不云“固”,明知賓不固辭,故云固衍字。云“亦”者,亦士介私覿時,“賓固辭”,鄭注云:“固衍字,當如面大夫也!

    擯者立于閾外以相拜,賓辟。相,贊也。古文閾為蹙。擯者授宰夫于中庭。東藏之,既乃介覿。

    若兄弟之國,則問夫人。兄弟,謂同姓若昏姻甥舅有親者。問猶遺也,謂獻也。不言獻者,變於君也。非兄弟,獻不及夫人。

    [疏]注“兄弟”至“夫人”。
      ○釋曰:云“兄弟,謂同姓”者,若魯於晉鄭之等,同姓也。云“若昏姻甥舅有親”者,若魯取齊女以為舅,齊則以魯為甥,是有親者也。云“非兄弟,獻不及夫人”者,以其經(jīng)云“兄弟之國則問”,夫人則非兄弟,問不及夫人可知。

    若君不見。君有疾若他故,不見使者。

    [疏]“若君不見”。
      ○注“君有”至“使者”。
      ○釋曰:云“他故”者,病之外,或新有哀慘也。

    使大夫受。受聘享也,大夫,上卿也。

    [疏]“使大夫受”。
      ○注“受聘”至“卿也”。
      ○釋曰:知“受聘享”者,以其在后雖有覿獻之法,聘享在前,是以據(jù)在先者而言。云“大夫,上卿也”者,以其卿上大夫,故以卿為大夫。必知使卿,不使下大夫者,以其君無故,君親受,今既有故,明使上卿代君受之。

    自下聽命,自西階升受,負右房而立。賓降亦降。此儀如還圭然,而賓大夫易處耳。今文無而。

    [疏]注“此儀”至“處耳”。
      ○釋曰:案上使大夫還玉於館,“大夫升自西階鉤楹,賓自碑內(nèi)聽命,升自西階,自左南面受圭,退負右房而立,大夫降中庭,賓降自碑內(nèi)東面,授上介于阼階東”。此中與彼還玉,皆升自西階,此非易處也。但還玉時,賓自大夫左受之,此中大夫於賓左受之,其賓主之位,皆易處於還玉時,故云“易”處也。

    不禮。辟正主也。古文禮作醴。

    [疏]“不禮”。
      ○注“辟正主也”。
      ○釋曰:案上聘享及私覿訖,主君禮賓。此大夫代君,不禮,故云“辟正主也”。

    幣之所及,皆勞,不釋服。以與賓接於君所,賓又請有事于己,不可以不速也。所不及者,下大夫未嘗使者也。不勞者,以先是賓請有事於己同類,既聞彼為禮所及,則己往有嫌也。所以知及不及者,賓請有事,固曰某子某子。

    [疏]“幣之”至“釋服”。
      ○注“以與”至“某子”。
      ○釋曰:云“不可以不速也”者,釋經(jīng)“不釋服”,即注云:“所不及者,下大夫未嘗使者。”以其經(jīng)云:“下大夫嘗使至者,幣及之!惫手患罢撸窍麓蠓蛭磭L使者也。云“不勞者,以先是賓請有事於己同類,既聞彼為禮所及,則已往有嫌也”者,此勞賓在后,賓請有事於大夫在聘日。云“先是賓請有事於己同類”,同類謂幣所及者,故鄭云既聞彼為禮所及。云“則已往有嫌”者,彼國幣及己,是以禮加於己,今勞賓者,是以禮報之,若幣不及己,若往勞賓,則是己有禮於賓,是譏賓無禮於己之嫌,是以不往勞之,故云已往有嫌也。云“所以知及不及者,賓請有事,固曰某子某子”者,當賓請事於大夫之時,顯此張子、李子之等,使受禮者預知,爾時不道己姓,則知己乃幣所不及。

    賜饔,唯羹飪。筮一尸,若昭若穆。羹飪,謂飪一牢也。肉謂之羹。唯是祭其先,大禮之盛者也。筮尸若昭若穆,容父在,父在則祭祖,父卒則祭禰。腥餼不祭,則士介不祭也。士之初行,不釋幣于禰,不祭可也。古文羹為羔,飪作腍。

    [疏]“賜饔”至“若穆”。
      ○注“羹飪”至“作腍”。
      ○釋曰:古者天子諸侯行,載廟木主。大夫雖無木主,亦以幣帛主其神,是以受主國饔餼,故筮尸祭,然后食之,尊神以求福故也。昭穆言“若”者,以其昭穆不定,故云若也。云“腥餼不祭,則士介不祭也”者,上致饔餼之時,云“上介饔餼三牢”,則飪、腥、餼三者皆有,故云士介四人皆餼,大牢無飪可祭,故知士介不祭也。

