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西江月》原詞、注釋、翻譯、名家賞析、練習與答案
【原詞】: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寫作背景】: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注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繞西。
③“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眲e枝:斜枝。
④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⑤見:同:現(xiàn)。
【翻譯】:
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
【朱光潛賞析《西江月》】: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xiāng)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懊髟聞e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里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jié)是在夏天。在全首中這兩句產(chǎn)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nóng)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huán)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芭f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xiàn)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橋,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并不在采用的情節(jié)多寡,而在那些情節(jié)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jù)點,四面伸張,伸入現(xiàn)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辛棄疾《西江月》賞析】:
辛棄疾寫了好幾首農(nóng)村詞,這首《西江月》是比較突出的一首。它通過對自然界風光的描寫,來表現(xiàn)農(nóng)村的生活和心情的。黃沙嶺在江西上饒之西。辛棄疾隱退上饒帶湖時,經(jīng)常行經(jīng)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道中。詞里只選用夏夜一晴一雨兩個鏡頭:上片寫晴,下片寫雨。上片通過三種動物:鵲、蟬、蛙來寫晴,是有詳略、深淺、主次之分的。首先以驚鵲寫明月,因為明月出來了,枝上的鵲兒見光驚飛,離開枝頭!皠e枝”在這里作離開枝頭解,與蘇軾詩“月明驚鵲未安枝”同意,不是“蟬曳殘聲過別枝”作另外一枝解的“別枝”。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氣很熱,為下片寫雨作伏筆,頭兩種動物都還只有略寫、淺寫。最后寫蛙!暗净ㄏ憷镎f豐年”兩句,表現(xiàn)了豐年人們喜悅心情?匆姷净,聞到稻香,可知年成,但是在稻花香里說好年成的卻不是人而是一片蛙聲。因為在人們內(nèi)心異常高興時,往往會覺得周圍的一切事物也都沾染上人們的喜悅心情,涂上愉快的色彩。蛙與豐年原無必然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由于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所以聽到蛙聲,感到它似乎也為豐年而歡唱。無知之物尚且如此,曾經(jīng)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們,在豐收在望時的興奮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了。作者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比正面寫豐收,要生動、深刻得多了。
下片寫雨。雨前天空已經(jīng)起了云,天上只看見七八個星星,那是在云層里透漏出來的,說它只有少數(shù)的七八個,是寫云層之密,預示了未雨時已有雨意。盧延讓詩:“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也是用“七八個星”來寫雨前的天象。第二句寫雨來。山前忽然飄下了“兩三點雨”,這是夏天驟雨來臨的前奏,不是寫春雨。末兩句寫行人的先焦急后喜悅的心理:他曾記得在那土地廟樹林旁邊,有一片茅店,可以避避雨。他急急忙忙地過了溪橋,拐了一個彎,那片茅店果然在“社林邊”出現(xiàn)了。寫出了行人的喜悅心情,也就是表現(xiàn)作者自己的喜悅心情。
這首詞挑選了幾件小事物,來描寫農(nóng)村風光。既寫了景,也寫了人。不但真切地描繪出一幅農(nóng)村夏夜的畫面,而且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豐收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靈活,能給人以相當豐富的美的享受。在宋代描寫農(nóng)村的詩篇中,它不愧是一首名作。
【賞析三】: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wěn)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nóng)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發(fā)。因為夜里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chǎn)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jīng)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里,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信息。
下片筆鋒一轉,進入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寫遠望之所見:"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云四起,透過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經(jīng)灑向山前,那么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jīng)常往來于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墒,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jù)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該叫人多么高興阿!
【練習】:
1.全詞描寫了江南農(nóng)村 (時令和時間)的景色,抒發(fā)了詞人 的心情。
2.詞中寫到“稻花香里說豐年”,你認為是誰在說豐年呢?(至少答出兩種說法)
(湖北仙桃等市中考試題)
【參考答案】:
1.夏夜(同時扣住“夏”和“夜”兩個元素即可) 閑適(或:淡泊、喜悅、欣慰、怡然自得)
2.(1)鄉(xiāng)村納涼的人們(村民);(2)詞人(作者)與同伴;(3)夜行人;(4)蛙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