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司馬溫公故事二則
司馬溫公童稚時,與群兒戲于庭。庭有大甕,一兒偶墮甕水中,群兒嘩然棄去,公即以石擊甕,水因穴而進(jìn)出,兒得不死。蓋其活人手段已見于齠齔①中,至今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
司馬溫公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伯康年將八十,公奉之如嚴(yán)父,保之如嬰兒。每食,少頃,則問曰:“得無饑乎?”天少冷,則問曰:“衣得無薄乎?”
【注釋]】
①齠齔:指童年。
【翻譯】
司馬光小的時候,和一群小孩在院子中玩耍。院子中有大甕,一個小孩偶然間掉進(jìn)甕中的水里,小孩們驚叫著丟下他跑了。司馬光立即用石頭砸甕,水順著窟窿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可見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歲時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直到現(xiàn)在京城開封、洛陽一帶仍多處有《小兒擊甕圖》。
司馬光和他哥哥伯康的友愛之情尤為篤厚。伯康將近八十歲時,司馬光事奉他就象對待父親,呵護(hù)他就象對待嬰兒。每到吃飯時,一會兒就問問:“還餓嗎?”天氣稍微冷一點(diǎn),就問:“衣服太薄嗎?”
【練習(xí)】
1、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
(1)兒得不死 ( )
(2)與群兒戲于庭 ( )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
一兒偶墮甕水中,群兒嘩然棄去
3.文中“群兒嘩然棄去”一句在人物刻畫上起什么作用?
4.本文兩則故事各表現(xiàn)了司馬光怎樣的性格特點(diǎn)?(用原文回答)
第一則故事:____________ ;
第二則故事:____________ 。
【答案】
1、(1)能夠(2)嬉戲,玩耍
2、一個小孩偶然掉入水缸,眾位小孩喧鬧叫嚷著,不去救人就離開了
3、從群兒一味“嘩然”卻想不出辦法,反襯司馬光人小智慧大
4、第一則故事:活人手段已見于齠齔中 第二則故事: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