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余顯斌
一場災(zāi)難毫無預(yù)兆地降臨,災(zāi)難過后,小鎮(zhèn)一片狼藉。
在災(zāi)難中,他受了重傷,卻幸運地活了下來。
下雨了。開始是一點、兩點,接著是一片,瓢潑一般落下,籠罩了整個小鎮(zhèn)。
雨,澆醒了他。
他動了動身體,感覺到自己簡直是在煉獄中,渾身火辣辣的疼,左腿和左胳膊仿佛已不聽使喚了,但疼痛卻頑強地保留下來,通過神經(jīng)傳遍全身每一寸肌肉,稍一動,疼痛直往心里鉆,扯得他直吸氣。背上,雨淋下,如針刺在傷口上,他渾身肌肉直顫。
他艱難地翻過身,仰面朝天,張大嘴,接著雨水。
雨水的滋潤,讓他頭腦清醒,可痛苦也更加尖銳了,魔鬼一般頑強地纏繞著他。
他喊一聲:“有人嗎?”聲音發(fā)出,卻蚊子一般。
又一次,慢慢地,他走入無邊的黑暗中。
再醒來,太陽烤在身上,火一樣蜇人,是夏天的上午。他感覺到,自己快死了,如果沒人來救,自己可能活不過今天了。
傷口已化膿,一跳一跳的痛,最關(guān)鍵的是肚子餓得難受。
他不知道自己熬過了幾天,但他確定,自己大概熬不過今天了。
他躺在地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著死神幸福地降臨。
突然,一聲輕輕的呻吟,炸雷一樣在他耳邊響起。還有人活著,在呻吟呢。一瞬間,他感到自己有了一點力氣,勉強支撐著自己翻過身,抬起頭。
離他不遠處,一個躺著的身子在蠕動著。顯然那人還活著。
他想,自己應(yīng)當爬過去,趕快救起那個人,或許那人還有希望。他為自己的想法激動著,慢慢地撐起左胳膊和左腿,借著它們的伸縮,向前移動著。
他們相隔不遠,大概十來步的距離,可是,卻花費了他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腿腳每伸縮一下,肌肉的拉扯都會觸發(fā)一場鋪天蓋地的疼痛。
汗和血,沿著他移動的地方流淌。
到了,終于到了那個人身邊,他慢慢檢查起那人,那人的傷勢很重,下身幾乎從膝蓋以下已斷,胳膊也斷了一條,骨頭都露了出來。
那人已陷入昏迷中,灰白的嘴唇也干得裂開,不停地動著,夢幻一般地囈語:“水……水……”
他知道,這會兒要想救活這個人,唯一的方法,是趕緊弄來水,否則,不說別的,渴,也會把那人渴死。
他焦慮地四下望望,確定著他們所在的位置。慢慢地,他的臉上露出了喜色,他想起來了,離這兒不遠處,有一個水塘。
慢慢地,他又帶著鋪天蓋地的疼痛,還有汗水和血水,向水塘邊移去。到了溏邊,他俯下頭,狠狠地喝了一肚子水,可準備裝水時,才想起,根本沒什么可裝。
想想,他一咬牙,艱難地抬起身,脫下上衣,放進水塘中,吸飽了水,拿著放在肩頭,又一寸一寸向回移。手,磨在亂石地上,血肉模糊。
到了那人身邊,衣裳里的水份已蒸發(fā)得差不多了。他只有把濕衣服放在那人嘴里,滋潤著他的嘴唇。
一次一次,那人在水的滋潤下,慢慢張開了眼,向他艱難地一笑。
那一刻,他流淚了,一種幸福感襲上心頭。他想,他要堅持下來,如果自己死了,那人也活不了。這是一種責任,責無旁貸。
他暗下決心,又一寸寸移動著,用衣服運水,一趟又一趟。
兩天后,救援人員趕到,發(fā)現(xiàn)小鎮(zhèn)只有兩個人活著:一個是他,一個是那個人。而且,他的傷比那個人的更重,背后一道長長的口子,幾乎要了他的命。
他本來是活不下來的,可他卻創(chuàng)造了奇跡,活了下來。
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只有他清楚,當時,他忍受著痛苦,還有饑餓,堅持下來,是因為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他不能死,旁邊,還有一個生命依靠他。
(選自《北方文學》2010年第9期)
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文中反復(fù)寫主人公行動的艱難,表現(xiàn)了他的傷勢嚴重,進而突出他拼命救人的頑強精神,塑造主人公英雄形象,表現(xiàn)人間大愛情懷。
B.之所以主人公能夠救助另一個傷者,是因為主人公的傷勢較輕,才具有救人的條件;否則即使他有救人的想法,也難以實現(xiàn)。
C.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反映了人類在大災(zāi)大難面前的團結(jié)互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支撐著兩個傷者頑強地活下去,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D.小說結(jié)尾畫龍點睛,然而又不是作者直接出面進行議論,而是運用心理揭示的方法巧妙地點出了文章主題,使讀者閱讀至此,豁然開朗。
E.這篇小說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意義深刻,它揭示了一個道理:災(zāi)難是人生的機會,善良是生命的源泉,責任是生命的動力。
(2)請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6分)
開端: 發(fā)展①: 發(fā)展②:
高潮: 結(jié)局: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