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李文耕傳》原文逐段翻譯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陽人。家貧,事親孝,服膺宋儒之學。嘉慶七年進士,以知縣發(fā)山東,假歸養(yǎng)母。母喪,服闋,補鄒平。到官閱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歸。十九年,教匪①起,壽張令以文耕嫻武事,招助城守,訓練、防御皆有法,賊不敢窺境。大吏聞其干略,起復補原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陽人。家庭貧困,對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學。嘉慶七年考中進士,憑借知縣的身份被派遣到山東,請假回家奉養(yǎng)母親。母親去世后,守孝期滿,補任鄒平知縣。到官任過了四個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稱病離任。但因官事牽累,沒能回家。嘉慶十九年,教匪作亂,壽張縣令因聽聞李文耕對軍事很嫻熟,就請他幫助守城事務(wù),李文耕在訓練、防御方面都頗有辦法,使得賊寇不敢侵犯壽張縣境。上級官員聽說他的才干和謀略,起用他補任原職。
在鄒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婦陳訴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責,其子叩頭流血,母感動請釋,卒改行。聽訟無株累,久之,訟者日稀。善捕盜。養(yǎng)捕役,使足自贍,無豢賊;數(shù)親巡,窮詰窩頓②。嘗曰:“治盜必真心衛(wèi)民,身雖不能及者,精神及之,聲名及之。”終任,盜風屏息。課諸生,親為指授,勉以為己之學③,民呼李教官,又呼為李青天。調(diào)冠縣,遷膠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濟寧直隸州,未之任。巡撫琦善特薦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李文耕在鄒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位婦女控告兒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這當成自身過失而責備自己,那婦女的兒子叩頭認錯直至流血,他母親受感動,請求釋放兒子,那孩子最終也改正了品行。李文耕審案不搞株連,時間長了,打官司的人日漸減少。李文耕善于搜捕盜賊,他供養(yǎng)逮治盜賊的差役,讓他們生活自足,不必豢養(yǎng)盜賊謀利;他多次親自巡查,徹查窩藏壞人的行為。他曾經(jīng)說:“治理盜賊,一定要有保護百姓的真心,即使不能親自做到,精神狀態(tài)方面要達到,聲望影響方面也要達到。”在他的整個任職期間,鄒平的盜賊斂跡消失。李文耕還教儒生們上課,親自給他們指導講授,勉勵他們努力鉆研儒學,百姓都尊稱他為“李教官”,又稱他為“李青天”。調(diào)任冠縣知縣,不久升遷到膠州。他領(lǐng)導疏浚了云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濟寧直隸州,還沒有到任,巡撫琦善就專門向朝廷推薦他,宣宗早就聽說他的名聲,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
調(diào)沂州,立屬吏程課,謂:“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屬吏皆化之。沂郡產(chǎn)檞樹,勸民興蠶,建義倉備荒。捕盜如為令時。尋擢兗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親。屬廳請浚淤沙,需銀五萬,往視之,曰:“無庸!春漲,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李文耕調(diào)任沂州。他讓屬吏站立著,對他們進行考核檢查,并訓導他們說:“官員不勤奮,政事就會荒廢,百姓就會受傷害;教化應從自身做起,自身經(jīng)教化,才能教化百姓。”屬吏們都得到他的教化。沂郡產(chǎn)檞樹,李文耕鼓勵百姓興辦養(yǎng)蠶業(yè),他還領(lǐng)導修建義倉以防備荒年,在搜捕盜賊方面跟他做縣令時一樣出色。不久他被提拔為兗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時一定親力親為。屬官請求疏浚淤積泥沙,預計需要五萬兩銀子,李文耕親自去視察,說:“不必了!待春水漲起的時候,就會把淤沙沖刷掉的。”后來果然跟他說的一樣。
五年,遷浙江鹽運使。時鹽業(yè)疲累,充商者多無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請分別征緩,以紓商力。責富商領(lǐng)運,不得因引滯賤價私賣,課漸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復調(diào)山東。嚴治胥役,詐贓犯輒置重典。斷獄寬平,責屬吏清滯獄,數(shù)月,積牘一空。謂:“山東民氣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道光五年,李文耕調(diào)升浙江鹽運使。當時鹽業(yè)不振,充任鹽商的多半是無業(yè)游民。李文耕明知其中的弊端,請朝廷對鹽商區(qū)別對待,并緩征鹽稅,以此來緩解鹽商的壓力。他責令富商總領(lǐng)鹽運,不準借口積壓而賤價私賣,于是鹽稅漸漸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調(diào)回山東。他嚴肅整治官吏差役,對訛詐貪贓的官員用嚴厲的法典進行處置。李文耕斷案寬厚平和,他責令屬官清理積壓案件,幾個月下來,積壓的案件就被處理完畢。他說:“山東百姓脾氣粗獷,性情剛直,既容易犯法,也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的工作不可不先行。”
居三歲,調(diào)貴州。鑿桐梓葫蘆口,以息水患。黔產(chǎn),無綿布,設(shè)局教之紡織。貧民艱生計,重利而薄倫常,撰文勸導,曰家喻戶曉篇。十三年,休致歸。
過了三年,李文耕調(diào)任貴州長官。他領(lǐng)導開鑿了桐梓的葫蘆口,以此來平息水患。貴州的物產(chǎn),沒有棉布,他就開設(shè)織機局來教當?shù)匕傩占徔棥X毧喟傩找蛏嬈D難,看重利益,輕視倫理綱常,他就寫文章對他們加以勸導,其書取名為《家喻戶曉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鄉(xiāng)。
文耕平生以崇正學、挽澆風為己任,在山東久,民感之尤深,歿祀名宦。
李文耕平生把推崇正學和扭轉(zhuǎn)不良風氣當作自己的責任,他在山東做官時間長,山東百姓對他的感激最深厚,他死后,人們在名宦祠祭祀他。
(節(jié)選自《清史稿•循吏三》)
【注】①教匪:因信某種宗教而作亂者。②窩頓:窩藏。③為己之學:即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