    仆為祝。祝曰:“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于皇祖某甫,皇考某子!逼蜑樽U撸蠓蛑紨z官也。

    [疏]“仆為”至“某子”。
      ○注“仆為”至“官也”。
      ○釋曰:經(jīng)并云孝孫孝子、皇祖皇考,以其不定,故兩言,謂上經(jīng)若昭若穆,亦兩言之。云“仆為祝者,大夫之臣攝官也”者,若然,諸侯不攝官使祝,祝,策矣。案定四年祝佗云:“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則臣無事。”若君到主國祭饔之時,得不攝官乎?諸侯不使人攝,是以《覲禮》云:“侯氏裨冕,釋幣于禰!弊⒃疲骸搬寧庞诙[之禮,既則祝藏其幣,歸乃埋之於祧,西階之東!贝蠓蚴蛊蛿z祝,則是本無祝官,與諸侯異矣。其諸侯禮,大祝不行,知不使小祝行者,以其《掌客》云“群介行人宰史”,是諸侯從官不言祝,明大、小祝俱不行矣。

    如饋食之禮。如少牢饋食之禮,不言少牢,今以大牢也。今文無之。

    [疏]“如饋食之禮”。
      ○注“如少牢”至“無之”。
      ○釋曰:云“如少牢饋食之禮”者,案少牢禮有尊俎籩豆鼎敦之數(shù),陳設之儀,陰厭陽厭之禮,九飯三獻之法,上大夫又有正祭於室,儐尸於堂,此等皆宜有之。至於致爵、加爵,及獻兄弟弟子等,固當略之矣。

    假器於大夫。不敢以君之器為祭器。

    [疏]“假器於大夫”。
      ○注“不敢”至“祭器”。
      ○釋曰:案《曲禮》云:“大夫士去國,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注云:“與得用者言寄覬己后還。”若然,卑者不得用尊者之器,是以此大夫聘使,不得將己之祭器而行致饔餼,雖是祭器,人臣不敢以君之器為祭器。是以聘使是大夫,還於主國,大夫假祭器而行之。

    朌肉及廋、車。朌猶賦也。廋,廋人也。車,巾車也。二人掌視車馬之官也。賦及之,明辯也。古文朌作紛。

    [疏]“朌肉及廋車”。
      ○注“朌猶”至“作紛”。
      ○釋曰:此謂怒訖歸胙在下。云“廋,廋人也。車,巾車也”者,案《周禮》天子夏官有廋人職掌養(yǎng)馬,春官有巾車職。諸侯雖兼官,亦當有廋人、巾車,是故引《周禮》為證。

    聘日致饔。急歸大禮。明日,問大夫。不以殘日問人,崇敬也。古文曰問夫人也。夕,夫人歸禮。與君異日,下之也。今文歸作饋。

    既致饔,旬而稍,宰夫始歸乘禽,日如其饔餼之數(shù)。稍,稟食也。乘禽,乘行之禽也,謂雁鶩之屬。其歸之,以雙為數(shù)。其,賓與上介也。古文既為餼。

    [疏]“既致”至“之數(shù)”。
      ○注“稍稟”至“為餼”。
      ○釋曰:云“既致饔,旬而稍”者,以其賓客之道,十日為正,行聘禮既訖,合歸一旬之后,或逢兇變,或主人留之,不得時反,即有稍禮。故下文云:“既將公事,賓請歸。”注云:“謂已問大夫,事畢請歸,不敢自專,謙也。主國留之,饗食燕獻無日數(shù),盡殷勤也!笔侵魅肆糁。是以《周禮·漿人》亦“共賓客之稍禮”,注云:“稍禮非飧饔之禮,留閒王稍所給賓客者,漿人所給,亦六飲而已。”諸侯相待亦如之,是其留閒致稍者也。云“乘禽,乘行之禽也”者,別言此者,欲見此乘非物四曰乘,言如其饔餼之數(shù)者,一牢當一雙,故《聘義》云“乘禽日五雙”,是此饔餼五牢者也。云“雁鶩之屬”者,案《爾雅》“二足而羽”,若然,上介三牢則三雙也,士介一牢則一雙也,羽謂之禽,故以禽為雁鶩之屬。云“其,賓與上介也”者,以其下文別有士介故也。

