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比較閱讀及答案
(19分)
[甲]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⑤何夜無月?⑥何處無竹柏?⑦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________ ②相與步于中庭:______
③把酒問青天______ ④但愿人長久:_______
20、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乙]文中寫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
[甲]文中與“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想對應(yīng)的作品原句。
___
2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篇均寫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時,甲表現(xiàn)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月,甲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chuàng)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嬋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閑人”指無所事事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散文,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浪漫灑脫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練含蓄饒有余味。
2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兩篇文章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①想到;②一起;③端起酒杯;④只。(每小題1分,共4分)
20、(2分)只不過少有像我倆這樣閑人罷了。(意思對即可)
2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每空2分,共4分)
22、(2分)C
23、乙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現(xiàn)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甲文中蘇軾面對中秋圓月,抒發(fā)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以及對親人的美好祝愿。