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奇遇》閱讀訓練附答案、翻譯由華語網整理提供。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3題。
張良奇遇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下黃石即我矣!彼烊ィ瑹o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1、 下列加點的詞語注音或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輕人)
C.強忍(qiáng,勉強)
D.長跪履之(lǚ鞋子。這里作動詞用,替老人穿鞋)
2、下列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黃石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時,鞋掉到了橋下。老人是故意這樣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橋去,又要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認為這是在戲弄他,很生氣,幾乎要動手打老人。
C.張良因為看到老人年紀大,只好強忍著走下橋去取鞋。
D.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張良按照老人的話,一連三天早早地來見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來得早,以此來表示白己的誠心。
3、翻譯下列句子。
(1).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2).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下黃石即我矣。
(3).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參考答案:
二、(一)《張良奇遇》 1C (qiang)2 D(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錯)
3翻譯(1)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來了,說道:“小伙子值得教導。過五天,天剛亮的時候,和我在這兒相會!
(2)十年后,將應驗。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那就是我。”
(3)(張良)看那冊書,認為它很奇特,于是經常誦讀它。
翻譯:
張良曾經有空閑,從容地在下邳橋上信步閑游。有一老人,穿著麻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拿鞋!”張良很驚訝,想打他,因為他老了,勉強忍著氣到橋下?lián)靵砹诵@先苏f:“把鞋給我穿上!”張良(想)已經給他撿了鞋,就跪著給他穿上了,老人伸著腳承受,(而后)笑著離開了。張良很驚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來了,說道:“小伙子值得教導。過五天,天剛亮的時候,和我在這兒相會。”張良因此覺得奇怪,跪著回答:“好!蔽逄旌筇靹偭,張良去到橋上,老人已經先到了,(老人)發(fā)火說:“同老年人約會,(卻)晚來,為什么?”(說罷)就走,(囑咐)說:“五天以后早早相會!”五天后雞叫頭遍,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兒)了,又發(fā)怒說:“又來晚了,為什么?”(說罷就)走了,(囑咐)說:“過五天,再早點來!蔽逄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庇谑悄贸鲆粌詴f:“讀了這冊書,就能做帝 王的 老師了。十年后,將應驗。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那就是我。”(說完)就走了,沒有說別的,沒有再見面。天亮后,(張良)看那冊書,原來是《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