    士中日則二雙。中猶閒也。不一日一雙,大寡,不敬也。

    凡獻,執(zhí)一雙,委其馀于面。執(zhí)一雙,以將命也。面,前也,其受之也。上介受以入告之,士舉其馀從之,賓不辭,拜受于庭。上介執(zhí)之,以相拜于門中,乃入授人。上介受,亦如之。士介拜受于門外。

    [疏]“凡獻”至“于面”。
      ○注“執(zhí)一”至“門外”。
      ○釋曰:云“上介受以入告之,士舉其馀從之”者,此乘禽而云“凡獻”,宜約私獻。私獻,擯者取獻以入,士舉其馀。此若上介受入,明其馀士舉從入可知。云“不辭,拜受于庭”者,以其經(jīng)無辭文,又饔餼云禮辭,明此禽禮輕,無辭,受于庭可知!吧辖閳(zhí)之,以相拜于門中,乃入授人”者,此亦約私獻,私獻之時,擯者取獻以入,又云擯者立于閾外,以相拜賓,辟擯者,授宰夫是其約也。云“上介受,亦如之”者,以其受饔餼之時,上介受己如賓禮,故知受乘禽亦如賓也。云“士介拜受於門外”者,以其受餼在門外,此受乘禽在門外可知。

    禽羞、俶獻比。比,放也。其致之,禮如乘禽也。禽羞,謂成孰有齊和者。俶獻,四時珍美新物也。俶,始也,言其始可獻也。《聘義》謂之時賜。

    [疏]“禽羞俶獻比”。
      ○注“比放”至“時賜”。
      ○釋曰:云“禽羞,謂成孰有齊和者”,以其稱羞,謂若庶羞、內(nèi)羞之等,故稱禽則以雁鶩等為之,故以成孰解之。“《聘義》謂之時賜”者,案《聘義》云:“燕與時賜無數(shù)!睍r賜,謂四時珍異,以賜諸賓客。與此俶獻是一物,故引以為證。

    歸大禮之日,既受饔餼,請觀。聘於是國,欲見其宗廟之好,百官之富,若尤尊大之焉。訝帥之,自下門入。帥猶道也。從下門外入,游觀非正也。

    各以其爵,朝服。此句似非其次,宜在“凡致禮”下,絕爛在此。

    [疏]“各以其爵朝服”。
      ○注“此句”至“在此”。
      ○釋曰:云“宜在‘凡致禮’下”者,以其各以其爵朝服為致禮而言,故知義然。

    士無饔,無饔者無擯。謂歸餼也。

    [疏]“士無”至“無擯”。
      ○注“謂歸餼也”。
      ○釋曰:案上經(jīng)直云宰夫朝服以致之,是其無饔,宰夫退去,士介不儐之,是也。

    大夫不敢辭,君初為之辭矣。此句亦非其次,宜在“明日問大夫”之下。

    [疏]“大夫”至“辭矣”。
      ○注“此句”至“之下”。
      ○釋曰:此謂賓問卿之時,卿不敢辭者,以賓聘享訖,出大門,請有事於大夫,君禮辭許,是君初為之辭,故卿不辭也。

    凡致禮,皆用其饗之加籩豆。凡致禮,謂君不親饗賓及上介,以酬幣致其禮也。其,其賓與上介也。加籩豆,謂其實也,亦實於甕筐。饗禮今亡。

    [疏]“凡致”至“籩豆”。
      ○注“凡致”至“今亡”。
      ○釋曰:云“其,其賓與上介也”者,案上經(jīng)賓壹食壹饗,上介若食若饗,唯士介不言饗,故知其中唯有賓與上介耳。云“加籩豆,謂其實也,亦實于甕”者,案致饗餼,醯醢是豆實,實于甕,明此饗之豆實,亦實于甕,可知也。案昭六年:“夏,季孫宿如晉,拜莒田也。晉侯享之以加籩。武子退,使行人告曰:小國之事大國也,茍免於討,不敢求貺,得貺不過三獻。今豆有加,下臣弗堪,無乃戾也!贝酥兄吗嬘屑踊e豆者,饗使者無加籩豆之正禮,此云加籩豆者,殷勤之義也。云“饗禮今亡”者,以其食禮在,知其豆數(shù),饗禮亡,無文以知之。

    無饔者無饗禮。士介無饗禮。

    [疏]“無饔者無饗禮”。
      ○注“士介無饗禮”。
      ○釋曰:“無饔者,無饗禮”,文承饗下,故鄭以無饗禮解之。以其賓與上介饔餼俱有,故有饗。士介唯有餼而已,無饔,故無饗禮也。

