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習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也,為郡綱紀。太祖為司空,辟召為漳長,累轉(zhuǎn)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還為西曹令史,遷為屬。并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并州刺史。時承高干荒亂之余,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棋峙。習到官,誘諭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稍舉薦,使詣幕府;豪右已盡,乃次發(fā)諸丁強以為義從;又因大軍出征,分請以為勇士。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鄴凡數(shù)萬口;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shù),降附者萬計。單于恭順,名王稽顙,部曲服事供職,同于編戶。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nóng)桑,令行禁止。貢達名士,咸顯于世,語在《常林傳》。太祖嘉之,賜爵關內(nèi)侯,更拜為并州刺史。長老稱詠,以為自所聞識,刺史未有及習者。建安十八年,并州屬冀州,更拜義郎、西部都督從事,統(tǒng)屬冀州,總故部曲。又使于上黨取大材供鄴宮室。習表置屯田部尉二人,領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后單于入侍,西北無虞,習之績也。文帝踐祚,復置并州,復為刺吏,進封申門亭侯,邑百戶;政治常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農(nóng)。習在州二十余年,而居處貧窮,無方面珍物,明帝異之,禮賜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初,濟陰王思與習俱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將加重辟。時思近出,習代往對,已被收執(zhí)矣,思乃馳還,自陳已罪,罪應受死。太祖嘆習之不言,思之識分,曰:“何意吾軍中有二義士乎?”后同時擢為刺史,思領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官至九卿,封列侯。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更相扇動,往往棋峙 棋峙:像棋子一樣對峙,比喻相持不下。
B.貢達名士,咸顯于世 貢達:貢獻大的社會賢達。
C.文帝踐阼,復置并州 踐祚:登上帝位。
D.領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種菽粟 道次:沿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①習以別部司馬領并州刺史
②趙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
①豪右已盡,乃次發(fā)諸丁強以為義從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
①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
②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D.
①政治常為天下最
②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梁習善治重義的一組是( )
①習到官,誘諭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稍舉薦,使詣幕府
②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鄴凡數(shù)萬口
③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nóng)桑,令行禁止
④又使于上黨取大材供鄴宮室
⑤時思近出,習代往對,已被收執(zhí)矣
⑥太祖嘆習之不言,思之識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梁習任并州刺史時,形勢復雜而嚴峻,他采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終于使匈奴歸順,豪強遠遁,邊境安定,百姓安寧。
B.梁習歷經(jīng)太祖(即漢獻帝時期)、文帝和明帝三代,為三朝元老;他每個時期都得到了重用,并受到豐厚的賞賜。
C.第一、二兩段內(nèi)容并不是時間先后關系,第二段單獨成段,是因為它表現(xiàn)了梁習品質(zhì)的另外一個側(cè)面
D.宋人裴松之認為:梁習“以身代思,受不測之禍。以之為義,無乃乘先哲之雅旨乎?”說明他對“習代往對”“習之不言”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
答案:1.B(貢達:進獻,舉薦。)
2.C(其:代詞,“那些”。A.以:介詞,“憑借”/介詞,“因為”;B.乃;副詞,“于是”/副詞,“卻”;D.為:動詞,“是”/介詞,“向”。)
3.D(④說的不是治理、迋(cè)重在太祖感嘆,不在梁習。)
4.A(“豪強遠遁”與文意不合;原文是說“禮召其豪右,稍稍舉薦,使詣幕府”。)
【參考譯文】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做過陳郡綱紀。太祖做司空的時候,征召(梁習)為漳縣長官,先后做過乘氏,海西、下邳的縣令,所到之處,有善于治理的名聲;兀ň┏牵┖髶挝鞑芰钍罚终{(diào)為(西曹)屬。并州的土地新收回,梁習以別部司馬的職務領管并州刺史。當時處在高干動亂之后,匈奴人尚在并州、氣勢驕橫,(州里的)官吏和百姓(很多人)逃亡到匈奴的部落;豪強聚兵自保,成為禍害,相互對抗,往往相持不下。梁習上任以后,采取告諭引導等措施,以禮對待那些豪右,漸漸舉薦,讓他們到幕府里來;豪右已經(jīng)處理完,于是依次調(diào)發(fā)各地強壯的男丁把(他們)作為自愿從軍者;又因為大軍出征,分別讓他們來當勇士。官吏和士兵離開之后,逐漸遷移他們的家屬,先后送到鄴地的人達數(shù)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