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說明:本文為華語網(wǎng)[thn21.com]飄零書生604老師整理的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資料,僅供學習參考之用。
【原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注釋】:
⑴柳州:今屬廣西。
⑵漳州、汀洲:今屬福建。
⑶封州、連州:今屬廣東。
⑷刺史:州的行政長官,相當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連接。一說,目接,看到
⑹大荒:泛指荒僻的邊遠地區(qū)。
⑺驚風:急風;狂風。
⑻亂飐(zhǎn):吹動。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重遮:層層遮住。千里目:這里指遠眺的視線。江:指柳江。九回腸:愁腸九轉,形容愁緒纏結難解。
⑾共來:指和韓泰、韓華、陳諫、劉禹錫四人同時被貶遠方。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文:通“紋”,用作動詞。猶自:仍然是。音書:音信。滯:阻隔。
【作者簡介】:柳宗元 作者簡介 柳宗元相關 柳宗元簡介、生平與文學成就
【朗讀節(jié)奏劃分】: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寫作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
【翻譯】:
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
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
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
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翻譯二】:
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
狂風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
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九轉的愁腸。
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紋身之地;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
【在線朗讀】:
【簡析】:
詩的一、二句從登柳州城樓寫起,為下文感物起興提供了宏大的畫面,觸景傷懷,銜接得天衣無縫。場景闊大,情誼融融。中間兩聯(lián),承接上文,按照由近及遠的空間順序,托物言志,借景抒懷。詩的三、四句敘寫的是近景:描繪了夏天的風雨境況;詩的五、六句敘寫的是遠景:借助于近景所觸發(fā)的聯(lián)想完成了由近及遠的思路過渡。視極遠方,愁思暗生。三、四兩句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好像是在描寫夏季的暴風疾雨的宏大景象,而實際上卻是暗寫朝廷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圍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間人事,曲折婉轉、含蓄蘊藉。五、六兩句實虛妙對,景中寄情:詩人巧妙驅遣“曲似九回腸”的江流這個具體物象,來比喻詩人自己那愁腸的百折,物我合一,自然貼切。詩的七、八句墊轉蓄勢,直抒胸臆,沉郁頓挫,慨嘆相同的宦海遭遇,卒章顯志,點明寄書寓意,照應收束了上文。
總之,該詩構思縝密,感情深沉,蘊藉含蓄,情調(diào)盡管稍有低沉,但卻極富感染力,較好地實踐了“以自然景物喻指人事”這一古典詩歌常用的寫作手法,在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猶如水中之鹽,不見絲毫之痕跡,堪稱情景交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