    凡餼,大夫黍、粱、稷,筐五斛。謂大夫餼賓、上介也。器寡而大,略。

    [疏]“凡餼”至“五斛”。
      ○注“謂大”至“大略”。
      ○釋曰:案上經(jīng)云“大夫餼賓,大牢米八筐”,眾介米六筐,不辨大小,故此記人辨之,云“筐五斛”。云“器寡而大,略”者,以其君歸饔餼于賓,與大夫介筥米小而多者,是尊者所致,以多器為榮。今大夫致禮於賓、介,器寡而大,是略之於卑者也。

    既將公事,賓請歸。謂已問大夫,事畢請歸,不敢自專,謙也。主國留之,饗食燕獻無日數(shù),盡殷勤也。

    [疏]“既將公事賓請歸”。
      ○主“謂已”至“勤也”。
      ○釋曰:云“已問大夫”者,請問三卿與下大夫,嘗使於彼國,幣所及皆是君命,及以君物行禮者,皆是公事,事訖,故請歸也。云“主國留之,饗食燕獻無日數(shù),盡殷勤也”者,亦謂至旬,賓乃將歸,主君乃留賓,有此饗食燕獻之等,故《燕禮》注云“今燕又宜獻焉”是也。云無日數(shù)者,謂行此饗食之等,相去希數(shù),無常日數(shù),盡主人殷勤也。

    凡賓拜于朝,訝聽之。拜,拜賜也。唯稍不拜。

    [疏]“凡賓”至“聽之”。
      ○注“拜拜”至“不拜”。
      ○釋曰:案上經(jīng)云:“賓三拜乘禽於朝,訝聽之,遂行,舍于郊!庇职浮端緝x》云:“明日,客拜禮賜,遂行!笔桥R行大小禮皆拜賜,則知唯米稟芻薪等不拜也。

    燕則上介為賓,賓為茍敬。饗食,君親為主,尊賓也。燕,私樂之禮,崇恩殺敬也。賓不欲主君復舉禮事禮已,于是辭為賓,君聽之。從諸公之席,命為茍敬。茍敬者,主人所以小敬也。更降迎其介以為賓。介,大夫也。雖為賓,猶卑於君,君則不與亢禮也。主人所以致敬者,自敵以上。

    [疏]“燕則”至“茍敬”。
      ○注“饗食”至“以上”。
      ○釋曰:云“饗食,君親為主,尊賓也”者,以其饗食在廟,為賓,故君親為主。至后燕禮在寢,又以醉為度,崇於恩,殺於敬,故賓辭而使介為賓也。以茍敬為小敬者,以阼階西近主,為位諸公坐位,故我小敬,對戶牖南面為大敬。云“更降迎其介以為賓”者,介在廟門內(nèi)西北面,降至庭迎之。云“不與亢禮也”者,略取《燕義》文,解君不親為獻主而使宰夫之意也。云“主人所以致敬者,自敵以上”者,謂兩君相見,兩大夫、兩士以上,則主人親獻也。

    宰夫獻。為主人代公獻。

    無行,則重賄反幣。無行,謂獨來,復無所之也。必重其賄與反幣者,使者歸,以得禮多為榮,所以盈聘君之意也。反幣,謂禮玉、束帛、乘皮,所以報聘君之享禮也。昔秦康公使西乞術聘于魯,辭孫而說。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厚賄之。此謂重賄反幣者也。今文曰賄反幣。

    [疏]“無行”至“反幣”。
      ○注“無行”至“反幣”。
      ○釋曰:云“重其賄”,即上賄在聘于賄是也。“反幣”,謂上禮玉、束帛、乘皮是也。云“秦康公”者,案文公十二年《左氏傳》云“秦伯使西乞術來聘”云云是也。此特來,非歷聘,歷聘則吳公子札聘於上國、聘齊、聘魯是也。

    曰:“子以君命在寡君,寡君拜君命之辱!贝速澗萜赶磙o也。在,存也。

    [疏]“曰子”至“之辱”。
      ○釋曰:此及下三經(jīng),即上經(jīng)云:“公館賓,賓辟,上介聽命,聘享,夫人之聘享,問大夫,送賓,公皆再拜!弊⒃疲骸鞍荽怂氖。”彼見其拜,此見其贊辭也。

    “君以社稷故,在寡小君,拜!贝速澃莘蛉似赶磙o也。言君以社稷故者,夫人與君體敵,不敢當其惠也。其卒亦曰:“寡君拜命之辱。”

    [疏]“君以”至“君拜”。
      ○注“此贊”至“之辱”。
      ○釋曰:云“言君以社稷故者,夫人與君體敵,不敢當其惠也”者,釋經(jīng)云“社稷故”,以其《禮記·哀公問》孔子云取夫人為社稷主。婦人無外事,天地并社稷,后夫人雖不與,以夫婦一體,故夫人亦得云社稷主,是其云社稷故者。見夫人與君體敵,今夫人使致禮來,主人不敢當,下文云“君貺寡君延及二三老”,是與君不敵,敢當之也。

    “君貺寡君,延及二三老,拜!贝速澃輪柎蠓蛑o。貺,賜也。大夫曰老。

    又拜送。拜送賓也。其辭蓋云:“子將有行,寡君敢拜送。”自拜聘享至此,亦非其次,宜承上君館之下。

    [疏]“又拜送”。注“拜送”至“之卜”。
      ○釋曰:此即上經(jīng)君即館拜送賓,故鄭云此宜承上“君館之”下。

    賓於館堂楹閒,釋四皮、束帛。賓不致,主人不拜。賓將遂去是館,留禮以禮主人,所以謝之也。不致,不拜,不以將別崇新敬也。

    [疏]注“不致”至“敬也”。
      ○釋曰:若賓敬主,宜致,主人敬賓,宜拜,皆是崇敬。若致與拜,即是崇新敬,故不為。若《鄉(xiāng)飲酒》送賓,賓不答,禮有終,相類也。

    大夫來使,無罪,饗之;樂典嘉賓為禮。

    [疏]“大夫”至“饗之”。
      ○注“樂與嘉賓為禮”。
      ○釋曰:案《鹿鳴序》燕群臣嘉賓,此無罪饗之,亦是樂賓,為禮者也。

    過則餼之。餼之,腥致其牢禮也。其致之辭,不云君之有故耳。《聘義》曰:“使者聘而誤,主君不親饗食,所以愧厲之也!辈谎宰镎,罪將執(zhí)之。

    [疏]“過則餼之”。
      ○注“餼之”至“執(zhí)之”。
      ○釋曰:云“過則餼之”,謂禮有失誤,故引《聘義》使者聘而誤主君。云“不言罪者,罪將執(zhí)之”者,《春秋》之義,聘賓有罪皆執(zhí)之。若然,上經(jīng)云無罪饗之,有罪非但不饗,又執(zhí)之。此過則餼之,雖不饗,猶生致,過輕故也。若然,上云罪,下云過,互見其義也。

    其介為介。饗賓有介者,賓尊,行敵禮也。

    [疏]“其介為介”。
      ○注“饗賓”至“禮也”。
      ○釋曰:謂饗賓於廟之時,還以聘之上介為介。若然上經(jīng)上介主人別行饗,則是從賓為介得介,則饗復別饗也。云“賓尊,行敵禮也”者,若《鄉(xiāng)飲酒》賓主行敵禮,而有介然也。

    有大客后至,則先客不饗食,致之。卑不與尊者齊禮。

    [疏]“有大”至“致之”。
      ○注“卑不”至“齊禮”。
      ○釋曰:此據(jù)《聘禮》而言,則無君朝之事。若然,則前有小國之卿大夫來聘,將行饗食,有大國卿大夫來聘,則廢小國饗食之禮,以其卑不與尊齊禮并行之。

    唯大聘有幾筵。謂受聘享時也。小聘輕,雖受于廟,不為神位。

    [疏]“唯大聘有幾筵”。
      ○注“謂受”至“神位”。
      ○釋曰:案上經(jīng)云“幾筵既設,擯者出請命”者,行聘享及私覿禮畢,云宰夫徹幾改筵,是行聘享為神位。今小聘不為神位,屈也。

    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秉,十六斛。今江、淮之間,量名有為籔者。今文籔為逾。二百四十斗。謂一車之米,秉有五籔。

    四秉曰筥。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筥,穧名也,若今萊陽之閒,刈稻聚把,有名為筥者!对姟吩疲骸氨擞羞z秉!庇衷疲骸按擞胁粩糠}!

    [疏]“四秉曰筥”。
      ○注“此秉”至“斂穧”。
      ○釋曰:云“此秉為刈禾盈手之秉也”,對上文秉為量名也。引《詩》者,證此秉為盈手穧,即此筥亦一,即今人謂之一鋪、兩鋪也。

    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為一秅。一車之禾三秅,為千二百秉。三百筥,三十稯也。古文稯作緵。

    [疏]注“一車”至“作緵”。
      ○釋曰:云“一車之禾三秅”,即經(jīng)致饔餼時,云“禾三十車車三秅”也。

    十三經(jīng)注疏目錄】  【上一頁】  【儀禮注疏目錄】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